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堂的第七课,是上城区教育学院研究员唐彩斌老师带来的三年级数学《归一问题》。
“先给大家放段动画片好不好?”数学课上能看动画片,一进教室就正襟危坐的孩子乐了。“刚才还有同学眉头紧锁,现在看来大家都非常爱笑。学数学并不是让我们紧锁眉头思考,而是告诉我们笑着思考更快乐。”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原来,唐老师带来的是数青蛙游戏。“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12只青蛙12张嘴……”随着小青蛙越来越多,一开始数得很利落的孩子们渐渐结巴起来,“齐步走”变成了“小碎步”,“晕了晕了,数不清楚了。”在孩子们的“抗议”声中,唐老师卖了个关子:“学了今天的课,看看等下还会不会晕?”
课堂实录
上篇:唐老师“搬”出一个个图形
《归一问题》是应用题中的其中一类,即“根据已有的总数和份数,先求出单一量是多少,再根据相应的条件去求结果”。应用题本该是文字式的,可唐老师“搬”来的却是一个个图形:
一个长方形(图一)表示120,黄色部分表示多少?很多学生举高了手:120÷4=30。
图形中(图二)一个三角形表示90,黄色部分表示多少?这道题也简单:90×6=540。
重头戏是在图三,唐老师一连出了两道题:如果红色部分表示180,黄色部分表示多少?如果整个图形表示480,黄色部分表示多少?
几分钟后,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第一题180÷3=60;5×60=300;第二题:480÷8=60;5×60=300。
为什么都要求出60?60代表的是什么?唐老师的提问没有难倒学生:60表示每个三角形是多少。问答中已经闻到“归一”的味道了!唐老师乘胜追击:想想看,都是求黄色部分,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案都是300!”“都是先除后乘!”答得太“表面了”,听课的家长忍不住笑了,可唐老师却用力点点头:“说的没错。”“都是先求出每一个三角形表示多少,然后再看有几个黄色的三角形,最后求出黄色部分。”最后一位女生道出了“归一”思想的玄机。唐老师点评:“三名同学的回答都是有联系的,根据最后一位同学的方法,列出中间这位同学的算式,就得出了第一位同学的答案。大家说对吧?”这回轮到全班同学点头了。
中篇:让学生把“形”转化为“数”
数形结合让应用题变得更简单,这是唐老师“归一问题”教学的核心。图形部分“喧宾夺主”般的已经先登场了,紧接着“亮相”的就是数量关系了。不过这次,唐老师没有自己动手,而是让学生把它们“请”出来:
图四黄色部分表示63,请学生“自问自答”:
思考了几分钟后,学生的问题已经满满一“箩筐”了――
有观察“微观”领域的,“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答:63÷7=9);有锁定“整体”的,“整个图形表示多少?”(答:63÷7=9;9×24=216);还有突破现有图形,开拓思维的,“像这样的112个小正方形表示多少”(答:63÷7=9;9×112=1008)……
“这么多问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共同特征?”唐老师又把老问题搬了出来。
满堂飞扬的小手:“都是先求出每一个小正方形等于9。”
下篇:“数形结合”隆重登场
数形结合的“时机”成熟,此时的唐老师话锋一转,开始结合生活实际,终于,“像模像样”的应用题登台了:“迎奥运买福娃,买四个福娃200元,那么六个福娃多少钱?”
“可以打折吗?”有位男生坐在位置上大声问,课堂笑翻一片。
唐老师不动声色:“有些同学已经按数学规律在办事,有些人却还在记挂着福娃打折?”大家开始沉默思考,一位女生答得很快:“200÷4=50元;50×6=300元。”
那么买10个多少钱?4000元可以买多少个?5000元呢?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回答的速度也很快:500元、80个、100个。“为什么大家回答这么快?”马上有学生来介绍“经验”:因为我们知道每个福娃的价格是50元。
唐老师满意地一笑,马上又出了一题考大家:“小瓶饮料90克,倒进空瓶占3格,大瓶饮料300克,倒进空瓶(8格)装得下吗?大家有什么不同的好方法,尽管说出来。”思考之后,五花八门的方法来了:
第一位学生:90÷3=3;30×8=240。240小于300,装不下;第二位学生:90÷3=30;300÷30=10。10大于8 ,装不下;第三位学生:90÷3=30;300÷8=37余4。37大于30,装不下;第四位学生:300÷90=3余30;3×3=9 。9大于8,装不下。
唐老师再一次“老调重弹”:“看看这些过程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们已经驾轻就熟:先算出每一格能装多少!“最后一位同学很厉害,已经把三格作为一个单位了,以后我们升入高年级就会学到。”唐老师佩服地说。
课堂结束的时候,唐老师又让数了一遍小青蛙,这回再多青蛙也不愁了,因为孩子们已经捉住了“一只青蛙”!
续篇:课后思考题大家做一做
怎样知道一个水龙头一个小时会流出多少水?(可以用质量单位度量)
唐老师笑着提醒,同学们可千万别为了计算,真的在家放一个小时水哦。要注意节约用水了,先把方案讨论出来,再进行实践操作。
只听一位小男孩边收拾文具边自言自语:“那我就放一分钟的水,乘以60就可以了,放出来的水可以冲马桶的。”
课后留声
李方灵爸爸(古荡小学):说实话,我以前给她辅导作业,也是属于技巧性质的,告诉她“这道题目应该怎么做”,不会去思考这道题目有没有代表性、还有没有别的解法。从这节课中,我知道有时候做一道题目比做10道更有效。
吴鲍明妈妈(茅以升实验学校):对孩子的作业,我之前是属于“全包”的家长,从督促他完成到检查再到订正。昨天听课回来,我马上做了一本“错题本”,以后要让他自己检查,做错的题目全部抄到这个本子上,平常经常练练。
黄星豪妈妈(胜利小学):唐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所能想到的都提出来,即使想法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他都能对其中的某一闪光点进行表扬,对学生鼓励很大。
邹励真爸爸(安吉路实验学校):课堂最后有首儿歌:4只小动物4张嘴,8只眼睛32条腿……老师让大家猜是什么动物,有人说是螃蟹,有人说是蜘蛛。最后回答问题的那名男生,我印象很深刻,之前一直默默无闻。但是等他回答“凡是八条腿的小动物都是符合的”之后,唐老师说“我最赞同的就是这小朋友的说法”,我看到他整张脸都亮起来了。老师要不遗余力地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陆兰蕙妈妈(娃哈哈小学):谁说数学课是枯燥的?家长们的一次次笑声是最好的证明。这样的课学生是放松的、快乐的,这才是最有价值的“精彩”。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3:44: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865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