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01 06:29:35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米志高)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梳理与探究。(20分)

1.(4分)中华民族是经历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班级将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完成以下语文活动内容。

【默读•明确内涵】

ㅤㅤ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一种心无旁wù(1)、持之以恒的态度,是一种追求“日新”、不断创造的秘jué(2),更是一种至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A.zǎi/B.z.ài)(3)物”,我们在发挥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还应具备包容意识和博大胸怀(4)。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2)

(3) (填序号)

(4)

2.(10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ㅤㅤ仕途坎坷,是中国许多文人无法回避的现实。

ㅤㅤ面对贬谪,有悲痛凄楚、黯然神伤的。面对寂寥之景,刘长卿生出“寂寂江山摇落处,(1) ”的自怜之意;美味佳肴近在眼前,李白却陷入“(2) ,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惆怅迷惘;对比少年与成年的登高,辛弃疾用“(3)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来表达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ㅤㅤ也有遭贬谪却依旧心系百姓,豁达乐观的。韩愈不辞衰老,以“(4) ,肯将衰朽惜残年”彰显忠君之志;苏轼望月怀人,“(5) , , ”(《水调歌头》)展现旷达胸襟;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诗句还有“(6) , ”。

3.(6分)围绕“自强不息”的主题讨论,班级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请结合课内所学,解释加点词,并说明理由。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论语•卫灵公》)

..B.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C.谢安才业自超群,误长清谈助世纷。(王安石《谢安》)

.A.仁人:

B.惟:

C.长:

我认为 不适合,理由

二、阅读与鉴赏。(57分)

4.(5分)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浦江清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来观察、批评这个社会的,最有鲜明的倾向性。通过艺术形象,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封建社会的本质。”请从下列人物中选取一位

备选人物:林冲、鲁智深、吴用

5.(3分)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形式,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类型。《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聊斋志异》则是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请在下面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填序号)

(1)《世说新语》语言简练传神,每则故事虽篇幅短小,却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宴席上发现端送烤肉之人想尝烤肉味道的神色,便把自己那份烤肉主动送给对方;

在每次喝酒之后,总喜欢吟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面对桓温的争胜之问时,坦然地表示“我宁愿做我自己”的想法……他们共同构成了魏晋名士的群像。

A.殷浩

B.顾荣

C.王处仲

(2)《聊斋志异》赋予狐鬼花妖以人性和人情,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

精明能干,“自食其力不为贫,贩花为业不为俗”是她的生活追求; 情趣高雅,喜欢聆听慕蟾宫吟诗,竟相思成疾; 帮助贫困书生冯相如,在冯家遭逢变故后,帮其恢复家业……她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对于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A.白秋练

B.红玉

C.黄英

6.(18分)文学类文本。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ㅤㅤ①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据我认识的几个可以信赖的人说,他从小就这样。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

ㅤㅤ②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

ㅤㅤ③他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要恰好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丈夫突然间是想去做渔夫或猎人吗?父亲什么也没说。

ㅤㅤ④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经,水流平静,一眼望不到对岸。

ㅤㅤ⑤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出高兴或别的什么神情,他只是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只是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ㅤㅤ⑥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跟他一起出去。我怕母亲发怒,你会带我上船吗?”

ㅤㅤ⑦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个手势,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便伏在灌木丛后,划远了。船的影子像一条鳄鱼,静静地从水上划过。

ㅤㅤ⑧父亲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去漂来。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

ㅤㅤ⑨河上经过的行人和住在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弃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浮。母亲和别的亲戚们一致以为他藏在船上的食物很快就会吃光,到别的地方去(这样至少可以少丢一点脸),或者会感到后悔而回到家中。

ㅤㅤ⑩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许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ㅤㅤ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在废弃和空寂中流逝,甚至没有划燃过一根火柴,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么样?不停地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每到河水泛滥时

ㅤㅤ⑫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

ㅤㅤ⑬后来,姐姐和丈夫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时代在不知不觉中变迁。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备父亲。

ㅤㅤ⑭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

ㅤㅤ⑮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处出现了,就在那儿,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船的后部。我朝他喊了好几次。我尽可能大声喊出我急切想说的话:“爸爸,你老了……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ㅤㅤ⑯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

