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童时)
◆诗词赏析 ̄SANWENBAIJIA 吟唱诗词音韵品味经典魅力 ——用“吟唱”策略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探索 宋浩然 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 摘要:传统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式——读、背、默提不起小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欠佳,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很多小学语文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切实可行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力求使小学生主动背诵、乐于探究、积极参与。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根据现状,运用自身的艺术特长,提出“学唱”、“创作”、“配调”等吟唱古诗词的方法,用“吟唱”策略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吟唱诗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品味经典;提升效果 我校是一所经典古诗词诵读试点学校.除了完成课本上古 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诗词的教学.还会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一些经典古诗词,想让他 3捡测手段单一。 们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通过积累,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的检测古诗词学习效果的手段就是背诵、默写。学生 和修养 应该说这样的出发点是极好的,但教师在实际操作过 为了在检测中获取高分,也只能在课后枯燥地背诗、抄诗、默 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问题 诗。机械、单一的检测手段让学生感受不到古典诗词的美.领略 在教学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本以为这么首优美的诗 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导致学生厌恶学习古诗词 歌.让学生读了又读,还讲解了诗歌的大意.学生一定能顺利背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吟唱”策略探讨 出。然而。事与愿违,大部分学生背得支支吾吾,只记得“春江潮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中指出:古诗皆诛之,然后以声依 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名句 而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 泳以成曲,谓之协律。古代的诗歌都可用来吟泳,然后用宫、商、 反复出现.虽然小学生处于记忆力极强的年龄阶段.但是从学 角、徵、羽五声依照吟泳的调子谱成曲子,称之为协律。而古人 生背诵古诗词的状况可以看出他们背得极不情愿.背诵效果很 说的“吟”无谱可依.且吟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对于小学生 不理想。这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希望找出问题的症结, 而言难以驾驭:但现代意义的“唱”则有谱可依.主要指现代歌 寻求有效的策略方法.改变令人担忧的现状。 曲的唱.“唱”与“吟”虽有区别.却又不能截然分开.“唱”是在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吟”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民乐研究者统称为“吟唱” 2010年秋.笔者接手了两个五年级平行班的语文教学工 一次课间,学生哼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该曲中的歌词 作.对两个教学班共6O名同学就“你是否喜欢学习古诗词?”的 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字一句,毫厘不差。由此可见,古诗 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一人对学习古诗词兴趣 词配上美妙的曲调,学生可以吟唱,更易于、乐于接受。于是,一 盎然:有一些兴趣的有5人,仅占8.3%;没什么兴趣的有24 个初步的设想产生了:能否将吟唱与古诗词教学做一次融合, 人.占40%;讨厌学习古诗词的有31人。占5t.7%。这个调查结 借助“吟唱”这一策略帮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理解经典古 果既在情理之中——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会有太多兴趣.但又 诗词作品呢? 在意料之外——没料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厌恶中华传统文 1.对比尝试。初尝甜头。 化。通过调查反馈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发现了这些问题: 正巧,在这个学期的校经典诵读篇目中看到了《水调歌 1.理解记忆困难。 头》,立刻想起了那个让人怦然心动的场景.于是笔者在所执教 由于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语言凝练,具有优美的韵味 的两个平行班中进行了一个小实验 在A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和广袤深邃的意境,而小学生虽然记忆力强,但由于年龄偏小、 教授,即讲解、读、背;在B班教学时,播放王菲演唱的《但愿人 语言积累少.对知识的理解认同往往是通过直观的形象.且随 长久》,学生学唱、跟唱,教师稍加讲解创作背景。第二天,对两 着年级的升高.小学高年级同学所接触的古诗词不再是诸如 个班的学生都进行默写,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见表1): 《咏鹅》之类较浅显的五言绝句,理解、记忆难度不断上升,从而 表1 AB班默写《水调歌头》情况对照表 导致整体难理解、难背记 正确率 正确率 正确率 正确率 2.教学方法枯燥。 班级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解意思.学生抄写、诵 1O0% 90%以上 80%以上 80%以下 读.显得枯燥乏味 “讲解——诵读——抄写”成了古诗词教学 A班(30人、 0人 3人 10人 17人 固定的“三部曲”.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思维的 B班(30人 5人 i8人 4人 3人 灵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需要,古诗词所蕴含的美感荡然无存。 古诗词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缺少师生互动.从而无法引起学生 经过对比,不难发现,在B班的教学中将吟唱与古诗词联
