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2

更新时间:2024-03-29 20:32:2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陆江)

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11级13班

学生 曾文彬 指导老师 文航生

[摘要] 两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注重对儒、道的吸摄,既经历过兴盛,也遭受过严重的打击 ,同时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佛教 传播 中国化 儒教 道教 吸摄 冲突 影响

Abstract: Han Buddhism into China. Buddhism in China of the process, focusing on

Confucianism, Taoism suction intake, both experienced flourished, also suffered a rious blow, while

the spread of Buddhism in all aspects of Chine society had a profound impact

Keywords

Buddhism Spread In China Confucianism Taoism Suction intake

Conflict Affect

前言

佛教因为不排斥低等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讲道深入简出、对信徒既不要求花费大量的金钱从事祭祀,又不要求从事折磨自己的苦行,因而能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一个新教派。到释迦牟尼去世后的一、二个世纪,佛教不但在次大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且也传播于南亚次大陆以外的广大地区,以后又逐渐传入中国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一、 佛教文化的传入

中国佛教源于印度佛教,它既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又是对印度佛教的发展。佛教在传入中国内地之前,它已在西域地区广泛流传。自汉武帝时期开辟对西域的交通后,西域各国对中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从而为印度佛教的传入准备了条件。但是佛教传入内地的准确时间,至今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张骞出使西域时,自大月氏那儿“始闻浮屠之教”。此后,随中西交往的日益发达,佛教逐步输入中土内部。魏晋以后,佛教的广泛流传,直接渗透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和学术领域,对我国传统文化起了转关的作用。从此,鸠摩罗什、佛驮跋跎罗、等的东来,法显、玄装、义等的西去,在中印文化史上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功绩。

二、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由于佛经的传入和译经事业的发展,又经佛图澄、道安、慧远师徒几代人的大力弘扬,鸠摩罗什的译经讲学和法显的西行求

1

法,使佛教的传播有了良民好的基础。加之,长期的战乱给人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使受苦的人需要在精神上得到解脱,那时的佛教无论是寺院的规模、数量,都是空前的。南方佛教也是盛况空前,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本身势力的强大又与一些王朝的统治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寺院经济的强大,削弱了封建国家控制的人口和土地,不利于封建统治,造成国库财富空虚。封建国家也曾多次禁断佛教,限制其无限制发展,其中以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周世宗三次规模最大。唐武宗时佛教再一次遭受了空前的劫难,即“会昌法难”。佛教的兴盛说明了其反映了善良群众的痛苦愿望,也说明佛教在魏晋以后逐渐中国化了。

三、 佛教对儒、道的吸摄和冲突

南北朝时期,佛儒道三者的关系既相融相摄又相拒相斥。佛教是外来思潮,在它传入中国时,就采取了一些比较聪明的策略,与儒道思想进行比附,以便较顺畅的进入中国的思想领域。到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已成规模,而儒学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学的统治地位必然影响佛教的传播,佛教必然靠近儒学,并吸取它的价值观念。佛教对儒家思想的吸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儒家的入世精神,二是儒家的伦理思想。从入世精神方面来看,佛教高僧大多把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思想纳入佛教教义中。,佛教对儒家伦理观念的吸摄,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儒家“入世”精神的吸摄的具体表现。慧远认为佛教教义就有入世、出世之说,入世佛教徒正可实践儒家伦理,而出世佛教徒也有助于社会风俗的净化。中国的佛学在阐发其思想过程中,确实大

量的吸摄了道家的概念、命题和运思方法等思想资源的。佛教是外来思想,它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既对儒道进行吸摄,同时也是相互排斥,冲突不断。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伦理价值取向之冲突、社会功能之冲突、文化地位之冲突。在伦理道德方面,佛儒道三者有互摄互融的一面,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和冲突。比如,佛儒之间,在伦理价值取向上,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佛教主张出家,但站在儒家的立场上看,出家意味着儒家孝道的瓦解。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冲突。儒家主张入世、济世,个人价值或思想价值都应该体现在对现实社会的实际功效上,因而儒家的整套思想都富有强烈的济世倾向。但佛教不同,佛教主张出家、弃世,不仅不能履行儒家制定的基本伦理义务,反而是对儒家基本伦理义务的背叛。其实际行为不仅不能给社会国家来实际的好处,反而给社会国家带来负担,这种于社会功能上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两者的冲突。在文化地位方面的冲突。魏晋之际,玄学居主,东晋之时佛教渐盛。佛教发展的强劲势头不仅引起了儒生、道士对社会前途的担忧,对道德伦理前途的担忧,而且引起对自我前途的担忧,因此,以争取文化上的主导地位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通过论战,佛儒道三教不仅更为明确地了解彼此的不足,也更为明确地了解到彼此

2

的长处,从而培养出一种谦虚的文化态度。

四、 佛教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自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佛

教文化,是灿烂中华文明总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中国哲学从它产生以后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相互斗争的历史。但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两种认识论和思想体系的斗争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佛教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佛教的传入,一方面极大丰富了中国哲学资料和思维方式:一方面通过时空无限、心性染净、见性成佛等具体命题,极大扩宽了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加大了中国哲学的思维深度,促进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给中国哲学巨大的启示和推动,至此中国哲学在思维模式、理论内涵等方面都深受佛教的影响

2、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以题材而论,历代描写佛教的诗文不计其数魏晋南北朝以后,许多诗人崇信佛教,他们的人生观念、审美意识都深受佛教影响,其诗作境界渗透了浓厚的佛理禅意。“以禅喻诗’即是受佛教禅宗影响而出现的理论。佛教不但影响诗歌、古代小说也受到佛教的启发,神异多彩的佛经故事增强了中国古代小说作家的文学想象力,佛教的广泛的传播丰富了古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题材内容;。“苦”空 等佛教观念影响到中国古代小说的主题立意和结构模式。

3、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尤其是雕塑和绘画更能显示出佛教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直接带动了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数以千万计的佛教造像;如.三大石窟艺术,指云冈、敦煌、龙门三处规模最大的石窟等等。而佛教对中国古代绘画影响更为显著的是壁画,佛教壁画的流行,促使中国佛寺道观壁画的迅速发展,也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技法。中国佛画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印度佛画的长处同时也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4、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教、佛偈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如“当头一棒”、“五体投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头头是道”、“心心相印等等

5、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的影响。

佛教主张离尘出世,因而寺庙建筑大多在幽深的山林里,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千百年来,各阶层的人们,为了信佛、拜佛、敬佛和护佛的需要,花费大量的资财,人工建造了无数的石窟、佛像、佛塔和佛寺,留下许多有价值的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有的甚至堪称世界奇迹。如佛教四大

3

名山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B.佛教四在禅林,指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和南京市栖霞寺等等。这些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均集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艺术之大成,都打上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

总之, 佛教是第一个融入中国古代社会的外来宗教,也是第一个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来文化。它在中国持续流传了二千多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 ]三国志·东夷传·魏略[M] .

[2 ]石俊.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 [ C] . 中华书

局,1981 :117.

[3 ]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卷三) [M] . 上海书店,1994.

[4 ]支道林. 大小品对比要钞记[M] .

[5] [12 ]僧肇. 涅 无名论[M] .

6 ] [13 ]徐澍,刘浩. 道德经[M] .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7]孙绰. 喻道论[M] .

[8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出家二[M] .

9 佛教与中国文化 汤一介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

9 佛教与中国文化 张立文 人民出版社 2005年

佛教与中国文化 薛克翘 昆仑出版社 2006年

4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20:3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77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社会   影响   文化   传入   思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