ㅤㅤ⑰极度恐惧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

ㅤㅤ⑱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我不该这样。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不得不在内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我恐怕活不长了。当我死的时候,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顺流而下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有删减)

(1)小说围绕“父亲与船”展开叙述,请据此梳理情节,完成下面填空。

父亲订购船→① →② →父亲划船返回→③

(2)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矛盾是小说的灵魂。请结合文本内容,仿照示例,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人物

父亲

矛盾呈现(用原文语句填写)

矛盾意义

父亲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与A.“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 他的所作所为矛盾,这说明B.“父亲什么也没说”;“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父亲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的什么”“父亲上了船;“父亲没有回来” 他有着不为人知的追求。

母亲

A.“只是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从头到尾她只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出去,永远别回来。’”

B.①“ ”

探究意义

A.③“ ”

B.“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

通过对上述三组矛盾的探究,我发现矛盾设置在小说中有如下作用:

(4)在现实世界中“河的第三条岸”并不存在,有人认为它象征着父亲对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即对未知、自由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从下列关键词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关键词一:庸常生活的反叛者

关键词二:命运的轮回——孤独

我选关键词 :

7.(13分)实用类文本。

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ㅤㅤ①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到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从举办中国人首次天宫画展,一个又一个“首次”,彰显了我国不断提升的航天实力,鼓舞着广大青年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豪情壮志。

ㅤㅤ②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这是广大青年担负起时代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ㅤㅤ③爱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1935年初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向全体师生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为国奋斗之志。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到了这个故事,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爱国是本分,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发展,对于广大青年而言,强国之志始终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始终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ㅤㅤ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赓续传承的事业。亲眼见证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亲身经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伟大历史进程,对时代进步有着深切的体会,对国家发展有着强烈的认同,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ㅤㅤ⑤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

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奉献国家。“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时的坚定回答;“家是玉麦,这是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从小就树立并付诸行动的坚定信念;“到艰苦的地方去,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的坚定选择……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爱国方式,但中国青年爱国的底色始终不变。今天,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把爱国心化为报国行,依然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价值追求。

ㅤㅤ⑥“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19年,至今仍然振聋发聩。这是一个时代的青春宣言,也是无数中国青年的共同心声。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脚踏实地,广大青年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选自2022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注释】①出自《晏子春秋•内篇》。

(1)论证要求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本文第①段由探索星空说起,请分析该段作用。

(3)使用论证材料要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下列材料可以成为本文论据的是

A.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孟子)

B.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C.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王充)

D.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朱熹)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方法。

8.(18分)古诗文阅读。

【甲】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ㅤㅤ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之僧曰智仙也一作:山之僧智仙也)

ㅤㅤ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而乐亦无穷也。

ㅤㅤ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非丝非竹,射者中,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ㅤㅤ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乙】石门亭记

(北宋)王安石

ㅤㅤ①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者,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使记其作亭之意。

ㅤㅤ②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注释】①燕闲:安宁,安闲。②暴剥偃踣:暴露在风雨之中剥蚀破损。③壅:障壁、遮盖

【丙】戏答元珍

(北宋)欧阳修

①③①②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当时欧阳修正被贬官峡州夷陵县,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

(3)下列关于【甲】【乙】【丙】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多用“也”字,营造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叙事抒情风格,于解释说明的口吻中透着淡雅的幽默

B.【乙】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采用一系列排比设问句式既表明作者建亭的本意,又借题发挥阐明自己所主张的“仁”政。

C.【丙】诗首联破题巧妙,前句问后句答,既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4)【丙】诗颔联描绘一幅典型的山城 (季节)图,判断依据

(5)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创作应正视现实、关心民生,探究欧阳修和王安石的政治理想追求。

原文语句 作者政治理想追求 探究结果

【甲】“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①

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乙】“夫环顾其身无可忧,②

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求

民之疾忧,亦仁也。”

【丙】③ 欧阳修也曾因命运坎坷而迷惘落寞,但他并没有丧失自信和政治追求,诗句中反而流露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和豁达乐观的态度。

三、表达与交流。(68分)