◆诗词赏析 ̄SANWENBAIJIA 系在一起.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有研究表明,优美动听的音乐 深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 小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这就是所 谓的向师性。此后,班里会乐器的“才子”、“才女”们对为古诗词 谱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古诗《静夜思》、《江 能把儿童识记过程中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使儿童能够在集 中而放松的状态下完成识记。将音乐运用于记忆,有着多元的 科学依据和自身规律。早在上世纪50年代,保加利亚教育家罗 扎洛夫的“主动音乐课”和“被动音乐课”就是最具成效的理论 之一。学生在吟唱《但愿人长久》的过程中产生了放松的心理、 愉悦的情绪,加深了对《水调歌头》的理解,更加强了记忆,因此 南春》、《登鹳雀楼》等都被配上了不同的旋律,赋予了新的生 命。在创作的过程中,大家还相互交流探讨,进一步理解了古诗 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更积极地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去 在默写中取得了优于A班的成绩。 然而仅会吟唱、背诵《水凋歌头》,只是古诗词学习中的冰 山一角.要真正全面地让学生领略经典古诗词的美,甚至爱上 “吟唱”植入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中.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 2.深入实践,获得效果。 我校也出版了《读读・吟吟・唱唱》一书.收入了师生们自己创作 的古诗词歌曲,校园里洋溢着古诗词吟唱的曲调 (3)古诗配调,变读为唱简单方便。为古诗词谱曲将校园的 让他们为古诗词谱曲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于是,使用一种更为 简便的方法——配调,即在已有歌曲中为古诗词寻找适合的歌 调配合演唱。早在20世纪初期,在当时的学堂乐歌创作中.李 叔同等音乐人就曾将古诗词配以西洋乐调.完成中西合璧式的 古诗词歌曲创作。其实,这种便捷的创作方式就犹如古人的“填 词”,不同的歌词可以配上同一曲牌进行演唱。 在当前流行的一些带有中国风的歌曲中。如周杰伦的《菊 花台》、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等,把一些经典的古诗词配上这 些歌曲的曲调进行演唱,不失为一个新的方法。如《荷塘月色》 原曲主歌部分共有四句旋律.副歌部分也有四句旋律.配上七 言律诗,如陆游的《游山西村》,词曲格调非常吻合;也可以配上 两首七言绝句,如杜甫的《绝句一》、《绝句二》,这种“剑走偏锋” 古诗词的学习.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实践。经过进一步思考.将 经典古诗词学习推向了高潮。但是,大多数学生不会任何乐器. 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吟唱”策略运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 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 (1)学唱歌曲,流行古典紧密结合。古诗词的语言原本就有 一定的音乐性.如果再配上优美的曲调一吟唱.就更显示出娓 娓动听的音乐美来。《史记・孔子世家》道:“三百五篇,孔子皆弦 歌之 ”《墨子・公孟篇》道:“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 百.舞诗三百。”可见诗词和音乐的关系密切。是无可怀疑的,因 而才有“诗歌”一说 当下是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学生对于一些流行事物非常 感兴趣.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 很重要的“社会环境”.班里有很多同学在课余都爱好听、唱流 行歌曲.而不少作曲家也根据一些经典古诗词的韵味.谱上了 典雅的曲调,使古诗词摇身一变,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 这些歌曲不需要复杂的演唱技巧.易学易记.有的还作为电 影、电视剧的插曲,深受学生一族的喜爱。苏轼的《水调歌头》、 的形式却勾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学生对于原曲非常熟 悉,能够很容易地配上这些古诗词演唱.不出几遍.就背出了诗 句。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兴趣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 为一体”,即生长中的儿童的兴趣主要是活动,儿童重要的最初 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儿童对“从做中学”就会 产生一种真正的兴趣.并会用一切的力量和感情去从事使他感 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等经典古诗词都被谱成了 曲,分别成了由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邓丽君演唱的《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徐小风演唱的《别亦难》。俄国著名文学 家托尔斯泰曾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 兴趣的活动。这种为古诗词配调的方法就在班级里流行起来. 让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都“动”了起来.学生们纷纷为新学的古诗 词配上了相应的曲调.对一些民谣曲风的流行歌曲进行分析. 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 能”。在教学时,将这些歌曲引入课堂.用诗词演唱替代传统的 诗词朗诵.将流行文化和古典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兴趣 盎然,在跟唱、学唱的过程中,把诗词熟记于心,更加深了对诗 如深受大家欢迎的《隐形的翅膀》、《城里的月光》等流行歌曲的 曲调也仅仅由“哆来咪索啦”五个音符组成.即类似古代的五声 调式,拿这些曲调填人合适的古诗词.演唱起来也是那么贴切。 词的理解 后来。教师在班级里又组织了一些活动。如“古诗词配调演唱 PK赛”.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丰富了古诗词教学的检测 手段,学生们“曲不离口”.有的还在演唱时配上了舞蹈动作.不 过一月时间.便掌握了一个学期校经典古诗文诵读计划中的所 有篇目。 (2)创作歌曲,赋予古诗词新生命。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虽 然已经达到了一定数量,但总体来说,还为数不多,《唐诗三百 首》中的不少篇目还没有被配上曲调。因此,稍通音律的教师, 可以尝试为古诗词配上曲调.创作新的古诗词歌曲.把自己的 理解进一步融人到艺术创作活动中.诞生新的作品,这是非常 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为古诗词配曲多用“五声调式”,因此不是 特别困难 曾经学过几年钢琴的我.