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1896年,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已深受西方的影响。对他们的生活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旅游景点照相留念②在戏院里看电影③剪掉长长的发辫④在茶馆里阅读《申报》
[ ]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A
点击查看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1896年,上海市民的社会生.....”主要考查你对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 ]考点的理解。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法令,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简易化,方便化,具有民国生活特色开始出现;人人平等、人格独立的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妇女也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开始提高。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一、剪发辫、易服饰——生活方式近代化 1.剪发辫(1)剪辫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新从旧的标志。(2)孙中山颁布限期剪辫令,剪辫深入城乡。(3)剪辫的影响:改变了旧的落后的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发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2.易服饰(1)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2)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褂袍;女子礼服——褂裙。(3)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长衫,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旗袍。(4)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二、改称谓、废跪拜——人格独立与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1.改称谓(1)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2)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2.废跪拜(1)清代通行的礼节:跪拜、作揖、请安、拱手。(2)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鞠躬礼和脱帽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3)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握手礼。(4)影响: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三、禁缠足、倡女权——妇女解放的两大标志 1、禁缠足(1)西方传教士:设立天足会,反对缠足。(2)清政府:颁布缠足禁令。(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出现“解放脚”。(4)影响:使女性摆脱了落后封建文化的迫害,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提倡女权的先声。 2、倡女权(1)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政治上,从军参政;教育上,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2)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要下剪辫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政治分野的象征,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述道:“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拜祭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当时有一名《越风》的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一时间,剪辫的浪潮便如风起云涌,浩浩荡荡,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为了迅速的除去这一恶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子的命令,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剪除辫子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7:1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129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