9.(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敏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ㅤㅤ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请欣赏小诗《一朵野花》,写一段赏析文字。

ㅤㅤ要求:至少运用两个读诗策略,不超过150字。

【资料卡片】

常见的读诗策略

A.把握感情基调

B.提炼关键词

C.分析意象

D.关注修辞

E.想象画面

F发现形式里的意味

10.(6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敏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ㅤㅤ小诗《一朵野花》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

ㅤㅤ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文章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梳理与探究。(20分)

1.(4分)中华民族是经历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班级将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完成以下语文活动内容。

【默读•明确内涵】

ㅤㅤ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一种心无旁wù(1)、持之以恒的态度,是一种追求“日新”、不断创造的秘jué(2),更是一种至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A.zǎi/B.z.ài)(3)物”,我们在发挥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还应具备包容意识和博大胸怀(4)。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骛

(2) 诀

(3) B (填序号)

(4) 彰

【解答】答案:

(1)骛

(2)诀

(3)B

(4)彰

2.(10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ㅤㅤ仕途坎坷,是中国许多文人无法回避的现实。

ㅤㅤ面对贬谪,有悲痛凄楚、黯然神伤的。面对寂寥之景,刘长卿生出“寂寂江山摇落处,(1) 怜君何事到天涯 ”的自怜之意;美味佳肴近在眼前,李白却陷入“(2)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惆怅迷惘;对比少年与成年的登高,辛弃疾用“(3)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来表达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ㅤㅤ也有遭贬谪却依旧心系百姓,豁达乐观的。韩愈不辞衰老,以“(4) 欲为圣明除

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彰显忠君之志;苏轼望月怀人,“(5)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展现旷达胸襟;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诗句还有“(6)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解答】(1)怜君何事到天涯

(2)停杯投箸不能食(重点字:箸)

(3)却道天凉好个秋

(4)欲为圣明除弊事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6)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3.(6分)围绕“自强不息”的主题讨论,班级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请结合课内所学,解释加点词,并说明理由。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论语•卫灵公》)

..B.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C.谢安才业自超群,误长清谈助世纷。(王安石《谢安》)

.A.仁人: 仁民爱物、道德高尚的人。

B.惟: 仅仅,只。

C.长: 擅长

我认为 C 不适合,理由 因为此句认为谢安的高谈阔论对世道的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与“自强不息”的主题无关。

【解答】答案:

A 仁民爱物、道德高尚的人

B 仅仅,只

C 擅长

C 因为此句认为谢安的高谈阔论对世道的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二、阅读与鉴赏。(57分)

4.(5分)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浦江清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来观察、批评这个社会的,最有鲜明的倾向性。通过艺术形象,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封建社会的本质。”请从下列人物中选取一位

备选人物:林冲、鲁智深、吴用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

不同经历,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为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讨回公道;为林冲大闹野猪林。“路见不平一声吼,只要是不公平的,不怕事。

答案:

示例:林冲性格隐忍,对事业尽职尽责,在被高俅陷害后。火烧山神庙。他是典型的“逼”上梁山,直率。林冲的经历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

5.(3分)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形式,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类型。《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聊斋志异》则是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请在下面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填序号)

(1)《世说新语》语言简练传神,每则故事虽篇幅短小,却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B 在宴席上发现端送烤肉之人想尝烤肉味道的神色,便把自己那份烤肉主动送给对方;

C 在每次喝酒之后,总喜欢吟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A 在面对桓温的争胜之问时,坦然地表示“我宁愿做我自己”的想法……他们共同构成了魏晋名士的群像。

A.殷浩

B.顾荣

C.王处仲

(2)《聊斋志异》赋予狐鬼花妖以人性和人情,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

C 精明能干,“自食其力不为贫,贩花为业不为俗”是她的生活追求; A 情趣高雅,喜欢聆听慕蟾宫吟诗,竟相思成疾; B 帮助贫困书生冯相如,在冯家遭逢变故后,帮其恢复家业……她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对于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A.白秋练

