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更新时间:2024-03-28 02:59:1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倪雅伦)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而存在。而且素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

关于什么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解释都有着不同的说法。首先在心理学上,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教育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等……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内在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看做素质的形成,否则不是。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整体里面也分不同层次的,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而且也在不断发展的……

另外,还有学者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素质的特点作了划分,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等…… 但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应用和素质教育的研究联系起来。如果不将大学生心理

素质结构的研究放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上,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就没有必要。这种研究实际上反映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是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中所提出问题的回应。至于大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而不是一种具体素质!

学生的大脑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天的环境、学习和训练对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需要以学生脑的生长、发育与开发为中介;而且脑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人脑经过长期进化,其结构极其复杂和精细。遗传因素虽然决定着大脑发育的总方向,但是大脑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特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换句话说,人脑之所以发育成为人脑而不是动物的脑,这是遗传决定的;但是,究竟发展成什么样的人脑,是优秀的大脑还是平庸的大脑?这与后天的环境因素、营养条件、教育方式、学习训练乃至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关系。婴儿出生时,脑内绝大多数神经细胞已基本形成,但还没有发育完善。神经细胞的突起和突触连接以及微小神经环路的建立在后天发育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变化,甚至在人的一生中都会进行修饰。也就是说,人脑在一生中都有可塑性,脑的微细结构和功能特性都在变化。但是,在出生后至7、8岁这一段时间特别敏感,其可塑性最大。就素质教育而言,丰富的感官刺激,学校的各类教育和训练、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的影响,通过儿童生理素质,特别是大脑这一物质基础,发展成为人的各种心理品质。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应重视运用大脑发育的规律,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发展。

人的毕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以及心理品质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发展速度是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建构的理论基础。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直至死亡,其心理品质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在这一阶段,其思维方式由青少年时期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在23—40岁之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认知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已基本形成,但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进而促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三观趋于稳定。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关系的思想,对于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结构的建构具有指导意义。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不二法门。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智力发展的思想,可以合理地扩展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

心理学研究不同层次或水平的区分对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具有参考价值。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在社会关系的体系中研究人的发展,这些主要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与社会科学交叉。第二个层次,研究个性的结构,如需要与动机、能力与态度的动力过程、行为的结构和动力过程、调节机制等。第三个层次,研究从感知觉到思维情绪等心理过程。第四个层次,研究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主要与上述第二个层次的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个体处于此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能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关系到心理素质测评体系的建立、培养规格和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问题。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与载体,又是社会文化素质与生理素质相互影响的中介。鉴于心理素质在个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时,它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培养的起点。所以在大学里面设置的这门课程对当代大学生心里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姓名:吴少康

学号:

班级:广告095班

学院:艺术与服装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02:5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5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心理素质   发展   结构   素质   教育   大学生   研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