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通过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培养的,对于低段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加耐心、细致的进行引导,为后面更加深奥、更高层次的数学素养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改进教学方式,培养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和形成的,实现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低段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注意力有限,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真正树立“生本意识”,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挖掘教材背后的课程资源,在备课的时候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合理地利用数学教具,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授《七巧板》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小,注意力不十分集中,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设计了好几个活动。例如在认识七巧板这一板块时,我采用了把自己当作一块七巧板来跟别人打招呼,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介绍自己,巩固七巧板的知识,当学生说我有三种颜色,老师与同学握握手,并亲切地说:“你好!漂亮的七巧板!”当学生说:“我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时,老师一边和学生握手,一边和蔼地说:“原来你有三种图形,七巧板,我能和你做朋友吗?”老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既使课堂显得活泼有趣,也达到了及时评价的目的,通过这样简单又有趣的活动设计,何乐而不为呢?只要教师潜心钻研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假以时日,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逐渐培养起来。
改进评价方式,培养数学素养
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因此,教师在评价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既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同时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
既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同时又要注意学生在家里学习的状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学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可以是物质性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可以是教师亲自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家长参评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多元的评价方式,并且通过各种评价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善于倡导,变"厌学"为"愿学"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亲自实践、独立自主、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明确指出了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善以与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与经验加以交流、综合、提高,从而取长补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敢以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合作成效,可将不同学习困难程度的学生整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以模仿、锻炼、提高,从而促使他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各个学习小组分别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分成三种: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和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再进行拼图比赛,让他们亲自动手、自主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地加以指导,使同学们知道: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紧接着引导学生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交流,直至学生领会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教学中,只有善以倡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才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才有均等机会享受成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着实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才能彻底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枯燥、单调、乏味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厌学情绪转变为活泼、主动的良好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才能将课堂上"与狼共舞"的厌学滋味转变为愿学的情趣。
善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
反思一下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侧重于讲述,着力于引导,而又忽视了疏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新知识进行疏通整理、触类旁通、加深理解,在学生探究中出现错误时加以疏通,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加以疏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导,好比交警在十字路口疏通道路,指挥交通,使混乱的交通秩序变为井然有序。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时,同学们往往漏掉"0"不写。计算"3015÷15=?"时,大部分同学就算出商为21。
此时,教师进行疏导,让学生进行验算,加以讨论,并指出错误的原因,学生才能掌握好这方面的计算。在学分数式题时,学生普遍认为"5比4多1/4,则4比5少1/4。"他们是受"5比4多1,4比5少1"的迁移影响,造成思维误入歧途,教师必须从找单位"1"开始疏导,区分量与分率的不同。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善以疏导,才能突破难点,学生才不至以背着"学习数学好比上刀山、下火海"的沉重思想包袱,最终使学生化难为易,消除学生心底深处怕学数学的警戒心理。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师生感情融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只有在爱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如果学生喜欢你这个数学老师,往往就会爱上你的数学课。因此,在教学中,即使遇到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调皮等不好的现象,或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教师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安详和善地对待学生,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建立起来的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就能转化为学生的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妙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喜欢动脑筋。根据儿童的这一心里特征,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和学生共同做了一个游戏,首先把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说出几个相同的数,老师就能立即说出它们的和。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有的说:“3个4相加”,有的说:“5个6相加”,有的说出更大的数相加,想尽办法想难倒老师,结果出乎意料,老师算得又快又好,学生惊叹之余,很想知道老师的绝招,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时再引出“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一种简便算法——乘法”的知识来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游戏活动增加兴趣
游戏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平时,我常发现无论哪一个学生,即使是一个不爱学习或被视为“智能低下”的学生,在游戏中都会表现得十分出色,会不顾时间,不怕疲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情地参与。因此,围绕数学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习数学与伴随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
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视实验操作,培养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首先要根据他们的思维能力特点,凭借实物、模型、实验操作等,对学生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推理判断。学具操作是一种外部的物质活动,其特殊性在于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小学生借助于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在推进学生思维内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实验操作。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为了使学生能验证“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结论时,让学生自制了圆柱、圆锥的容器。学生制作的容器有等底等高的、不等底不等高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然后让他们分组实验,通过实践来完成。学生用圆锥容器装满沙子,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看看几次才能装满,由于存在多种情况,每个小组都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用圆锥容器装满沙子倒在等底等高圆柱容器里,三次即可倒满;用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容器装满沙子倒在圆柱容器内,一两次可以倒满或四五次可以倒满,得不到原结论。学生通过试验、比较、分析得出是由于“等底等高”这个关键条件所引起的变化。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调动了各种感官,又提高了认识能力。同时,在愉快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能力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可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思维的深度,是发现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善于挖掘隐含的条件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知识,能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组合成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因此,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让学生判断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两个质数的积是合数时,学生判断靠猜想,于是,我引导了学生从“整除——因数、倍数——质数——合数”这样的知识体系去思考,学生积极地探究,从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两个质数的和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两个质数的积,除了1和本身两个因数外,必然还有这两个质数,所以得到的积一定是合数。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演绎出来的结论,能把认知引向概括,特别是高年级,更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本单元知识要点能力,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0:39: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682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