B.红玉

C.黄英

【解答】(1)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友人之邀赴宴,烤肉味道的神色,,把自己那份烤肉主动送给对方,大将军王处仲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殷浩面对桓温的争胜之问时。综上所述、C、A。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白秋练》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白秋练是比较罕见的白鱀豚精,其父是一商人。夜里闲得无聊,吟者无心听者有意,以致相思成疾。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冯家遭逢变故后,恢复家业。讲述顺天府的马子才最爱菊花,陶三郎和姐姐陶黄英都是治菊高手,后来马妻病故。综上所述、A、B。

答案:

示例一:(1)B C A

示例二:(2)C A B

6.(18分)文学类文本。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ㅤㅤ①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据我认识的几个可以信赖的人说,他从小就这样。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

ㅤㅤ②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

ㅤㅤ③他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要恰好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丈夫突然间是想去做渔夫或猎人吗?父亲什么也没说。

ㅤㅤ④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经,水流平静,一眼望不到对岸。

ㅤㅤ⑤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出高兴或别的什么神情,他只是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只是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ㅤㅤ⑥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跟他一起出去。我怕母亲发怒,你会带我上船吗?”

ㅤㅤ⑦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个手势,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便伏在灌木丛后,划远了。船的影子像一条鳄鱼,静静地从水上划过。

ㅤㅤ⑧父亲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去漂来。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

ㅤㅤ⑨河上经过的行人和住在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弃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浮。母亲和别的亲戚们一致以为他藏在船上的食物很快就会吃光,到别的地方去(这样至少可以少丢一点脸),或者会感到后悔而回到家中。

ㅤㅤ⑩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许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ㅤㅤ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在废弃和空寂中流逝,甚至没有划燃过一根火柴,他

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么样?不停地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每到河水泛滥时

ㅤㅤ⑫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

ㅤㅤ⑬后来,姐姐和丈夫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时代在不知不觉中变迁。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备父亲。

ㅤㅤ⑭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

ㅤㅤ⑮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处出现了,就在那儿,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船的后部。我朝他喊了好几次。我尽可能大声喊出我急切想说的话:“爸爸,你老了……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ㅤㅤ⑯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

ㅤㅤ⑰极度恐惧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

ㅤㅤ⑱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我不该这样。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不得不在内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我恐怕活不长了。当我死的时候,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顺流而下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有删减)

(1)小说围绕“父亲与船”展开叙述,请据此梳理情节,完成下面填空。

父亲订购船→① 父亲上船离开/划远了 →② 父亲船上漂浮/漂流 →父亲划船返回→③ 父亲和船一起消失

(2)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矛盾是小说的灵魂。请结合文本内容,仿照示例,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人物

父亲

矛盾呈现(用原文语句填写)

矛盾意义

父亲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与A.“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 他的所作所为矛盾,这说明B.“父亲什么也没说”;“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父亲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的什么”“父亲上了船;“父亲没有回来” 他有着不为人知的追求。

A.“只是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从头到尾她

母亲 只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出去,永远别回来。’” ② 母亲不理解、不支持丈B.①“ “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一切,而且总是夫的做法,但依然默默关心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 ” 着他。

A.③“ “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④ “我”关心、支持父亲如果你愿意的话。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的追求,但实际上“我”并顶上你的位置。” ”

B.“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

不理解父亲的追求。

通过对上述三组矛盾的探究,我发现矛盾设置在小说中有如下作用:

探究意义 ⑤ 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在现实世界中“河的第三条岸”并不存在,有人认为它象征着父亲对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即对未知、自由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从下列关键词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关键词一:庸常生活的反叛者

关键词二:命运的轮回——孤独

我选关键词 庸常生活的反叛者。 : “尽职、本分、坦白”的父亲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毅然抽身于庸常的生活,抛开所有的家庭责任,自我放逐于附近的大河上,独自承受一切生命的悲欢苦乐。小说通过父亲的追求表达了人们内心希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纯粹生活的渴望。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父亲上了船,①概括为:父亲上船离开/划远了,孤独地,②概括为:父亲船上漂浮/漂流,没有人再看见过他,③概括为:父亲和船一起消失。

