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和志光)
小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10篇
1.2021小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教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遵守《教师法》,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形势以及学生的实际,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教育、教学的能力。我任教的班级教学质量也能达到学校制定的成绩指标。现在将我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在教学岗位上,我认真贯彻教师职业道德。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学生,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从集体利益出发,尽职尽责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坚守岗位。做到坚持早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无故请假,认真执行学校作息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与学生和睦相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要使自己的教学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喜欢自己,亲近自己。所以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得深沉,持久,学生对老师的爱往往刻苦铭心,终身难忘。我在实践中找到了"对症下药"的良方,就是:管理好班级学生,要学生都喜欢自己,首先是深入实际,从每个学生入手,一有空我就常到班上去,除了尽快地认识学生的名字,避免弄错学生的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他们的兴趣、性格、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同时知道了哪些学生的性格是内向的,哪些学生的个性是好动、顽皮的。从中找到制订帮助学生上进的方法,做到有法可依。确实,沟通与交流成了师生
之间的一条重要桥梁。由于我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和睦相处,逐渐地我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从中也物色了一些得力的助手协助我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自订学习的奋斗目标,制订好工作计划,增强学习信心
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很大,不可能统一标准和要求,老师也不能靠硬手段压制。我该怎么办?我改变了以前的教育方式,采取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管理和约束自己,家长协助监督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设定每个单元测试的目标分数,每个人都以第一个单元测试的分数为基本标准。在指导学生设定目标成绩时,要结合自身实际,设定明确的目标成绩,紧紧围绕自己的目标成绩进行学习。每次定下目标分数,家长都要先看完,签字。
每次实现了目标成绩都在班上给予表扬、鼓励,并向家长报喜。不能实现目标成绩的则鼓励他继续努力,直到达标为止。在实施学习目标时,我还采用了"一帮一"的方法,以优带差,营造一种互相学习,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诱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明白个人成绩关乎到整个班集体的荣誉,能否取得先进班,班级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因而我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共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成绩而奋斗。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学习成绩终于能达到学校的成绩指标。
四、家访工作
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学生的好成绩,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教导,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我非常重视家访。除了电话联系家长,互相沟通教育孩子,我还在节假日和晚上亲自去学
生家里拜访,和家长讨论。我觉得做好家访是教育学生的成功之路。
2.2021小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暑假到了,期末考试也临近了。这学期的所有工作都将告一段落。为了从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此,我对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说明: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XX,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正确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关键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汉语拼音:利用早读、课前预习、上课抽读等各种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②字词记忆:从开学起,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
③课文朗读:抓好课前预习、逐渐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运用范读、听录音读、自由读、有感情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
④阅读: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平。为进一步攻破这一难点,也为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训练。
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采用一些个性化的方法: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2)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求异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和语言技能的感知,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构建语义理解和体验,就要引导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智者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辩论中的巧妙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辩论和思维碰撞中升华语言,发展灵性。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然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发表不同意见,对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争论,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自我价值。
二、重知识迁移,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积极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生活领域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和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语文教学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习的教育。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可以在课后收集家乡变化的信息,举办图片展,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可以把所学的
课文延伸到家庭中,讲讲我们在家里的经历,学会感恩,让学生学到知识,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备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19:3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77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