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

更新时间:2023-02-04 04:20:21 阅读: 评论:0

题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在文中用“//”划分导语和主体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导语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英雄气概和强大力量的短语:________;________。(4)主体部分为何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千余华里的战线”的起止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这段文字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

A.交代渡江战役的情况。 B.交代渡江战役的时间、地点。 C.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D.简要说明渡江战役的区域。 (8)这段导语的特点是什么?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将“百万大军”改为“百万军队”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横渡”写出我军具有怎样的气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划在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之后 (2)不能,语意不明确了。 (3)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4)中路军首先突破敌军防线;中路军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中路军所遇之敌抵抗甚为微弱。 (5)议论,一是赞颂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二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6)九江至江阴 (7)C (8)简明地概括报道事实的中心;洋溢着作者对我军将士英勇无敌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9)不好,这样就没有气势,而且缺乏感染力。 (10)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不畏艰险、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11)议论部分(略);议论在文中阐述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12)时间:21日下午5时起 地点:九江、安庆段 人物:我西路军 事件:我军渡江 结果: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广大南岸地区。 (13)“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14)“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15)不能。因为“余部”是军事用语,专门指剩下的部队。“剩下”是一般用语,用在此处不准确。(16)因为东路军所遇情敌与中西路军不同,是“较为顽强”,因而战斗激烈,最能体现我军的锐不可当。 (17)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18)①4 21 ②南京江阴段防线 ③21 17 (19)B (20)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在一整天的激战中,我军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这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更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决胜千里。 ②言外之意是汤恩伯赶到芜湖似乎并不是为了督战,而是专程前去目睹他的部下如何被击溃,如何狼狈逃窜的,这真是历史和战犯开的最高明的玩笑。 ③都不能。“歼灭”指“全部消灭”,“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点击查看新闻阅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主要考查你对 [新闻阅读 ]考点的理解。

新闻阅读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新闻的结构: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①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③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④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⑤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特点:及时性、真实性、简洁性、影响力。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新闻、消息、通讯比较:1.新闻: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新闻也分公众新闻和小道新闻等。2.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3.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4:20: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91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