(2)本题考查人称作用分析。采用第一人称“我”;更直接地讲述了父亲离家漂泊在河上的经历、不支持丈夫的做法,让读者感受情节的起伏,表现了父亲有着不为人知的独特的追求;结合“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恐怕活不长了,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在河上迷失沉入河底……”分析,有助于引发读者对主题的思考。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①结合“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一切。②从母亲言行上的矛盾可见她不理解,但依然默默关心着他,我会代替你,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会踏上你的船。④从“我”前后矛盾的表现可见“我”复杂的情感:一直以来“我”关心,但实际上“我”

并不理解父亲的追求,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把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示例:关键词:命运的轮回——无尽的孤独,父亲并没有获得“我”真正的理解和支持,去寻求灵魂的栖息地——河的第三条岸,而“我”也困在心灵的荒原中,孤独地死去,似乎陷入一种轮回,最终注定孤独。

答案:

(1)①父亲上船离开/划远了;②父亲船上漂浮/漂流

(2)以“我”的角度叙述故事,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让读者感受情节的起伏;“我”内心独白的直接剖析。

(3)①“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不支持丈夫的做法。③“回来吧。就在现在。无论何时,顶上你的位置”、支持父亲的追求。⑤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示例:关键词:庸常生活的反叛者。“尽职、坦白”的父亲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抛开所有的家庭责任,独自承受一切生命的悲欢苦乐,追求自由纯粹生活的渴望。

7.(13分)实用类文本。

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ㅤㅤ①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到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从举办中国人首次天宫画展,一个又一个“首次”,彰显了我国不断提升的航天实力,鼓舞着广大青年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豪情壮志。

ㅤㅤ②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这是广大青年担负起时代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ㅤㅤ③爱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1935年初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向全体师生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为国奋斗之志。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国教育大会上谈到了这个故事,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爱国是本分,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发展,对于广大青年而言,强国之志始终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始终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ㅤㅤ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赓续传承的事业。亲眼见证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亲身经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伟大历史进程,对时代进步有着深切的体会,对国家发展有着强烈的认同,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ㅤㅤ⑤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奉献国家。“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时的坚定回答;“家是玉麦,这是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从小就树立并付诸行动的坚定信念;“到艰苦的地方去,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的坚定选择……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爱国方式,但中国青年爱国的底色始终不变。今天,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把爱国心化为报国行,依然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价值追求。

ㅤㅤ⑥“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19年,至今仍然振聋发聩。这是一个时代的青春宣言,也是无数中国青年的共同心声。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脚踏实地,广大青年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选自2022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注释】①出自《晏子春秋•内篇》。

(1)论证要求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 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② 爱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

③ 爱国要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本文第①段由探索星空说起,请分析该段作用。

(3)使用论证材料要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下列材料可以成为本文论据的是 B

A.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孟子)

B.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C.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王充)

D.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朱熹)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方法。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①结合题目“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可得答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在救亡图存;③结合“爱国,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首段的作用。第①段“星空浩瀚无比,由探索星空说起,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探索永无止境”“彰显了我国不断提升的航天实力,鼓舞着广大青年报效祖国,引出下文的论述。

(3)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A.不适合,此句论述了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培养。

B.适合。

C.不适合,此句论述了人并无生而知之的。

D.不适合,此句论述了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

故选:B。

(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第⑤段中“青年彭士禄在组织征求他意见、央宗姐妹从小就树

立并付诸行动的坚定信念”“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的坚定选择”列举了彭士禄卓嘎、启燕的事例,充分有力地论述了“爱国,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扎根人民。

答案:

(1)①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②爱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

③爱国要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话题“爱国”。

(3)B

(4)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充分有力地论述了“爱国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扎根人民。

8.(18分)古诗文阅读。

【甲】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ㅤㅤ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之僧曰智仙也一作:山之僧智仙也)

ㅤㅤ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而乐亦无穷也。

ㅤㅤ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非丝非竹,射者中,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ㅤㅤ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乙】石门亭记

(北宋)王安石

ㅤㅤ①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者,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使记其作亭之意。

ㅤㅤ②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注释】①燕闲:安宁,安闲。②暴剥偃踣:暴露在风雨之中剥蚀破损。③壅:障壁、遮盖

【丙】戏答元珍

(北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当时欧阳修正被贬官峡州夷陵县,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

