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更新时间:2023-02-04 00:38:52 阅读: 评论:0

1.如何改进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如何改进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已经不止一次地被广大教师拿来讨论。但是,至今仍需要去改进、去发展,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有效技巧。

合理采撷生活经验。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感受从社会生活中抽象出的数学,促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数学学习的真实意义。

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但联系的事例要真实准确,要能反映数学的本质属性。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例子。有学生举例:“妈妈买来1个西瓜,切成10块,我拿了一块,用分数表示为( ?摇)”,“水池里有5条鱼,我捞上来2条,余下( ?摇)”。这两例就不符合分数意义中“平均分”的涵义。再如,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中,当教师要求学生举例生活中所见到的圆时,有学生这样举例:“爸爸妈妈的脸是圆的”、“葡萄是圆的”。这两例也是不符合概念要求的。如果教师一味予以肯定,那么,学生刚建立的数学概念就会模糊不清,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疏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符合要求的与上述学习特征紧密联系的例子。当学生举出不符要求的例子时,该否定的就要否定,不能一味实行教育“减法”使课堂失去很多东西,就像“满堂灌”扼杀了教学的生命力一样,用教育“减法”减出来的一味自主建构,丢失的将会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真实有效真的教学要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学生学习数学是以原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通过调整、内化,把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但是,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不注重旧知的复习,不注重寻找重新知识的衔接点,要么旧知的复习与新知没有联系或者联系甚少,新旧知识各一张皮,要么不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注重在旧知的复习中渗透新知,横空出世,突兀地将新知展示给学生,造成因知识的连接不到位而增加学习的难度。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一是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基础,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不是无源之水;二是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激励,动手操作实践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要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介于新旧知识之间,学生学习的亚目标,充当新旧知识联系桥梁。

2.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把实践带进课堂

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践是数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看视频找画面中的圆,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圆,编排座位形成圆,课后拓展了解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一系列活动的展开,创设了有效的生活情境及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从而使其对圆的认识有了更直观、全面的了解,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的目的。再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过程,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通过操作,对比,辨析,既得出了圆周长和圆周率的知,还得出圆周长的公式。通过实践既加深学生对圆周长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把鼓励带进课堂

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我特地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奖品是一本课堂作业本。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把赏识带进课堂

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学生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但在教育中,由于缺少表扬与鼓励,学生难以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会不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尊重、信任和期待,造成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缺失。因此,老师应多运用赏识教育,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用灵活多样的赞美方式,让学生在自信、快乐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拥有了快乐才能使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把竞争带进课堂

根据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

3.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扬好“备课”这片帆

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如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如果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话,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老师不但要备课,而且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四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设计、吃透自己。数学高效课堂的“精讲多练”,为数学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老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就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

课堂提问要适当,让学生思维聚焦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简单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确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

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方式上要有启发性。

4.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用小组合作模式

一方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从而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采取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为,圆在我们生活中是最常见的图形,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接着,我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走进课堂。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对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价值,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有价值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评价方式的完善

评价环节可以说是搭建了一个对学生肯定的平台,所以,教师要逐渐完善评价模式,既要发挥教师的评价主体性,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还要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性,使学生看到同学眼中的自己,进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数学课堂,也为高效而精彩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好反思工作

反思是一个进行再思考的过程,它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认真分析每节课的优缺点,要认真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为只有明确了改进的方向,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同理可知,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对提高学习效率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改进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0:3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681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效   小学数学   课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