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开展《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探究活动,小明收集了爱因斯坦的相关材料。材料一【爱因斯坦的信】 1938年,爱因斯坦应邀为第二年举行的纽约世博会写下了一封信

更新时间:2023-02-04 04:17:56 阅读: 评论:0

题文

(7分)某班开展《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探究活动,小明收集了爱因斯坦的相关材料。材料一【爱因斯坦的信】  1938年,爱因斯坦应邀为第二年举行的纽约世博会写下了一封信:“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 结合材料一将爱因斯坦提到的发明成果按要求填入下表括号,每项一个即可。(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火车、(   )汽车、 (   )材料二【爱因斯坦的演讲】爱因斯坦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以科学为主题的演讲:“如同艺术一样,科学如果想真正、充分地完成它的使命,那么人们对于科学成就,就不应只是肤浅的理解,而必须认识它的深刻内涵。 ”(2)“人们对于科学成就肤浅的理解”,请就两次世界大战中武器运用各举一例?(2分)(3)你认为要真正“认识科学的深刻内涵”,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意识?(1分)材料三【爱因斯坦的政治遗言】1955年4月17日,爱因斯坦在逝世前一天,曾说“知道得最多的人,也最忧心忡忡。这个世界充满着冲突,而使一切较小冲突相形见绌的则是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吧。如果你们能这样做,展示在面前的是通向新乐园的道路;如果你们不能这样做,那么摆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普遍死亡的危险。 ”(4)结合材料说说“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指的是什么?爱因斯坦给人类最后的政治遗言是什么?(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或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 飞机、飞艇、电话、电报  (其余符合要求的也可得分)(2分)(2)科学技术发明运用到军事上如一战中使用飞机、坦克,二战中使用原子弹等,使战争更残酷,毁灭性更大,给人类带来灾难;(2分)(3)科学技术成果应该用于造福人类而非给人类带来灾难,因而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全人类要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环境。(意思答到即可得1分)(4)美苏冷战;争取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分)

点击查看瓦特与蒸汽机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及影响。材料一中爱因斯坦提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是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飞机、飞艇、电话、电报。科学技术发明运用到军事上如一战中使用飞机、坦克,二战中使用原子弹等,使战争更残酷,毁灭性更大,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成果应该用于造福人类而非给人类带来灾难,因而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全人类要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环境。“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指的是美苏冷战,爱因斯坦给人类最后的政治遗言是争取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7分)某班开展《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探究.....”主要考查你对 [瓦特与蒸汽机 ]考点的理解。

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詹姆斯·瓦特(1736-1819)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这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常用符号“W ”表示。瓦特是国际单位制中间的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常用符号“W ”表示。蒸汽机: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明产生的影响:1.极大的促进了工业生产发展,大工业生产;2.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瓦特设计的改良蒸汽机: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4:1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905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爱因斯坦   材料   纽约   世博会   封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