(3)下列关于【甲】【乙】【丙】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甲】文多用“也”字,营造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叙事抒情风格,于解释说明的口吻中透着淡雅的幽默

B.【乙】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采用一系列排比设问句式既表明作者建亭的本意,又借题发挥阐明自己所主张的“仁”政。

C.【丙】诗首联破题巧妙,前句问后句答,既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4)【丙】诗颔联描绘一幅典型的山城 初春 (季节)图,判断依据 “残雪”“欲抽芽”

①③①②

(5)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创作应正视现实、关心民生,探究欧阳修和王安石的政治理想追求。

原文语句 作者政治理想追求 探究结果

【甲】“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① 与民同乐

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乙】“夫环顾其身无可忧,② 关心人民疾苦

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求

民之疾忧,亦仁也。”

【丙】③ 曾是洛阳花下客,欧阳修也曾因命运坎坷而迷惘落寞,但他并没有丧野芳虽晚不须嗟。 失自信和政治追求,诗句中反而流露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和豁达乐观的态度。

欧阳修和王安石都胸怀天下,关心人民疾苦,虽遭受打击仍不改初衷。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广大繁茂美丽,万物依附着它生长而自己不认为有功的是山。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虚词,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意译为辅,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①重点词:苍颜,苍老的容颜;其,指众人,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②重点词:令,县令;其。句意:民众没有争议、游山玩水吗?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

A.正确;

B.有误,“围绕‘作亭之意’展开”错误。

C.有误,“前句问后句答”错误。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

从“残雪”“欲抽芽”可知,颔联描绘一幅典型的山城初春图;。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意思是: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据此可知作者政治理想追求是:与民同乐。

②“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而可忧的一定是天下!“民之疾忧,也是仁呀。

③“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的意思是: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也有什么可以感伤的,但他并没有丧失自信和政治追求。

④探究结果是欧阳修和王安石都胸怀天下,关心人民疾苦。

答案:

(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2)①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②民众没有争议,县令难道就能没事休息?

(3)A

(4)初春“残雪”“欲抽芽”

(5)①与民同乐

②关心人民疾苦

③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④欧阳修和王安石都胸怀天下,关心人民疾苦。

三、表达与交流。(68分)

9.(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敏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ㅤㅤ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请欣赏小诗《一朵野花》,写一段赏析文字。

ㅤㅤ要求:至少运用两个读诗策略,不超过150字。

【资料卡片】

常见的读诗策略

A.把握感情基调

B.提炼关键词

C.分析意象

D.关注修辞

E.想象画面

F发现形式里的意味

【解答】答案:

示例:诗歌开篇就写到这朵野花的境遇,“荒原“一词显示出野花的孤独,依旧的“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但是多么自信。他在醉人的春风里“轻摇“着。这一节诗人从旁观者的角度感受野花。

10.(6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敏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ㅤㅤ小诗《一朵野花》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

ㅤㅤ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文章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解答】

心中有景花满径

雾海中的灯塔散发诱人光芒,繁重的行李被我抛在船的那头,不知那是寓意梦想的希望还是海市蜃楼的浮华,充满未知和迷茫。

是什么给予我力量?

船桨激起涟漪,弯曲的弧度恰似未来莞尔一笑,追体鳞伤却又安然无恙。冷风清醒了我的思绪,荡然无存。

目光在无尽的大海上游走。夜空点缀着几颗星辰。丢下船桨,极力远眺却只换来茫茫大海中一阵无力叹息。

不食人间烟火的梦想会像星光一样璀璨吗?我不知道,却又惧怕答案残忍无情。

颓坐着。回头看来时的路,内心泛起一丝酸涩。耳畔又响起临行前许下的豪言壮志,毕竟残存温热的桨柄是我无法割舍的记忆和梦想。

那就继续吧,嗯。或许答案并不重要。

空气中灰暗的尘埃为我退出一条路。压抑心头的乌云也释然了,目的地却不再是灯塔。

世界充满鸟语花香。有时对未来很向往。为了探寻结果挥洒汗水,只是一座站台。

既然懂了过程?

毕竟,处处花香满径。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6:2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405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父亲   中国   追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