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诗歌鉴赏答题思路梳理

更新时间:2024-03-31 17:20:4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裘望洙)

现代文文本类文章答题知识点梳理

一、理清文章思路

命题形式: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2、文章是怎样围绕”xxxxx”展开的。3、文章是怎样构思的。

答题思路:

1、抓住段首句,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荷叶》《生命的暗示》)

2、指明文章的结构方式,划分层次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朦胧的敬慕》)

3、抓住贯穿文章的线索,划分层次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墙》《雾》)

4、抓住逻辑顺序,划分层次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听朗诵》《墙》《生命的暗示》 )

知识补充:

1、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2、文章线索:时间(《孤独的普希金》)、空间(写景状物类或游记类散文较常见)、事件的发展顺序(《囚绿记》)、感情变化(《数字人生》)。

3、逻辑顺序:由实到虚(《墙》)、自然到人文(《荷叶》)、现实到思考(《生命的暗示》《听朗诵》)

二、概括大意、主旨等

(1)问题形式:较明显,有概括的要求。

(2)答题思路:

1、在阅读第一遍时需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总括性的句子在段首,总结性的句子在段尾,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

2、注意审题。(1、范围:具体某段还是结合全文。(《西递情结》)2、注意概括对象。(《荷叶》))

(3)整合成答案。

方法有四种:1、摘取原文(明扣原文)。例:《明月清泉自在怀》第一点:小时候背熟了却依然不懂。《荷叶》第一点: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勃发着无穷的生机。2、组合法(暗扣原文)。选取关键词语连缀成句。例《明月清泉自在怀》第二点:关键词有“超脱”“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顺延”。3、否定变肯定(反扣法)例如: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何曾因风霜雨雪而移易萎缩。——自始至终保持人格的独立。4、自写法:一般是需要概括好几段的内容,但不能离开文本的原意。

三、鉴赏重要语句

1、句子的含义。

①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

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本身的含义,抓住关键字词。(例《听朗诵》: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很久了,也很远了。联系前文重点解释“这些情景、这些声音”是指什么,联系下文重点解析为什么“过去很久、很远了”。)

2、句子的作用。

①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思考。例《往事(二)》

②注意句子所处的位置。 (例:《雾》《报秋》)

3、赏析句子。

①首先指出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式等表达技巧。②手法的效果。③作者的情感或主旨。例:《犁之魂》

四、赏析标题

命题形式:1、标题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1)答题三角度

1、分析标题的含义:

①把握标题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A、看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B、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C、概括了文章的的中心思想。

②分析标题标题的深层含义(双关等)。在理解标题表层含义的基础上,更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 2 )分析标题的作用:

①结构: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 主旨:点明或揭示文章的主旨。

③ 人物:表明作品人物的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④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发人深思等吸引读者。

提示: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做全面的分析。

附:

小说标题的作用:

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概括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主旨。

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

4、运用手法 (比喻象征对比等),升华主题。

5、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散文标题的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明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5、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鉴赏作品形象内涵

命题形式:1、赏析形象的特点。 2、赏析形象的作用。

1、鉴赏人物形象。(在小说或记人叙事散文中)

①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②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祝福》中的祥林嫂)

③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对人物的感情倾向,赞美、批判、讽刺、同情等)

④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2、鉴赏物象。(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中)(《白杨礼赞》)

①概括物象的形象特征。

②物象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③作者所要借助此物象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

六、鉴赏表达技巧题

1、出题形式:要求鉴赏文章或重点文段的表达技巧。鉴赏重要语句表现技巧。

2、文章或重要文段: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人称变换;叙述顺序安排;叙议结合。

②从结构安排角度:烘托铺垫,首尾照应;设置悬念,曲折有致;明暗线索交织,结构严密。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衬托,对比,抑扬等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3、赏析重要句子。

①首先指出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式等表达技巧。②手法的效果。③作者的情感或主旨。例:《犁之魂》

七、探究文本的意蕴

1、从不同的角度的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思路:作家问什么要写该作品。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内容有何暗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上产生的。

2、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包括: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当下和未来的深怀忧虑。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民族心理包括:勤劳简朴,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谦和持中;家庭观念,亲疏有别;伦理纲常,尊卑有序;诚实守信,大局为重;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人文精神包括:注重人的尊严,注重追求真理,注重生命的意义,注重丰富的精神世界,崇尚科学精神。

八、分析小说的情节

1、概括小说的情节

①分段,概括每部分的大意,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留意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2、分析情节的作用。

①结构:A交代任务活动的环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B开头设置悬念、埋下伏笔,C中间做铺垫,D推动情节的发展;E后文,与前文相照应。

②内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深化主旨。

3、情节的特点

情节的严密性、曲折性;悬念、倒叙、双线索、出人意料、戛然而止、伏笔照应、意味声长。

九、理解小说环境

1、自然环境的作用

①自然环境描写的手法:A形、声、色相结合,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相结合.B写景有层次、多角度,C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细节描写。

