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苦难,关爱没有前提

更新时间:2023-02-04 00:46:50 阅读: 评论:0

-->

问世间爱为何物?这样的设问,并非是为了抒情。

玉树地震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但也有人担心,自己的爱心会不会被中途截流。在此之前,网络上也出现了相关帖子,大意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帖主不会为西南旱灾捐款。

这样的怀疑并非没有来由。一些被曝光的善款遭到挪用甚至流进个人腰包的新闻,对人们的爱心形成了无情嘲弄,对慈善行动本身的公信力也是一种严重稀释。所以,我们应当让善款流向变得更透明,并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但这并不能成为关闭爱心之门的理由。怀疑论看似振振有词,从某种程度上却是一种对爱的伤害与背叛,使之蒙上了一层功利色彩。爱不是等价交换,不是斤斤计较,不是付出与回报的精确计算。它是一种流淌在内心的天然情感,志愿精神的价值与魅力就在于它完全遵从一个人内心的驱使。也就是说,真正的爱心是一种本能,在苦难面前,它不需要任何前提,超越语言、肤色、制度与文化。相反,如果人为设置门槛与条件,重重设防,步步为营,无异于让情感沦为交易,沦为一个可以量化的标签。

就像人永远也不可能进化成一堆元器件一样,再高度发达的社会也不可缺失一种饱满、充沛、温热而美好的情感。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终究是渺小的,渺小如一粒尘土,而我们,只不过是一粒粒需要彼此依偎、相互取暖的尘土而已。面对灾区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救援画面,面对家园被毁的灾区民众那令人揪心的眼神,我们是否真的可以让这样那样的“可能”蒙蔽了自己的爱心,因而在募捐箱前犹豫不决?或者,如果某一天我们也身陷困境,面对这样的“可能”会有什么感想?事实上,我们相信,许多募捐者也未必不会闪过“可能”的念头,但相对于真实而切肤的苦难本身,这样的担忧最终被那一双热切伸出的援助之手所替代。

慈善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情怀,对社会来说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力量。在这里,我们要向每一颗为玉树震区而跳跃的爱心表达由衷敬意。爱心不仅是可以彼此传递的,它还可以共振甚至聚变,也就是说,在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的感染之下,人们的爱心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激活。我们希望,社会的这座爱心富矿能得到更好的挖掘,以释放出更多的人性热量。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0:4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69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苦难   前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