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一口汨罗江阅读答案阅读答案《饮一口汨罗江》2010高考江西

更新时间:2024-03-28 21:53:0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齐振瑛)

饮一口汨罗江阅读答案阅读答案《饮一口汨罗江》2010高考江西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抔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

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

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

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

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

1.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需要跳出字面来理解“汨罗江”。“汨罗江”贯穿全文始终,既是叙述的重点,又是行文的线索。“汨罗江”因屈原而闻名,屈原因其高洁而留名青史。“汨罗江”既是屈原精神的载体,又是承载屈原所受苦难的见证,遵循这样的思维轨迹,答案不难得出。

【参考答案】(1)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2)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

(3)屈原殉国之处。

2.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需要回归文本,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此题难度不大,这些表情感的词句均能在文中找到。

【参考答案】(1)愤世嫉俗(愤怒)(2)惆怅(3)索然(失望)

3.“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需要进入文本环境探求作者塑造此形象的寓意。“渔翁”在文学作品中一般是泛舟江海,潇洒超然的隐逸形象,而本文中的“渔翁”, “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

【参考答案】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

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

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

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

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

【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需要筛选文本信息,分析概括文段文句内容。a项汨罗江水的味道是苦涩的并不仅是因为江水“浑黄而不清澈”,更是因为它饱含了屈原“愤世嫉俗的味道”。e项“因而决定躲进书斋”错。作者结尾说“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只是牢骚话并不是肯定,注意文中用的“说不定”。

【标准答案】ae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21:5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66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汨罗江   屈原   作者   答案   阅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