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29 08:57:3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段民)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熟悉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猎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力量。

教学重点:

熟悉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力量的提高。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究沟通,猎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沟通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看,说出获得的信息

依据教师引导说动身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

分之几。

观看数据,发觉,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展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展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稳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拟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展沟通。

五、全课小结:

你今日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晰地反映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根据肯定的比进展安排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3、培育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把握按肯定的比进展安排的意义,并进展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把比娴熟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学问横向迁移。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牵引(课件出示)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熟悉了什么是“比”,那么,假如我现在告知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

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教师合伙买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教师出了50元,结果我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0元。我想对半分,各分4000元,王教师说这不公正,你们认为呢?怎么分奖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究,解决冲突

1、你能帮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试看,可以小组内交换意见、争论想法。

2、说以说你的想法。组织反应,逐一展现学生解题思路。

3、我们分到的奖金是否合理,该怎样检验?(两个数量和要等于8000,出资的比是3:5或5:3)

4、小结:像这样把8000元彩票奖金根据出资多少来进展安排的状况叫做按比例安排。(板书:按比例安排)

(出示课题:比的应用)

四、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索: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学生商议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拟合理。

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 学生分好后,沟通分法,填表完成。

3、假如有140个橘子,按3:2分,可以怎样分?你会分吗?试着分一分。

学生试做。

4、与同学沟通分的方法。分组争论疑点,并试着在组内解决。

四、沟通方法,教师精讲

1、班内沟通,教师答疑

三种方法

(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

(2)、方法二:画图

发觉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

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

140个

140÷(3+2)=28 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140÷(3+2)”?

(3)、方法三:依据分数的意义解题。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终依据分数的意义解题。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拟合理。

2、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爱哪种?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

⑴计算安排的总份数。

⑵计算各局部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⑶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

五、稳固练习,深化熟悉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安排给602

班和603班,两班都是43人。想一想,假如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安排,两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

六、总结评价

1、回忆这节课所学的学问,谈谈收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把握反比例的含义,经初步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培育学生的规律思维力量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学问

重点难点1.通过详细问题熟悉反比例的量。

2.把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 特征

教学难点:

熟悉反比例,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推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24---26页内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一样吗?

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二、展现与沟通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日讨论的课题。今日讨论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情境(一)

熟悉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觉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觉?独立观看,思索

同桌沟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肯定)

观看思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肯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肯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肯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活动四:想一想

二、 反应与检测

1、推断下面每题是否成反比例

(1)出油率肯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三角形的面积肯定,它的底与高。

(3)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4)一捆100米电线,用去长度与剩下长度。

(5)圆柱体的体积肯定,底面积和高。

(6)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7)长方形的长肯定,面积和宽。

(8)平行四边形面积肯定,底和高。

2、教材“练一练”P33第1题。

3、教材“练一练”P33第2题。

4、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沟通。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把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概括和动手操作的力量。

3、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训练。

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

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方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

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究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争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翻开;

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展测量和计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日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方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依据 C =πd

20×3.14=62.8(m)

其次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50cm=0.5m

c=πd=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40周。

三、稳固练习。

1、P64“做一做”

2、求以下各题的周长。

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把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

2、进展学生空间观念,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

3、培育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训练,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展跑步熬炼,争辩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一样。)

2、争论:小白兔和兰精灵究竟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动身点?

提醒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看: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局部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应: ① 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 周长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 些 ○ 47cm多一些

②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争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

6、①猜一猜: 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发觉了什么?说明白什么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 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争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周长 直径

○ 12cm多一些 4cm

○ 31cm多一 些 10cm ○ 47cm多一些 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觉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展爱国主义训练。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学问(∏≈3.14)

③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思想训练。

7、争论:假如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教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例如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辩。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纳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忙?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预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08:5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7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统计图   周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