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阜山人高风翰的诸城情缘

更新时间:2024-03-31 20:56:2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常浩)

南阜山人高风翰的诸城情缘

诸城市教育和体育局 山东省 262200

有客平生饭不足,残年傲吏又潜夫。

西园明月谁冠盖,南阜孤云自竹梧。

盘礡丹青浑忘老,清标富贵漫成图。

脱裘忍痛真痴绝,有砚千章问有无。

这两首诗是清代诸城籍体仁阁大学士刘墉所作,诗中用凝练的语句对清代中期胶州著名书画艺术家高凤翰的人生经历及其艺术成就做出了高度的概括与精确的评价。高凤翰(1683~1748年)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山人,病臂后又自号丁巳残人。山东莱州府胶州南三里河村人,工书法,善篆刻,喜收藏,精鉴赏,曾收藏秦汉印章及明清名家制印至万余方,各制有谱录,又收藏砚石至千百方,并制有铭词,手书后大半自行刻凿,著有《砚史》等有《南阜山人全集》等著作于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及诗人。他一生才华横溢,笔耕不辍。在其六十余年的人生中,给我们留下了数千篇诗文以及大量的书、画、印、砚等艺术珍品,部分收藏于诸城市博物馆。由于他长期寓居江南,卖画维扬,与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李鱓、李方膺,金农、郑燮、边寿民往来密切,画风十分类似,故而后人将他列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诸城与胶州山水相连,诸城是高风翰祖母王氏的故乡,又是高凤翰父亲高曰恭曾经宦游的地方。同时,诸城又是高凤翰朋友王柯、丁文彬,门生徐克明的家乡,他曾经多次到诸城游历山水,凭吊古迹。到了后来,高凤翰的次子高汝魁娶诸城李鏻的长女为妻,高凤翰又与自己的这位儿女亲家翰墨传情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艺苑佳话。

高凤翰的父亲高曰恭,字作肃,吴梅野,别号雪怀居士,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科举人。高曰恭少负隽才,诗书画俱佳。他的诗早年规摹唐人,晚年则对南

宋的陆游、范成大的诗作倾心向往。他的书法学苏轼,落笔峭拔不堕习气,其兰竹小品画也富韵味。早年的高曰恭与胞弟高曰聪以其渊博的学识闻名于齐鲁之间。诸城著名文士李澄中曾有《丁巳春日答胶州高作肃惠诗兼索余诗赋》一诗,记叙了李澄中与高曰恭之间的词翰往来,诗中写到:“天末怀入首独回,风吹鸿羽下苏台。题诗自笑吴江冷,作赋空留除客哀。雪净春流胶水远,月明海拥大珠来。难将佳句酬高适,便寄梅花冻不开。”康熙二十九年(1690),高曰恭出任诸城县儒学教谕。乾隆《诸城县志》宦迹录高曰恭传中载:“(高曰恭)有文名,工诗善书画。诸生喜得师,奔走门墙。曰恭与之讨论风雅,指授不倦。”他在诸城任职三年,后因丁忧去职。直到近二十年后,诸城文人张侗还在他的《醉中有所思》组诗中用“文通施绛账,生徒自有人,不须饮醇醪,拍怀都是春”(张侗《醉中有所思.膠东高氏作肃》)的句子来怀念他在诸城教化士子时的风姿。

诸城这座千年古城给高曰恭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与美好的回忆。闲暇时他经常对高凤翰讲诸城的山川风物与人文胜迹。其中最令高凤翰感到神往的则是琅琊台与秦皇碑。高凤翰后来多次登临琅琊台,看日出,观沧海,抚秦碑,凭吊古人遗迹。康熙六十年(1712),高凤翰畅游琅琊台,归途留宿友人王青霞家,知道年底的腊月二十三才回到家中。不久,他以途中的见闻为题材绘制了一组画页,内含《鱼鳞观瀑》《琅琊观日》《泰岱秦碑》《海曲道中》《山中岁暮》诸画。该册页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后的雍正二年(1724)、雍正五年(1727)他又几次游览琅琊台,归次又作《琅琊看日图》多幅,同时他还写下了《琅琊台看秦碑》《看日琅琊台怀古》等诗篇。其中《看日琅琊台怀古》全诗为:“海日生何年,谁种扶桑树?自此成古今,积为大旦雾。秦王痴骨死不悟,海上求仙哪得遇。空留片石纪功碑,臣斯恶札成飞雾。我来看日又一时,前日非新今非故。海山满眼吾辈存,安闻后来成追溯。我来看日又一时,昨日秦王下山去。”

