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女娲补天》(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更新时间:2024-03-30 02:10:5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鲁长泰)

《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简介:

《女娲补天》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略读课文。课文用通俗易懂、简洁优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处外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女娲百折不挠的形象,赞美了她为拯救人类而甘于奉献的精神。课文中处处呈现出生动逼真、源自生活的场景,把山火、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五彩云霞等自然现象,融入奇特的故事情节中,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已知: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的前三年大量阅读了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对神话故事也并不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非常感兴趣,能自主阅读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奇特的故事情节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

未知: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自主了解故事情节和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在阅读方法上做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谈中想象,在反复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概括故事的能力。同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并以课文为基础,把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中,通过推荐阅读袁珂编著的《中国神话故事集》,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结合课文内容,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4.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的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生动。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的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生动。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的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生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预习单、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导语揭题,板题。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单元主题导入,链接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回顾结构一致的课题,运用题目拓展法,围绕题目质疑,为故事梳理奠定

基础。】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做到学有方向。】

三、检查预习,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

2.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3.指名全班交流,引导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生字词,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品读想象,感悟神奇

1.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中哪些地方特别神奇?哪些情节触动了你?圈画出重点词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互相评议、补充。

3.全班交流,引导想象画面,朗读体会故事的神奇和女娲的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批注,小组交流,感受故事情节的神奇和鲜明额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补白想象,创编故事

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2.搭建支架,引导想象。

3.小组内一人尝试讲述女娲各地拣五色石的过程,其余学生补充。

4.指名在全班讲,评议指导。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自读要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品读课文感受神奇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补白,深化学习交流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创编故事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1.拓展阅读《女娲造人》,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神奇的想象,是人们对世界什么事物给出的解释。

2.汇报交流。

3.推荐读本《中国神话故事集》。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神奇想象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来源于人们对真实世界的幻想,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七、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1.将《女娲补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讲生动,讲完整。

2.试着将自己创编的女娲拣五彩石的片段写下来。(选做)

3.资料查找:天真的会漏吗?云霞是怎样形成的呢?(选做)

【设计意图:从课内学习延展到课外练习,感受故事的神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选做题在提高学生能力

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了作业分层。】

板书设计

15 女娲补天

天塌地裂

修补天地 神奇 天地平静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紧扣学习要点,又力求简洁明了。以“神奇”为核心,左边是故事情节的梳理,帮助学生加深故事内容理解,右边是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按照方法去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1.从教学设计看,教师对教材把握准确,能紧紧抓住“略读课文”这一编排,抓住“神话故事”这一主题,展开教学。从导语引入神话故事开始,结合前面的精读课文质疑课题,到引导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梳理课文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再到品读“神奇”,小结神话故事的特点,老师始终能关注单元整体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从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运用到本节课中来。再从课内迁移到课外,架设了课内外结合,向课外延伸的桥梁。

2.从课堂组织来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全体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

3.从教学目标来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预设的四个教学目标充

分落实: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字词识记情况,正确率达到100%;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多次默读,在每次读文前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标明确,读有所得,层层落实了“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的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生动”等目标。

4.从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有学生掌握了生字词,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的情节,了解了女娲这一神奇的人物形象与品质。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自己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展开想象,说出女娲拣石头的过程,而且充分体现了想象神奇,过程具体、生动。所有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迁移拓展环节也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神话故事,了解科学知识的兴趣,走向课外。

二、教学收获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本节课上课前,我充分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科学地确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实际情况,考虑老师与学生的默契程度,找准教学的起点。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教学设计。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整体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也再次让我深刻认识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课堂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起来,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实在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正所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堂上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不同思想、不同习惯、不同思维方式的活生生的人,因此课堂总会有许多实际生成的东西,是老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课前完全预知的,或者说不可能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这就需要老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抓住课堂生成的能力。在设计与生成中准确把握学情,引导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习得方法,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反思不足

1.虽然在课前对学情进行了深入了解,基本上做到了把握班级学情,但对于少部分学生的个体还没能全面掌握。

2.在第二次进行小组交流时,限定了一名学生主说,其他学生补充,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3.想象说女娲拣石的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但是在时间上给的稍微有点嫌少,特别是全班交流的人数有些少,对于学困生的指导意义还不够。

4.课堂有针对性地评价,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对于本班这种这种整体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能力不够强,学习积极性不够高的班级,更应该多一些鼓励。

本文发布于:2024-03-30 02:1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80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课文   教学   阅读   想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