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政治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

更新时间:2023-02-04 05:39:13 阅读: 评论:0

题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 政治制度篇(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汉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二 经济发展篇(2)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两例即可)(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并说明其影响。探究三 科技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4)上图反映的是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请写出这两项成就的名称与改进、发明者。探究四 感悟篇(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秦朝:郡县制;(2分)汉朝:推恩令(2分)(2)水稻,(1分)粟(1分)(3)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分)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1分)(4)造纸术、地动仪(2分)。蔡伦、张衡(2分)(5)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1分)

点击查看汉赋和汉乐府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2)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如水稻、粟。(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影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4)上图反映的是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分别是造纸术和地动仪。改进造纸术的是蔡伦,发明地动仪的是张衡。(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应该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点评:关于秦朝的政治制度,学生还要知道,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关于汉武帝时期的史实,除了“推恩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汉武帝还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监察区域,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个,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古代历史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人,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人。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供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主要考查你对 [汉赋和汉乐府 ]考点的理解。

汉赋和汉乐府

汉赋:赋是汉朝流行的主要文学体裁,由《楚辞》发展而来,吸收了荀子《赋篇》的体制,外加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描写。汉赋辞藻华丽,笔势夸张,好堆砌冷僻之字,表面富丽而艰深难读,是汉赋的特色。 乐府: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初始于秦代,汉时沿用。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立乐府,以当时著名的音乐节李延年为协率都尉,其任务是收集编纂个地方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以及演奏等。搜集的民歌叫”乐府诗”,简称“乐府”。由于乐府来自民歌,所以大多数能反映当时生活的真实状况,表达人民的感情和希望。乐府诗对魏晋以及唐代的诗歌有着深刻的影响。

《上林赋》: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子虚》、《上林》两赋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这两篇以游猎为题材,对诸侯、天子的游猎盛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作了极其夸张的描写,而后归结到歌颂大一统汉帝国的权势和汉天子的威严。在赋的末尾,作者采用了让汉天子享乐之后反躬自省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惩奢劝俭的用意。司马相如的这两篇赋在汉赋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以华丽的词藻,夸饰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为问答的形式,大肆铺陈宫苑的壮丽和帝王生活的豪华,充分表现出汉大赋的典型特点,从而确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和所谓“劝百讽一”的传统。后来一些描写京都宫苑、田猎、巡游的大赋都规抚它,但在规模气势上又始终难以超越它。所以扬雄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5:39: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026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