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市优质课一等奖教

更新时间:2024-03-29 19:09:1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顾莉雅)

10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精练、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理解作家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1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27岁中进士。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

2.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三、检查预习

一词多义

明:

(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

(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

(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

(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

(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或:

(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空:

(1)( 天空) 浊浪排空

(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

(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

和:

(1)(和乐) 政通人和

3

(2)(和煦) 春和景明

则:

(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

(2):备齐

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⒍刻唐贤今人

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南)4

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 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⒉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⒌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夫人】

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⒏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⒐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⒓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⒕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

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⒗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⒘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⒙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今:丈夫,5

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⒉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⒊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⒋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⒌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

重点译句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译:(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6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或早或晚,(一天里)湖面上有时洒满阳光,有时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远离国都(朝廷),思念故乡,担心别人诽谤,害怕别人讥讽,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横生而悲伤的情绪了。

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

译: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为人民忧患,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⑥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那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就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

⑦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啊!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同道呢?(“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尝试划分朗读节奏。

以第二段为例,标示节奏:

7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以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

3.整体感知,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该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二课时

一、精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1.文章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怀,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作者写出了从岳阳楼看洞庭湖的哪些特点?

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作者为什么忽然写“前人之述备矣”,从写景中跳出来写人?

8

明确:“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引出全文的主体。

4.第三段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确:作者用“淫雨”“阴风”“浊浪”为主景,写就了一幅日星无光,“山岳潜形”,也使商旅不前,并且从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的画面,渲染出极“悲”的气氛。

5.第四段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确:作者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的画面,渲染出“喜”的气氛。

6.作者用哪些语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探究一:本文最后一段是文章的核心段落,请你说说拥有“古仁人之心”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悲喜态度及忧乐观。

明确:拥有“古仁人之心”的人的悲喜态度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忧”时,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乐”时,要“后天下之乐而乐”。

探究二:作者在文中说道,“是进亦忧,退亦忧”。“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在偏远地区做地方官。

9

探究三:“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和有古仁人之心的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箴之意。

二、探究与赏析,把握本文艺术特征

1.范仲淹没有真的到过岳阳楼,只是借滕子京送来的一幅画便创出如此名篇,倘若范仲淹真去了岳阳楼,是否还能创作出如此佳作呢?

明确:观点一:能创造出来,因为作者心怀天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因此,若范仲淹见过岳阳楼,仍旧能创出此类脍炙人口之佳作。观点二: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便没有意思,这才让范仲淹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的做法,另说他的一套。但见过岳阳楼风景之人,难免为其美景所震撼,反而写不出“古仁人之心”的文章也未好说。

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篇独到的议论文,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明确:从全文的结构来看,本文第一段为叙述,第二、三、四段为写景,最后一段发表议论。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率全文的作用,所以可以说这是一篇独到的议论文。

3.你一定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到文章读来朗朗上口,除了抒情真切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造成这个结果呢?

明确:也因为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朗读的流畅度。

三、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融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10

仲淹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这篇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为国为家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四、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列举“古仁人”的例子,深刻理解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2.讨论:我们都是普通人,还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吗?

明确:“先忧后乐”并不只是国家领导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聚沙成塔”,一人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整个国家。

(板书:四、心存高远志,脚踏实地行。)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

11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19:0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76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章   作者   写景   仁人   议论   理解   景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