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请回答:(1)材料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导致这次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哪些重大行动?(3分)(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2分)(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3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指长征;原因: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2分)(2)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3分)(3)指国民党重兵围堵;恶劣的自然条件。(2分)(4)理解: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长征及其长征开始的原因。这选自毛泽东的诗《长征》,很明显这里“远征”说的是长征。长征的原因是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2)本题考查的是长征途中的一些历史事件。从“金沙”“大渡”“铁索”等关键词可以判断,这里说的是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这是对诗句关键信息的考查,通过关键词联系课本知识,可以很容易回答。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3)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除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外,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长征更加困难。翻雪山、过草地、缺衣少食这些都是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我们学习过的许多文章就反映了长征的艰难,例如《丰碑》《七根火柴》《倔强的小红军》等。长征精神我们应该时刻铭记。(4)本题考查的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可以理解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此题属于自由发挥类题目,只要叙述的符合长征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红军不怕远征.....”主要考查你对 [遵义会议 ]考点的理解。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1、共同点:(1)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3)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不同点:(1)所处环境不同;遵义会议处于长征时期和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危险环境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处于建国后粉碎四人帮后安定时期。(2)讨论的议题不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纠正了“两个凡是”的思想错误,树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而且还提出了经济上方针。
遵义会议召开:1、背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2、内容:(1)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3)选取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3、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的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左”和“右”: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在战争年代,党内“左倾”容易走向关门主义,“右倾”容易导致投降主义,因此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左倾”的冒进性。在和平时期,党内“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右倾”容易导致妥协主义,因此还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右倾”的保守性。其实,“左”与“右”的区别由来已久。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8:3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36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