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伊龄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其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课文可以根据文中的空行来划分部分,共分六个部分。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深受很多人的爱戴。接着,分别叙述了五件事,转入对伯父生前的回忆: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放花筒流露真性情,关爱晚辈;伯父热情地救护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第一部分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部分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借助相关时代背景资料以及其他描写鲁迅先生的文章,帮助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形象。另一个语文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文选材的特点,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一学习要求,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五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圈画有用的信息,并运用这些方法快速默读课文。“梳理内容并归纳小标题”也是以往学习过的,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列小标题”的相关方法或注意点,如,小标题比段意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感受鲁迅人物形象”这一学习要求,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四、五年级学过的感受人物品质及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在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时迁移运用。“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查阅相关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等等。
三、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重难点
1.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2.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五、教学过程
(一)默读知大意
1.导入: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伯父鲁迅逝世九周年时写了一篇怀念他的文章。透过她的笔墨,我们来近距离地认识鲁迅。一起读课题。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六个部分,根据文中的空行来划分)
(2)出示填空:课文先写了伯父 ,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再转入对伯父生前的回忆,写了关于他的 件事。
(3)鲁迅先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吗?——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归纳小标题
1.用小标题概括鲁迅生前的的5件事
趣谈《水浒传》——谈“碰壁”——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小标题,允许多元表达,意思对即可。
2.发现选材特点
(1)过渡:“我们给这5件事概括了小标题,你还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默读课文,给5件事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
(3)交流反馈
预设:
◇分类一
与家人有关:谈《水浒传》 谈“碰壁” 放花筒
与他人有关: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分类二
“我”听说的 :关心女佣
“我”亲身经历的:谈《水浒传》 谈“碰壁” 放花筒 救助车夫
(4)小结:5件事都是写伯父鲁迅的,但是选材角度不同,让我们对鲁迅的认识更加全面。
【设计意图】文中的五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写鲁迅,给它们分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也为单元习作写一个人时如何选材作铺垫。
(三)感受人物形象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伯父,提炼关键词填写表格,并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1)关心后辈——谈《水浒传》
预设:这是一位关心青少年、关心后辈的伯父,他会用幽默的语言委婉地提醒“我”看书要认真。
①聚焦句子,引导学生从语言体会伯父对“我”的关心。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②引读课文:这是一位如此关心“我”的伯父,却离开了“我”——
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2)爱憎分明——谈“碰壁”
预设:这是一位爱憎分明、勇于斗争的伯父,他憎恨旧社会,并进行顽强地斗争。
①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②学生默读补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碰壁”的含义。
当时社会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并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③引读课文:这样一位爱憎分明的伯父,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3)慈祥、爱家人——放花筒
预设:这是一位慈祥、真性情的伯父,因为伯父买了许多爆竹和花筒给我们,他放花筒时神情是那样自然而和谐。
①聚焦描写神态的句子,体会伯父的慈祥。
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
②引读课文:这样一位慈祥的伯父,却永远离开了我——
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4)关心劳动人.民——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
预设:这是一位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伯父,因为伯父救助了黄包车夫,劝女佣要多休息。
①聚焦描写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以及女佣的话,体会伯父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②引读课文:这样一位关心劳动人.民的伯父,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5)受人尊敬——追悼会
过渡:这样的一位伯父,怪不得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有那么多人都来参加他的追悼会,各色各样的人都来吊唁他。
①齐读第一部分
②联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③结合课文和联读材料,说说你的感受。
④引读课文:这是一位如此受人爱戴的伯父,却离开了我们——
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3.小结:这样的伯父,这样的鲁迅先生,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正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4.留疑:鲁迅在其他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印象呢?我们下节课学习第27课《有的人》。
六、板书设计
教学资源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在万国殡仪馆里,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站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又把头伸进帷幔里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看吧,这是最后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恭敬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去。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频频点着头。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扶着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默默地退去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终坚持从三个角度去把握教材,设计和实施教学。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中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每讲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的博大上来。相互照应,让课更显精致。在课堂占课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农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然后再让同学们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最后让学生们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通过3个角度去找理由,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最后问学生,这一跪,跪出了什么?学生自然能说出很多。再说女佣,这样的一张一弛,舒展自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段,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二到五段,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教学流程上,紧紧扣住为什么会爱戴‘伯父’”这个问题来展开,并以填空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作为每一段的小结。这样,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伯父为什么得到各色各样的人的爱戴?”这一问题越来越明白,答案会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完整,最终得出:因为伯父关心青少年、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同情和关心劳苦大众,所以得到广大青少年、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的爱戴。
一、“自学存疑”,强调学生自学、自悟、自得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充满信心。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实践、依靠自己的劳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现知识。如:学习“谈《水浒传》”这一段,我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词语或句子,通过独.立思考或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研读,然后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的问题,在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种探究学习,既有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群体的讨论切磋,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质疑答题”,强调教师的点拨、点破、点化
“质疑能问,已知知识大半。”对于学生学习探索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思维互补,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的尝试实践取得成功。在教学“谈‘碰壁’”这
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先同桌商量一下,解决不了的,再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发扬协作学习的精神,做到思维互补。而在学生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就需要及时地加以点拨,点拨不够,还需点破、点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还有,在学了谈《水浒传》这个故事后,学生只懂得鲁迅对侄女的关心和爱护,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补充介绍鲁迅关心帮助广大青少年的图片和解说,使学生能充分感悟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格。
三、“激疑拓展”,强调求实、求活、求新
“激疑拓展”强调的就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创造的成功。在本课结束前,我设计了一个启发学生想象的拓展训练:假如你现在在万国殡仪馆里,你想对鲁迅说些什么?让学生给鲁迅写幅挽联或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通过前面两个故事的学习,教师对一些必要的课外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鲁迅的敬佩之情也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而越来越深厚,情到深处不吐不快,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被又一次激活。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体验着创造成功后的喜悦。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17:0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63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