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见文本中的生命气息——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31 17:28:2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文光浚)

百家讲坛闻见文本中的生命气息——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冯育林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像清澈的水源灌溉着作者的文本,流淌出一道河流,冲击着伫立在文本岸边的读者。透过文字,一种生命教师常常会由于太注意文本所含的基础知识及学生的分析过程,而冲淡了文本中闪现的生命敬畏和保护生命的意识,影响其健康幸福地成长。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不断挖掘文本的生命教育资源,并将这种关照生命的境界渗入写作中。识到人物的高贵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心育与德育是二位一体的。一、激发学生生命意识生命就像性格一样如影随形,对人产生影响,但又常常被人忽略。人们在工作学习中常常感觉身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对生命的关注。这是学生由于缺乏生命意识,不会通过对生命的理解来反失造成了文本阅读的困难。学生面对蕴含着生命意义的文本,如同面对一堆文字的废墟,语文教育也无法实现对学生道德观、人生观、生命观、世界观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情感,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生物,都是发明家的好老师。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比如海豚与潜艇、响尾蛇与热敏元件、蝙蝠与超声定位等等。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催生学生想象,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人文性、工具性、艺术性等诸种特性,它承载着重要的心育使命。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培育学生的积极阅读心理,是语直抵学生的内心,直抵学生的灵魂。将阅读教育与心育融合,能培育学生性格、气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北凌小学语文教师。的激荡是影响久远的。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到外界事物对自身的影响、牵制,却不了解对自教育内容的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尊重、热爱、思自己,获得生命感的提升,正是生命意识的缺语文世界教

窗三、践行积极的“心育”模式根据当下的心育实践研究,心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为“心育-德育型”;其二为“团体-小组-个体心育模式型”;其三为年龄维度建构的心育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践行积极的心育模式,比如教师要尊重学生,悦纳学生,欣赏学生,支持和帮助学生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一课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明晰鸟儿与飞机,蜻蜓与新式飞机,鲸与轮船、鸡蛋与薄壳结构、袋鼠与越野汽车、贝壳与坦克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仿生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心理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丰富学生的例如,教授《人类的“老师”》(苏教版四下)文教师的重要职责。相比较于其他学科,阅读能2019年第6期71

百家讲坛育之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以食指的《相信未来》为例。这首诗是朦胧者在深沉的语言仓库中放置了关于生命的教育内容,使读者能借由文本的阅读来反观自己,从感诗的代表作。诗人借助具有象征意味的优美意象,悟作者的人生过渡到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但是这向人们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及情感,即在逆境中恪守对明天的承诺——相信未来,始终对希望矢志不渝,这是其中所暗含的生命教育内容。作为正处在多学科学习重压下的高中学生,他们对时间的观念很强烈,不会将时间浪费于品咂一首诗所暗含的生命内涵上。如果教师在教学之前,就激发学生生命意识,用一句句蕴含生命意义的内容作为导入,将学生的目光引入对《相信未来》这首诗生命意义的追寻上,那么学生接下来的阅读状态肯定是不同的。他们会受到智慧点拨的影响,无意识地将阅读的视角转向生命教育方向。例如,教师可以举一些在困苦中前行,但仍然相信未来,且最终抵达未来的人物,如马丁·路德金、海伦·凯勒等。二、挖掘文本生命教育内容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体现生命价值的标杆,并时时刻刻丈量他人、社会和自然,只不过每个人表现这种丈量结果的方式不一样,画家用画作,演说家用演讲,作家用文本。不仅方式有别,形式也存在差异。例如作家的作品往往都是倾向于含蓄的,有关生命的主题在文字的精心排列中被托举,读者需要对文字的内涵韵味进行咂味,才能挖掘出富含生命教育主题的内容。但是从教学现实来看,教师与学生这两种角色已脱离了作者在文本中所构建的“生命现场”,文本教学成为一种“分析作者世界”的教学,与作为读者的学生的生命体验截断。这不利于教师对文本的有效呈现,也不能使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窥探到作者的精神世界,或从作者的精神世界摄取指导自己人生的哲理。所以,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生命教育内容。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这是一篇具有抒情性质且充溢着深刻哲思的长篇散文。作者通过对自己人生几个阶段,由迷茫到感悟的诉说,为我们展现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在寻找过程中对伟大亲情的讴歌。可以说,作722019年第6期种内容常常被作者含蓄的言语,以及文本密集的描写段落所遮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命内容的挖掘。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写‘我’与‘地坛’?‘地坛’到底象征着什么?”学生通过深刻的阅读挖掘回答:“‘地坛’与‘我’有同样的遭遇,这对于作者是一种宿命和生命的暗示,在喧闹的城市寻得一处幽静。而这饱经沧桑的园子却到处演绎生命的顽强,这促使‘我’思考生与死。从园子的衰败想到‘我’的‘衰败’,而又从园子的生机感悟到自己不能绝望,失去生机。”三、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渗透生命思考阅读有关生命教育主题的文章多了,笔下的文字就自然而然呈现对生命的思考,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阅读是有用的,阅读什么样题材的文章也是十分重要的。高中学生常常喜欢顾影自怜,写一些比较矫情的文章,久而久之,这成为一种看问题的惯性视角,既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也不利于他们价值观的建立。所以,教师一是要对学生阅读方向进行引导,使学生将生命的思考渗透在自己的写作中;二是要通过单纯的思考引领,启发学生先构“思”,后下笔。例如在讲授必修一第一专题“吟诵青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等作品的情感倾向。学生经过分析,能认识到诗人吟咏的青春都是积极的、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一种生命的视角思考青春,并将对青春和未来积极追寻的强烈心情付诸笔端。这种引导使学生摆脱了以往那种病态、抑郁、矫情的青春抒写。语文不仅仅是关于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读懂语言的学科,也是一种倾向于引导学生怎样进行生命思考的学科。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生命的教育融入课堂。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17:2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40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生命   文本   教师   教育   阅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