②作用: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做铺垫;C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或心理;D展开、推动情节的发展;E深化小说主旨;F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的作用

A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B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C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D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E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F暗示小说主题,G深化作品主旨。

十、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

1、鉴赏肖像描写:反应人物的外貌特征、身份,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

2、鉴赏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包括独白和对话。

3、鉴赏细节描写:作者往往会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小见大地表现人物的性情。

4、鉴赏心理描写:包括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梦境幻觉等形式,表现的性格及情感变化历程。

5、鉴赏侧面描写:侧面表现人物包括环境衬托、人物对比等方式。

十一、探究小说的内容意蕴及艺术特色

1、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 (例《晚秋》)

①亮明观点(是否合理)→②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运用文本中现有的具体情节、事件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答案)/③从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情节要为中心服务)/④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情节要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2、探究人物解读的个性化。(例《晚秋》)/探究作品主题的多样性。/探究作品的创作意图。(可参见散文的探究内蕴知识。)

高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梳理

一、主旨类提炼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把握诗歌内容,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

[考查方式]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等。

[对策指导]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答题方式,分两步完成:

第一种: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描写什么→表达或寄寓或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答题阐释]

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

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恬淡闲适、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3、鉴赏主旨内容的步骤:描写了什么形象→构成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什么人格。

[典例分析]20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根据题意,先提炼作者情感)。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根据题意,结合具体事实,对这一情感进行深入分析)。

二、形象类解读

诗歌形象,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感情,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它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和事物形象(写景诗中的景象或咏物诗中所描写的物象)。解读古诗词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内涵,分析寓于形象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考查方式]

这种类型题目的常见考查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点明了鉴赏对象的,如“某某的形象寓意是什么”,“诗中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某景在作者心中的含意是什么”,“诗中多处写到某某,分析其好处与作用”等;第二种是未点明鉴赏对象的,如“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诗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

[对策指导]答案(“点明了鉴赏对象”的题目,可省略第一步)分三步完成:什么形象→分析具体特征→概括形象意义。

[答题阐释]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应注意三个要点:

1、阅读诗歌,根据题目所指定的范围,找出相关的诗歌形象。

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一形象的特点或具体细节做进一步的描写或说明,使之详细化。

3、揭示形象的内涵,即读懂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和阐明的道理,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社会内涵和时代内涵。

[典型分析]2009年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解答]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解读形象具体特点)。寓意: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揭示这一形象的寓意和时代内涵)。

三、意境类鉴赏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在意境形成中,“景”是基础,“情”和“意”是主导,“景”就是“情中景”。鉴赏古典诗词只有领会描绘的意境才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考查方式]这一类型题目的常见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

[对策指导]答案分三步完成:描绘形象图景→概括图景特点→剖析作者感情。

[答题阐释]鉴赏意境,就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表现意境之“景”充分描摹出来。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点:

1、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常见的写法有:自然清新、恬静美好、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寞冷清、盎然生机、苍凉萧瑟等。

3、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三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衬托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注释等来思考,避免出错。三是硬套某些术语,不结合诗句本身的内容分析。

[典例分析]2009年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感情?

并简要分析。

[解答]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结合意象,描绘图景,简要概括)。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了冷寂落寞之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技巧类分析

如果说前面三种类型题目是考查考生对诗歌“写什么”的理解,那么这一类型的题目,则是要求考生对诗歌“怎么写”的分析。重点要理解好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方法四个层面的内容。

[考查方式]

1、未点明表达技巧的。如“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等。

2、点明了表现手法的,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请从抒情的方式上赏析这首诗”等。

答案分三步完成:表达技巧类型→分析说明→有何表达作用

[答题阐释]首先要明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手法等一些常见内涵: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诗歌中运用很少见)。

2、表现手法:烘托渲染、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白描工笔、化用典故、抑扬结合、赋比兴等。

3、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象征等。

4、结构方法:开门见山、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先事后理、过渡、铺垫、伏笔、语序倒置、起承转合、卒章显志等。

5、景物描写常用方法:(1)写景的层次感或视角的变化,也即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空间顺序等。(2)景物的动静,主要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3)景物色彩。(4)景物的大小对比。(5)景物的典型性。(6)虚实结合。虚景(即想像之景)与实景相结合。(7)以乐景写哀情。(8)白描与工笔细描。(9)视觉形象和听觉感受等。(10)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

了解这些知识之后,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如是点明了诗歌采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手法(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样的问法),此第一步要点则可省略。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作的。

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典型分析]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解答]:手法:对比(或反衬)(指出何种手法)。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作者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五、语言类推断

这一题型考查的是对诗歌语言特色或“炼字”技巧的鉴赏。语言特色是诗歌“面”的考查,“炼字”是“点”的考查。语言特色让考生品味并分析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炼字方面考查一般要求找出诗歌用得最好的一个字词,说明其妙处;或提供两个字词,要求说出哪个更好。其主要对动词,形容词进行赏析。其它是对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和颜色词的考查。

[考查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分析该诗语言风格。

2、未指定鉴赏字词,如“颈联或颔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指定鉴赏字词。如“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某字和某字哪个更好?为什么?