王柯,字可木,号男麓,王钺孙,王沛懏子,诸城县相州村人。王柯是高凤翰年轻时结识的朋友。雍正二年(1724)王柯乡试考中举人。雍正十三年(1735)捐资任刑部广东司主事。乾隆二年(1737)迁刑部浙江司员外郎,后历任江南道协理,陕西道监察御史。乾隆帝命翰詹科道按日分班札进经史,王柯所进悉有要义,得到皇上的赏识。王柯辞官归乡后,在诸城县城南的五莲、九仙之阳自己的源麓山庄悠游林泉,长期隐居。乾隆六年(1741)王柯来函邀请高凤翰到自己的

山庄游玩。此时的高凤翰年过花甲,诸病缠身,不克亲游。他结合着朋友们讲述的源麓胜景,为王柯写了一篇《源麓山庄记》,并且以左笔书录全文,精心装裱成册页,馈赠给老友。次年,高凤翰身体康复,畅游源麓山庄期间,他还为王柯用一段携自江南的古桑树根雕制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花架,这就是珍藏在诸城市博物馆的高南阜题名花架。高凤翰来诸城时,有时也会到友人丁文彬的松梦斋小聚。丁文彬字裴庵,号萼园,廪生,有《松梦斋集》行世。他和胶州张谦宜,高凤翰俱情深意笃。丁文彬的《松梦斋冬夜咏怀,适胶西高南阜至》《重阳后一日宋高南阜之高密》等诗作记叙了丁、高之间的友好往来。

李鏻,字健斋,诸城县无忘村人。李鼎梅玄孙,康熙丙辰进士刑部左侍郎李华之的侄曾孙。康熙三十七年(1695)李鏻出生于诸城城里,此时他的高祖母臧氏太夫人(李华之之母)尚健在,年已八十三岁,五世同堂,庆者云集。李鏻后来到江南做官,先后担任江南吴县县丞,署句容县知县,调震泽县知县,补华亭县知县。在江南近三十年,所至之处,整机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后罢官乡居,乾隆四十四年(1779)卒于家中,年八十二岁。李鏻有六个女儿,其长女适胶州高汝魁。说起高凤翰与李鏻之间的交往,还有这样一则趣事:雍正十年(1732)壬子,一同在江南做官的高凤翰始与李鏻结识,两人性情契合,一见如故。一天,高凤翰在朋友的围拥下挥毫作画,佳作画了一幅又一幅。李鏻相中了他画的一幅题为《素袜凌波》的水墨荷花,就趁着墨痕未干时,悄悄携去。高凤翰发现丢了一幅画,四处 也没有找到。直到五年之后,两人结为亲家,高凤翰才知道这幅画早已落入李鏻之手。他更用左笔在画面上题诗一首:“荷叶荷花五尺长,墨痕托出水中央。纵然枉断玲珑骨,不恋污泥也自香”。此画现珍藏于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雍正十三年(1735)高凤翰制三台星砚一方,赠给李鏻。他在砚上刻有“五云多处是三台”的铭辞。又刻有款识:“今归李姻家健斋如东武,己末(1739)四月,佛生日,左手记,老阜。”此砚录入高凤翰所著的《砚史》一书中。

在诸城期间,高凤翰遇到了发愤勤学,立志研习书画艺术的徐克明,并将他收为门下弟子。高凤翰对徐克明悉心指点,最终使他成长为名扬青、莱之间的书画家。徐克明,字龙光,诸城东南乡凤墩村人。他幼颖异,胶州高凤翰见而器之。后肆力书画诗词,从高凤翰游。徐克明北走燕赵,客游京师,一时名士多与之订

交。后寓居青州法庆寺僧舍,并在那里去世。高凤翰与徐克明师生之间,情同父子。乾隆十二年(1747)徐克明来到胶州三里河,为恩师抄录整理《归云续集》诗稿。高凤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留痕孤冷图》赠与门生以作酬谢。徐克明得到这幅画后次年题诗一首:“笔墨通神莫漫誇,玻璃瓶内贮梅花。花魂墨影空摹想,妙意难足客共嗟。”下署:“乾隆戊辰(1748)小春东武门人凤墩小桃源徐克明读记。”此画现珍藏于江苏无锡市博物馆。乾隆十三年(1748)十月,徐克明前来探望病重的恩师。高凤翰将一幅《半亭对菊图》赠给了他,并在画上题长篇跋语一则:“凤墩徐龙光自莲山来,兼酬其见怀愚家父子祖孙之意。即当和章云:画对半亭菊,犹是汝留香。秋来卧白云,风雨怀重阳。汝从莲山来,对画也感怆。画赠汝将去,患为耿中肠。”此画现珍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半年之后的乾隆十四年(1749)春,高凤翰在南三里河乡园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葬胶州南关东辛置村北岭。他的好友扬州兴化郑板桥为题“高难阜先生墓。”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20:5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402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胶州   江南   诸城县   博物馆   收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