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潘世征)
天津西站的变迁感悟与发现
天津西站作为津浦铁路的起点,曾是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站,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天津西站不在那么重要,到发线车辆逐渐被天津站取代。以至于到了京沪高铁的开通,天津西站虽然修起高大尚的站岗和配套设施,甚至可以说是富丽堂皇,不仅地面建筑高大威武,地下建筑也是蔚为壮观。来到西站不要说外地人到了迷糊,就连当地人也有找不着北,宛若迷宫一般。即便如此,西站既没有天津站人流熙攘的人群,也没有天津南站拥挤的客流,依然处于打酱油的尴尬地位,始终处于冷冷清清的状态.
火车站是进入城市的门户,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相遇相知,也在这里互道离别,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说起老天津西站的候车楼,我第一次看到它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暑期。赴京的火车经过一夜的行驶,凌晨在天津西站临时停靠。打开车窗,一座欧式的红色小楼伫立在眼前,仿佛童话中美丽的庄园,美得让人心颤。经向乘务员打听,方才知道是天津西站老站房。以后每次乘车经过这里,都会早早地探出身子,只为望上一眼。
紧锣密鼓的选址之争
1898年9月,英、德资本集团在伦敦举行会议,擅自决定承办中国津镇铁路(天津至镇江)。清政府屈服压力,于1899年5月签订了借款草约,1908年签订了借款合同,并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十分有趣的是,津浦铁路北段当时并不是从最北端的天津起点处施工,而是从半截开始施工,即从现今静海的良王庄向天津市内
修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就是因为天津起点的地址始终未定。
1908年5月,天津最有名的26家商号联合上书天津商会,要求在南开(今南开中学附近)设立车站。绅商们的理由是,南门外以南一带属于中国地界,在自己的属地上建设铁路可以不受外国人的牵制,且此地距离租界较近,又避免各国产生不满。此外,“南开”一带空地多,很少有墓地存在,不会因为迁坟而耽误工期,可节省建路资金。
老站房上的南极仙翁和仙鹤雕塑
督办铁路大臣吕海寰自从接手津浦铁路的工程后,一面监督施工,一面派人调查适合建站的地方。津浦铁路北段开工8个多月后,吕海寰派出的调查员报送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材料:“河北赵家场后空地有二顷有余,地势平坦,既无庐舍,又无坟墓,堪为建设总站之用。”当时所称的河北赵家场,就是如今的红桥区北营门至南运河一带,由于当时南运河并未裁弯,故此在河北岸,被称为“河北赵家场”,距离今天的天津西站不过500米。自庚子之乱后,河北大街以及估衣街、锅店街、针市街等原本熙攘的商业闹市一度冷清。赵家场建成车站将有助于旧时繁华的恢复。于是,铁路施工的方向就逐渐向赵家场方向倾斜。
1910年3月,直隶、山东两帮商号127家联合上书天津商会,请求在“南开”至少设立一个分站。商绅们的理由是:天津的商务政务都集中在老城厢一带,“南开”距离商务政务中心只有几里的路程,货运与交通十分便捷,利于节约运费和时间。而当时的天津
总站(现天津北站)和赵家场站之间道路崎岖而又要辗转渡河,使货物的运费飙升,而旅客也要受颠簸之苦。1913年7月,宁星普、杨以德、杜宝桢等社会名流为首的绅商,再次向津浦铁路局提议“南开”建站,以平衡城区发展。津浦铁路局在回信中拒绝并指出:为了筹建津浦铁路,已经两次向英、德银行借款,总数将近一千万英镑,所以无论铁路完工与否,都没有能力也没有打算在“南开”另设新站。至此,选址之争始告平息。
津浦铁路北段第二大站
1932年,津浦铁路局编纂的《津浦年鉴》,在记述津浦铁路车站时有这样的描述:“本路沿线车站建筑式,南北段各有模仿,而北段尤为壮观……”北段的车站是德国设计建造的,天津西站、沧州、德州、济南府、泰安府、临城等车站建筑十分雄伟,其中济南府站占地面积为947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车站;天津西站占地面积718平方米,为北段第二大站。
天津西站始建于1909年8月,1910年12月14日投入运营,站房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筑材料也由海外运来。站房为砖混结构二层楼房,建筑整体坐南朝北,立面强调对称式构图,造型丰富,建筑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顶部为红瓦坡顶,开有老虎窗和烟囱,外立面为清水砖墙,窗套、立柱、花饰及入口台阶均为石材,雕有中国传统的南极仙翁、仙鹤、花卉、龙首等图案,与西洋风味的洋楼相映成趣,可谓中西合璧。窗式和窗套变化多样,是一座具有典型折衷主义风格的德国新古典主义建筑。济南府站、天津西站这两座
同时代的具有重要文化遗产性质的近代铁路建筑,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由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济南府站,在1992年7月被作为殖民主义的遗迹拆除,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而天津西站则幸运得多。知识和眼光,在此时显现出来。
175米的迁徙路程
2009年2月4日,为配合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天津西站扩建,百年老站需要搬离原址,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整体平移,内外修复。它首先向前平移135米,然后,再向左平移40米,历时近一个半月,小心翼翼地走完了这段175米的迁徙路程,顺利到达新址,安然矗立在它原址的斜前方100多米处。
这是中国第一次砖木结构建筑的平移工程,分为“加固”和“平移”两个阶段进行。简单地说,建筑物平移其实就是将要平移的建筑弄成一个可移动的盒子,用力拉到位。但从“加固”这个环节开始,专家们就遇到了难题,首先要了解建筑的整体结构。天津西站老候车楼其设计图纸和建筑材料都来自德国,由于年代久远,又没有准确的图纸,只能通过力学分析来测算建筑结构。因此工程还没开始,负责工程力学分析和检测的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教授们就开始了大量的测算工作。
天津西新客站
经过测算,建筑物实现整体加固,成为可移动的整体。接下来就是平移,但是建筑物的平移可不是直接把建筑拖着走就行了。小洋楼是砖木结构,在移动中要求不能发生任何结构变化的情况,因
此移动采用的是滑动摩擦平移办法,属于无感移动。专家们首先在楼体下制作了下滑轨道,对房屋进行托换施工,也就是把房子从原来的地基上切割下来,放到轨道上的托盘梁上。托盘是由多个千斤顶组成,一个千斤顶的承载是200吨,总重6000吨,推动向前移动,而移动时千斤顶的前进速度要保持惊人的同步。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楼体不被损坏。
此后,小洋楼以每天5到6米的速度开始向预定位置进行。在过地铁隧道的时候,下面是掏空的,在上面做了一个大滑板,类似于把坦克履带加大加宽了,快速通过。
新站与老站
就这样,在设计和施工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德式小洋楼终于到达了它的新址所在地。改造后的天津西站集普铁、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地铁、公交、长途客运枢纽于一身,站台数达到26个,成为天津市最大的火车站,跻身亚洲特大火车站行列。站房设计以圆拱和放射状百叶形象表现光芒四射,寓意天津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和光辉未来,以向前倾斜的、充满动势的圆拱寓意着天津西站将成为拉动这一地区发展的火车头。老站房作为规划的铁路博物馆永久保留下来,成为西站副中心的永久历史地标。2013年5月,该建筑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与豪华现代的新西站遥相呼应。即便不乘坐火车,人们有时也会去西站走走看看,在这个同时伫立着历史和现实的地方,静听岁月回响。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11:2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96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