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胡秉方)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文章结构。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释题入文,初识晏子
1、(出示图片):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晏子)。
2、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学生试猜)古时候,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尊称为“子” 如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之所以称“晏子”,肯定也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使楚的故事。(板书:使楚)
3、补充板书:使楚。你们知道“使楚”是什么意思吗?(使是出使,楚是楚国。那么题目的意思就是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扫清字词障碍。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好词,写上自己的理解、感受
2、读完课文思考: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老师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生读。
2、“敝”的书写指导。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3、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答)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楚王对晏子进行了几次侮辱?(三次)分别是?(指名答)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三次侮辱的结果怎样?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你们手中的表格。(生活动)
3.完成后班级内集体交流。(指小组汇报)
4.经过这三次交锋,最后结果怎样了?(课件,生齐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了)
5.同学们,一开始楚王是如此迫切地要侮辱晏子,而最后却变成不敢不尊重晏子,是什么原因让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如此之大的转变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楚王第一次侮辱晏子,他让晏子干什么?(钻狗洞),晏子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6.谁能读一下自己画的?指名读。
7.出示课件。当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语气呢?
(指名带上语气词读这句话)
8.如果我是晏子,我会这样说,课件。(师带生气的语气读这句话),楚王听了会怎么样?生答
9.因此,晏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能不能愤怒的说?怎样说才能既不让楚王生气,又维护齐国 的尊严?
10.课件出示,生心平气和的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11.虽然晏子心平气和的说出了这句话,可是,“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晏子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2.课件出示:如果楚王让晏子钻狗洞,那么,楚国就是狗国,楚王就是狗王。
13.晏子用自己的机智化解了危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事情,需要我们机智化解,一块看一下吧!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学以致用(学生回答)
五、作业布置,拓展巩固
1、历史上,还有一位著名的人物,从小就有雄辩之才,下面,我们把语文主题丛书翻到第24页,读《孔融捷辩》,看文中的陈韪是怎样刁难孔融的?孔融又是怎样应答的呢?从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2、是啊!孔融是个特别机智聪明的孩子,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也具有雄辩之才,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晏子春秋》《纪晓岚的趣味故事》《钱学森妙语鼓励他人》。
六、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巧妙的语言
侮辱
尊重
《晏子使楚》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同时,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本文几处晏子回应楚王的侮辱的话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应帮助学生建构感性的认知世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达到积累、运用。
本课我通过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晏子使楚》学习效果分析
1.学生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当堂检测时能够正确书写生字,并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堂效果较好。
2.学生研读文本,走进课文,能大体根据重点句子,理解晏子回击楚王的语言的妙处。理解语言艺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课堂氛围和谐、宽松,学生会写本课的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讨论积极,互动活跃。
4.本节课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晏子语言的妙处。只是个别同学在小组讨论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老师提醒后才发言。以后在课堂上要多鼓励这几个学生。
《晏子使楚》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
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对待楚王时动作、神态的描写,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这些词语和语言的描写,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等语句,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晏子的冷静、机智、灵活和能言善辩。
《晏子使楚》评测练习
一、组词。
赔( ) 敝( ) 撒( )
陪( ) 敞( ) 撤( )
淮( ) 尊( ) 既( )
准( ) 遵( ) 即( )
二、读句子,解释带点的词。
1.楚王仗着自己的国势强盛。( )
2.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 )
4.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
三、将下面的三句话各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大伙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 )大伙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四、选词填空。
尊严 尊重 尊敬 尊称
1.村委会隔壁住着一位和善的老人,因为他以前在中学教过书,邻居们都( )他为李老师。
2.我爷爷虽然文化不高,但是生活经验丰富,没有私心,肯帮助人,所以得到了大伙儿的( ),村里人有了什么事都愿意来找他商量。
3.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 ),我们必须查办这些贪污分子。
4.( )长辈和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阅读答题。
种植春天
这是一则日本童话。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晚。
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做中介,把冰凌百丈变成繁花万朵。也许,这样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1.读了这则童话后,对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看法,请给每个人写一句简短的评价。
国王:
少女:
农夫:
2.仔细读文章最后几个自然段,联系文题“种植春天”,想一想,从这则童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海涅曾说:“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的照出来,让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带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提高的目的,将本节课的感受总结如下:
《晏子使楚》是人教课标板五年级下册的第三组课文,第三组课文主要以“语言艺术”为题材。晏子使楚主要讲春秋末期齐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故事。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中,晏子那超人的智慧、善辩的口才和爱国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纵观本节课有如下亮点:
一、课前导读紧扣文本人物。“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有效与人沟通;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身心,活跃生活;机智巧妙的语言,能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引出文本主要人物-晏子。
二、品读环节,环环相扣。
1、巧妙预设问题。“在课文中找一句话,这句话既能说明晏子与楚王交锋的原因,又能说明交锋的结果。”根据预设问题,让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并理解“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中我指的是谁,大夫又指的是谁。将楚王与晏子带到句子中再读,就不来理解故事结果了。
2、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完前两个故事后,用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第三个故事的学习,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兴趣浓厚,相互讨论、交流,甚至争论谁说得更准确、更完整。
三、评价语言多样化,激发学生的交流意识和表现欲。课堂当中,我用丰富的评价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不否定学生的发言,即便是与题无关,也赞扬他敢于大胆发言,保护了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学生的交流意识与探索欲望。
四、课后延伸巩固了对文本的理解。
当然课堂永远都会有遗憾。在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
一、我在课堂上话太多,抢占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有时急于得到答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
二、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对于班级中的差生来说,教学速度过快,有些吃不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因为预设问题适中,就显得得心应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晏子使楚》课标分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语言表达的艺术,并且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句,以不断丰 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 的感觉。本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侮辱,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语气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 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正辞严而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本课的人物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深 刻的内心活动及人物的思想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 受晏子对国家尊的维护,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08:40: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58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