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请回答:(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它创立于何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制度在何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制度何时被废除?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多少年?你怎样看待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科举制度。隋朝。隋炀帝时设进士科。(2)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校舍,增加学员,录取极严;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举主要的考试内容。(3)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学考试,普遍兴办学校。(4)1300多年。科举制有过很多积极方面,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入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明清时的八段取士,钳制了思想,并逐渐走向极端。
点击查看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主要考查你对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 ]考点的理解。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
《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施行。此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个学制按照日本的教育模式,将整个教育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是清末民初新式教育体制的主要依据,在中国近代教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的评价:《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但是,它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订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经的课时最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仍然是立足于做官,这是它的局限性。
由科举制产生及发展历程理解科举制被废除的必然性:科举制度是一种人才选拔与管理制度,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标志和骄傲。它形成于隋朝,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并趋于完善,成为中国政治管理与教育体制成熟的表现。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也达到顶峰,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近代以来,随着新思潮和西学的兴起,逐渐出现了新式学堂和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新式学堂中近代化内容不断加强,使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式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教育模式的严重弊病便成为了社会关注度焦点之一。科举制度以读书做官或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统治阶级也越来越感到难以选拔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开展后,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都要求考试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清政府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于1905年被迫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7:0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115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