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写人记事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01 13:01:06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贝灵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巩固。

2、复习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

3、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高学生写人记事写作方法的运用能力。

三、学生课前学习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整理写人记事单元思维导图,完成导学单的前两项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梳理单元内容

同学们,孔子曾这样教导他的弟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只有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掌握,今天来进行写人记事单元的复习,回顾一下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

(二)回顾课文内容

1、完成导学单按课文内容填空部分。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全班交流。

(三)写作方法

1、写人记事类的文章要怎么写才能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呢?

指生概括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生结合具体用语言谈谈。

(1) 如何将人物形象表现的具体生动呢?

引导学生回顾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2) 这六篇课文中有没有动作描写的句段?你能不能找出来?

(3) 课前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了思维导图,哪个小组愿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关于动作部分的思维导图?全班交流,抓住关键字句加以交流。

(4) 分析句子,拓展课外读本练习。

(5) 那描写外貌、语言的句段有那些呢?

(6) 描写人物除了可以运用正面描写,还可以运用侧面描写,那么侧面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你能结合具体的句段来分析吗?指生回答。

2、写人离不开记事。如何选取事例呢?

文章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抓住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特点。两件及以上事件,注意详略得当。

(1)以下是“世上不只妈妈好”来表现社会风尚的事例,你会选择哪一组呢?在写作时 ,你将如何安排这几个事例呢?

(2)小练习:有一个男孩他善良、勤奋好学、不轻言放弃。

①你想突出他一方面的优秀品质?不要选取怎样的事例来表现这一优秀品质?

②你将如何处理其他的优秀品质?

(四)学以致用

学是为了用,下面就打开学习单完成《灯笼红》这篇阅读。

1、课文讲了我与曾祖母之间的哪几件事?

2、作者是怎样组织这些材料的?

3、全班交流讨论。

(五)总结写法

出示写人记事单元的写作方法,梳理总结。

(六)作业

1、《灯笼红》画出描写曾祖母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分析曾祖母的品质。

2、根据作文题目要求,运用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画出作文大纲。

3、推荐阅读《水浒传》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接触写人记事累的文章。因此,对此类文章的人物情感把握并不困难,但缺乏较为系统的写作方法。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侧重于内容的理解及写作方法的学习,因此,本节课着重复习了以上两项。

由学情出发,课前布置学生整理了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通过对这几篇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整理,体会感知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根据学习单回顾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复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时,先回顾写人方法有哪些,再从文中找取典型事例加以分析,随后进行拓展到课外,进行相应的基本练习。最后,对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回顾,

课后,布置相应的文章,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再次落实,使学

生在课前、课上、课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学习,层层深入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为六年级下册写人记事单元的复习课。由于学生对课文十分的熟悉,本节课重点在于以课文为依托总结写人记事文章的写法。在“温故”中“知新”,并不是仅仅靠机械性重复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过比较来辨别才能达到目的。此节复习课老师讲得较少,更多的引导孩子通过课前的自我梳理,课中的小组交流,让孩子自主交流。而且复习课不仅让重复旧知,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把旧知识与旧知识、旧知识与新知识、新知识与新知识按教学和复习的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训练新的能力。因此,此节课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句到篇,由理论到实践,侧层层深入,孩子们得到充分的练习。

教材分析

这一组课文包括《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8、三打白骨精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21、莫泊桑拜师》 《22、理想的风筝 》,这几篇文章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都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写人,体现人物思想感情。通过整合,集中训练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等正面描写;通过文中环境等侧面描写,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揣摩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技巧。课标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

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人文章的基本表达形式在几课中渗透清楚,是了解和学习写人方法的最佳途径。另外,写人文章离不开写事,因此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选择恰当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在此单元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技巧。

测评练习

1、 写人记事单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课文内容

课文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人物特点

3、梳理写人记事的写作手法。

《灯笼红》(牛汉)

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黧(lí)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

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的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liù zhou)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了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了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我连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

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

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归到了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本·牛汉卷》一书)

4、根据作文题目要求,运用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画出思维导图。

题目:同学们,六年的小学时光,每个人都与老师和同学结下深深的情谊。在即将毕业的时候,翻开尘封的记忆,记录下小学生中那些难忘的人或事,作为永久的珍藏。题目自拟。

课后反思

根据教材整合,我进行相应的单元复习。本节课主要进行写人记事单元的复习,重点进行字词、课文内容、写人记事写作方法的复习。

学生通过复习,将写人记事单元的文章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

课前布置学生整理了本单元的思维导图,上课时,学生进行了思维导图的交流,从而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基本的轮廓。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侧重于内容的理解及写作方法的学习,因此,本节课着重复习了以上两项。学生根据学习单回顾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上,根据表格将每篇文章都已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人物特点进行了概括。这一环节既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又使学生认识到写人记事文章的主要因素。复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时,先回顾写人方法有哪些,再从文中找取典型事例加以分析,随后进行拓展到课外,进行相应的练习。最后,对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回顾,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堂课的复习,学生对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方法有了较为深入了解。

课标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结合了复习课的特点,通过典型语段的分析到整合教材总结写法,注重了课程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课内与课外的迁移,听说读写的练习,体现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此节复习课解读课标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实践性

复习课的特点是将以往学习的知识加以回顾和运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并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增加复习的宽度和深度,实时检测、练习,从而掌握、运用方法。

2、综合性

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同时,将整册书相同的内容整合梳理,形成知识体系,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与综合运用。

3、自主性

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阅读的主体。”因此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3:0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408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记事   复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