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主题阅读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越来越广泛。1990年世界上还没有人正式种植转基因作物。1999年种植面积达4000万公顷。2011

更新时间:2023-02-04 05:15:13 阅读: 评论:0

题文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主题阅读(14分)【材料一】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越来越广泛。1990年世界上还没有人正式种植转基因作物。1999年种植面积达4000万公顷。2011年飚升至1.6亿公顷,占全球耕地的10%,相当于中国可耕地面积的1.3倍。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存在很大差异。美国和加拿大民众对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市场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软饮料、啤酒和早餐麦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多少质疑。欧洲的情况却不一样。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9%的英国民众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法国农民甚至把牛粪倾倒到一些麦当劳快餐店门前,抗议他们出售的牛肉面包和土豆中含有转基因食物。关于转基因食品,目前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反对者认为,转基因违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支持者则反驳说,现今的各种庄稼早已不是原始品种,否则人们吃的蔬菜就该跟动物吃的草一样。第二,反对者质疑,植物里引入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是否依然安全。支持者强调,迄今为止并无够资格的研究机构发现转基因食品有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第三,反对者认为,过于勿忙地推广转基因植物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助长农民过量使用除草剂,从而使一些非主要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美国渔类和野生动物管理署已发现有74种植物品种受除草剂影响而濒临灭绝。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有可能“流窜”到相近的野生植物品系中去,使之具转基因植物的能力而难以控制。有的生物技术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销售给农民的转基因种子作了“绝育”处理。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玛莎•克劳奇的研究表明,这种绝育基因有可能在无意中使其他作物也变成不育。支持者则指出,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有损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比传统农业更大。植物自身具备了抗虫能力,农民可以减少喷洒杀虫剂,对环境和生物保护是有利的。【材料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蒯本科教授说,转基因食品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实任何东西都存在一个安全性的问题。就像开发药品一样,药品从开发开始到最后成功,在某个环节上都可能被淘汰掉。转基因只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动植物种类的一种手段,它本身并不代表有害或是没害,好或是不好。转基因食品是不是有利,取决于转什么基因,或者基因转到什么食品里。【材料三】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进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小题1: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什么叫转基因生物?什么叫转基因食品?(3分)小题2:反对者认为“过于勿忙地推广转基因植物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的理由是什么?(4分)小题3:在某超市食用油摊位,一位老太太问旁边的营业员转基因油对健康有没有副作用。假如你是这位营业员,根据相关材料,该如何向老太太解释?(4分)小题4:你是否赞成国家的转基因生物产品标识制度?为什么?(3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生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生物叫转基因生物(2分)。用转基因生物制作的食品叫转基因食品(1分)。小题2: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助长农民过量使用除草剂,从而使一些非主要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2分)。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有可能“流窜”到相近的野生植物品系中去,使之具转基因植物的能力而难以控制(2分)。小题3:老太太,虽然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有没有副作用还有争论,但反对者无法提供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的可靠证据,目前这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数量十分巨大,而且是国家允许的,所以您不用过分担心它的安全性问题。小题4:如:我赞成国家实施转基因生物产品标识制度。因为人们对于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还有很多争议,所以应该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点击查看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小题1:审题后寻找答题的范围,我们可以看到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转基因只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动植物种类的一种手段,它本身并不代表有害或是没害,好或是不好”,由此可知“转基因生物”即: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生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生物。同理“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制作的食品叫转基因食品。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借助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组织成自己的答案,是很明智的选择。小题2:试题分析:“过于勿忙地推广转基因植物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出自材料一中的中间一段,题干中的语句是该段的中心句,即该语段的内容即是原因,在语段中提取即可。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借助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组织成自己的答案,是很明智的选择。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口语交际题,但是答案的内容必须根据选文的内容来回答。因此我们首先要理解选文的内容,并从中找到更切合本题题意的关键语句,如“它本身并不代表有害或是没害,好或是不好。转基因食品是不是有利,取决于转什么基因,或者基因转到什么食品里”等。因为是口语交际题,所以一要注意有称呼,二要注意有针对性,三要注意说话时的用词与语气。点评: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人和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父母沟通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小题4:试题分析: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一般应是赞成的,因为转基因食品有害还有无害的争议很厉害,“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这是对食品安全的一种有效的保障措施,是对人民的健康有力的。点评: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主题阅读(14分)【材料.....”主要考查你对 [说明文阅读 ]考点的理解。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类别划分:一、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2.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二、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三、根据说明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中国石拱桥》)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①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②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③分——总。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如《向沙漠进军》。

3.分清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1.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国石拱桥》。语文课本上的《恐龙》《海底世界》等等。

2.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同程序说明文一样,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说明文阅读步骤及技巧: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为说明对象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和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需要掌握文章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会考察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如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 “三读”:(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点:

1.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2.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二)、读精细——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说明文阅读结构思路:(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 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 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 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 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么?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2、分析、体味语言。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3.答题时语言要规范: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答题格式: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文写作: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2.要选好说明角度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5:1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984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转基因   作物   还没   世界上   面积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