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如何从“皮”少年到院士

更新时间:2023-02-04 00:43:33 阅读: 评论:0

-->

陈中伟

国际著名骨科、显微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院士曾是"皮"少年

1929年10月1日,陈中伟在宁波他父亲创办的保真医院诞生,他是父母的第八个孩子,前面七个孩子都是女儿。

陈中伟的父母虽然较早接受了西方文化观念,没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但一连生了七个女儿之后,终于来了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十分疼爱。七个姐姐也很喜爱他,陈中伟成了陈家最宝贝也最顽皮的孩子。

陈中伟小时候闹出来的事,小打小闹不算,称得上"事件"的就不少。

比如,当时全宁波城没几辆自行车,可陈中伟在小学五年级时父母就给买了一辆。这下可好了,骑自行车是既好玩又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事。陈中伟没学几天,就走街串巷满世界"飞"车了,撞翻水果摊,轧死小鸡,碰伤行人等,他经过的地方是一路的鸡飞狗跳。他妈妈不仅要赔人钱,还要赔上不少好话。

又如,陈中伟很喜欢玩弹弓。他玩弹弓的水平还不错,常常能打下麻雀来,但有时不免"走火"伤人,有一次差点打瞎别人的眼睛,把他爸妈吓得不轻。

最严重的一次是读中学时闯的祸。陈中伟是校篮球队和排球队的主力,标枪也是他的强项,曾在宁波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得过第二名。有一天上自修课,本来应该待在教室里复习功课的陈中伟,心思还在运动场上,他带了一个同学溜到运动场,从窗户跳进器械室,拿出一杆标枪来投掷。两个人你一枪我一枪地投得起劲,一个体育老师从房子拐角处走出来。对面的同学没有防备,等看到老师,标枪已经出手了,正扎在老师的眼睛上,老师的眼睛瞎了。虽然不是陈中伟直接投出标枪扎瞎老师的眼睛,但他在自修课带头出去扔标枪,又是他跳进器械室把标枪拿出来的,他对这件事负有很大的责任。陈中伟至今对那位老师怀着深深的歉疚。但青少年时期喜爱体育锻炼,也为他以后高强度的工作打下了身体方面的基础。

"皮"少年在家人的引导下迈出学医第一步

陈中伟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开办的保真医院就是他的家,父母都是医生,他的几个姐姐、姐夫和妹妹也都是学医的。很多年后,陈中伟回忆道: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总是穿着白大褂,妈妈总是穿着白大褂,姐姐、姐夫们也总是穿着白大褂,我好像生活在一个白色的世界里。我的家,就是一所医院。"

一个人童年的生活环境对兴趣爱好的形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中伟的妈妈从小就教育他:"好好读书,将来送你去学医,好接替你爸爸的事业"。

对于陈中伟的顽皮,家里人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加以科学的引导。如陈中伟喜欢在医院里到处玩,在病人中转来转去。姐姐看见了,就和他说:"你要是传染上细菌,就会像他们那样生病的。"陈中伟不相信,他说:"有什么关系,看到细菌来了,我逃走就是了。"姐姐笑了,就带他到父亲的显微镜前,又挑了些病人的呕吐物放在显微镜下。陈中伟爬上凳子,从显微镜里看到:许多黑灰色的小虫挤在一起,扭动身子转来转去。那么丑恶,那么可怕,原来这就是细菌啊。

这就是陈中伟医学知识的启蒙课。

陈中伟还曾经玩弹弓打下麻雀。他听大人说,麻雀是好东西,他打了麻雀之后就拔毛剖肚弄来吃。父亲看到了,跟他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给你讲讲,这是肝,附在肝上的这个小黑点就是胆……"父亲详细地给他讲了麻雀各个内脏的位置和作用。

这就是他生平第一堂生理解剖课。

就这样,在长辈的引导下,陈中伟这个"皮"小孩的好奇和好动,渐渐回归到正路上了,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学到了一些医学卫生方面的基础知识。到上中学时,他的这些基础知识使他受到生物老师的特别青睐,促使他走上了漫漫医学之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主治世界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获得成功

1963年1月2日,工人王存柏的右手手腕关节以上一节处被冲床冲断,病人和断手被送到医院。当时陈中伟还只是个主治医师,在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他大胆进行断手再植手术,经过4个多小时的仔细艰苦的操作,把全断的血管、神经、肌腱、骨骼进行了对接缝合,术后闯过肿胀关、休克关、感染关、坏死关,历经坎坷,终于使断手再植成功。手术的成功,等于是在医学界爆炸了一颗原子弹。这是世界上首例完全成功的断肢再植手术,开创了再植外科的新纪元。陈中伟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他的名字载入了世界医学史册。

几十年来,陈中伟继续在显微外科作出巨大的贡献,在国际上的声誉日隆。1980年,在荷兰召开的第一届显微重建外科联合大会上,大会主席在报告中正式称他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1985年,陈中伟当选为第八届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会主席;1994年,获首届奖励全国十位杰出科学家的"求是奖";1999年,获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会在美国颁发的奖励全世界最杰出的三位医生的"世纪奖"。

有记者问陈中伟,当他回首辉煌的医学之路、成功的人生之路,哪段经历影响最大。

陈中伟谈到其中一段就是他童年的经历。他从小接受医学熏陶,钻进化验室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稍大一点的时候,目睹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家人为群众治病,崇高医德备受尊敬,他从小立下宏愿:长大当医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里人能正确对待他小时候的"顽皮",给予适当的引导,促使他最终走上了医学之路。

陈中伟曾给一家报纸写过一篇文章,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了一些忠告。

"青少年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又好,好动好问好观察,实在是件大好事,对好动(爱好运动和实验),人们往往视为'顽皮';好问长问短,又往往被斥为'烦来'(烦人);好观察,往往被看做'心野来'(不专注)。这些非议会约束思想、约束手脚。给家长和孩子们一个忠告:不要放弃你童年时的好奇心,不要放过你的那许许多多的'疑问',不要轻易否定那些似乎可笑的兴趣爱好,这些,对你的将来一定有用。"

结合陈中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从他的话中,我们家长和孩子们是不是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呢?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0:4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690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院士   名人   少年   故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