[对策指导]答案分三步完成:一、说明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概括思想情感。二、解释炼字含义→手法描述→有何表达效果。

[答题阐释]

1、诗歌语言的特征:凝炼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跳跃性。凝炼性和情感性易于理解,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指用语言将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在读者面前,如见其形,如闻其音。跳跃性主要指是语言转换带来的意象的统一。

2、语言风格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3、个人语言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错、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放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王维的诗画一体、高适的悲壮苍凉、李贺的雄浑奇特、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等。

语言风格这类题要分三步来回答:(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炼字”题答题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指明哪个字用得好(如是“比较鉴赏型”则指出哪个字用得更好,如是“指定鉴赏字词类”可省略该步骤)。(2)采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的字词,须指出采用的是哪一种手法,然后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加以描述。(3)说明该字在全诗中起到的特别的表达作用。如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突出或更好地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另补充叠词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的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词的作用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典型分析]2009年四川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说明特别作用)。这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回归原句分析内容与手法);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延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结合重要字词分析并概括情感)。

研究高考,扎实训练,掌握命题建模特点,吃透相应回答对策,相信学生一定会得心应手做好诗歌鉴赏题的,最后总结诗歌鉴赏要领:从作者推测背景,从题目联想内容。从小序了解缘由,从注释破解难点。从语言读出感觉,从景物体味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从尾句渗透主旨。从思路把握结构,从表达分析技巧。

附诗歌鉴赏答题格式(简表):

1、 形象:身份+性格

2、 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10、诗歌类别: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咏物诗、咏怀诗(包括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和闺怨诗)等

11、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三、抓“标志”,辨语病

1. 读一读

在辨析语病实践中,抓住句中“标志性”词语,可以快速巧妙地辨析语病。

(1)看否定词

①否定词单用表否定,双重否定表肯定,还要注意多重否定。②关注句中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如“防止、阻止、避免、杜绝、切忌、难免、否则、忘”等,这类词本身就起否定作用。③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不能误用。④“无时无刻”不是“每时每刻”,要用双重否定“无时无刻不”才表示肯定。

(2)看两面词

句中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无、成败、优劣、好坏、强弱、多少、胜负、上下”等两面词,我们就要仔细辨析该句是否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

特例分析: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此句表意明确,储蓄额不论高低,对资金的积累都会产生推动作用。)

(3)看并列短语

当并列短语出现在句中时,我们要注意辨析:①并列概念是否有属种或交叉关系;②并列短语与句子相关成分的搭配是否妥当,辨析时不能顾此失彼;③并列成分之间的排序是否恰当;④句子表意是否明确。

(4)看关联词

有些复句的病点往往出现在关联词上。对于有关联词的句子,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①关联词搭配是否妥当,与分句关系是否匹配,尤其是容易混淆的几组关联词。“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但……而且……”表顺向递进,“不但……反而……”表逆向递进,“尽管……可是……”表转折,“不管……都……”表条件,“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②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否妥当。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关联词则放在主语之前。③辨析分句的句序是否符合逻辑。

(5)看数量短语

辨析带有数量短语的句子,要注意以下情况:①“累计、至少、最多、超过、平均”等这一类词语,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用约数;②“降低、减少、缩小”等不能与倍数连用,而往往与分数或百分数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③增加(减少)了、增加(减少)到,前者是净数,后者要包括底数;④约数不能与表示不确定的词语(“约……左右”“近……左右”“超过……以上”)连用,以免造成赘余或前后矛盾;⑤看数量短语作定语是否有歧义。

(6)看介词

①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短语在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辨析主语是否被介宾短语淹没。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②句中有“对”“对于”或“关于”等介词,要注意辨析是否混用或是否主客颠倒。

(7)看指代性词语

在代词的运用上,很容易出现语病。“这、此、他、自己”等指代性词语,往往会造成表意不明的语病。

(8)看副词、判断词

①注意句中一些表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是”“所有”“从来”“历来”等)、表判断、表程度(如“十分”“非常”“很”“过分”等)的词语,要查看表意是否自相矛盾或重复。②发现用“是”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或成分是否残缺。

解析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 【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 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 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 话题是否一致 →→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6-8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 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9.【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10.【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1.【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

道题。带着什么 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2.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13.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14.【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 ,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15.【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 案填入指定位置了。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 (第I卷答卷用时不超过40分钟)

第II卷(共117分)

(四)(18分)

16.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 、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7.【诗歌鉴赏题】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18. 【名句名篇题】

答题技巧: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其他见答题技巧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17:20: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99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注意   分析   是否   答题   诗歌   作者   内容   鉴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