就在琴键上敲击出了一组 三、“吟唱”策略运用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后续思考 虽然古诗词有丰富的内蕴和完美的意境.但对于小学生而 言.仅凭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 音符,为古诗《蜂》等谱出了动听的旋律。当听说这是老师创作 所包蕴的艺术魅力。而为古诗词创作曲调、配上曲调进行演唱 的古诗词歌曲.学生们的好奇心又一次被勾起:当我的十指在 等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 钢琴上滚动,弹出这古朴的旋律,学生们动情地演唱起来:“采 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几遍过后,《蜂》的词、曲都深 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加强了学 生记诵古诗词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 56 SANWENBAIJIA 2014/01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否则效果不够理想,甚至会适得其反: 然,打开了学习古诗词之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诗词。让记 1.引入吟唱,注意时机。 忆更有效率。学生在唱一唱、写一写、配一配,跳一跳的过程中 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吟唱”策略时.如果能注意时机.在 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最合适的情境中引入.才能更好地渲染气氛。有时在导入环节 综上所述,由于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艺术,能使人在鉴 中吟唱,能营造氛围,激情激趣;有时在讲解难点时吟唱,能展 赏过程中体会美、领悟美、表达美、激发美、创造美,因此“吟 开想象,理解突破;有时在总结时吟唱,能深化感情.回味无穷。 唱”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来讲是必要的课程资源.让我们用好 总之.只有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中配上“吟 “吟唱”策略,唱出诗词的意蕴,品味经典的魅力。提升教学的 唱”,才能够起到最佳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古 效果 典文化的意蕴.领悟经典古诗词的内涵 参考文献: 2.据意配调,正确引导。 …1仇海平、李海燕.古诗词歌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为古诗词配调更要注意根据古诗文所要表达的含 【『1.学理论,2012. 义、意境搭配合适的曲调,如有的学生为陆游的《示儿》配上了 [21童云顶.浅淡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法【I】.艺术学研究, 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就显得格格不入。教师需要正确地引 2010. 导。 【3刘海蓓.3】用音韵和诗情的魅力感染学生Ⅱ】.本色语文谭 3_博学多才,不断充实。 丛.2012. 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吟唱”策略对教师的审美情趣提出 [4】王璐砀.论运用音乐提高记忆效率的原理与方法Ⅱ].石 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博学多才,聆听、搜集大量的音乐,对音 油教育.2011. 乐的内涵有自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将音乐贴切地和古诗 f5陈少松.51古诗词文吟诵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词教学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 【61黄惠英.诵读巧I;l想象吟唱:小学古诗教学策略Ⅱ】.中 四、唱出诗词意蕴,品昧经典魅力,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学校管理.2013. 著名音乐家傅雷曾说.音乐是刺激感官和情绪最剧烈的艺 作者简介:宋浩然(1979一)男,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语 术,无论是“学唱”、“创作”还是“配调”,这些变读为唱的方法, 文组副组长,校刊主编,小学高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研究方 发挥了音乐对人的感染作用.使学生降低了对学习古诗词的忧 向:小学中高年级阅读、作文、古诗词教学。 虑和恐惧情绪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枯燥乏味为兴趣盎 (上接第15页)可炊。 学生的生活空间狭小,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单 学生的阅读应是广泛的.教学不仅要教语文课本,还要关 调。学生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七色阳光。学生有了生活底蕴, 注自读课本、课外推荐篇目,特别是《课外自读课本》,里面收集 作文才能有话可说。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自己 了大量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篇目.都要采取相应的教法指导学生 动脑,动手,动脚,在生活中体会感受领悟,发挥他们的个性特 阅读。学生的阅读不但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其它学科(特别是史 长、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出真知”,在社会实践中,密切作文 地生政)的老师也有责任指导学生阅读本学科的知识,不单纯 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使学生知情意行全面提高。一 教给学生一些纯学科知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作文自然就容 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学生旅游.搞社会调查 易起来。由于科技的发展 广播电影电视、电脑网络的普及。信 等,即让学生写游记,观察笔记,调查报告,让学生认识社会认 息传播的手段已经不限于传统意义的书籍了,学生获取信息的 识生活。 渠道,除了阅读外.还包括看电影电视、收听广播、浏览网页等。 这样.打破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障碍”,学生写作兴趣异 阅读面扩大了.量增加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作用是显而 常活跃,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写作找到了源头,因而,作文就 易见的。只不过阅读是吸收积累,写作是创造发表罢了。相对于 会有“汩汩清泉”“扑面春风”。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自主性更强,信息量更大,对作文能力的形 可是也有担心,学生参加活动耽误学习时间,还会带来安 成影响更深远 全上的隐患,这是“杞人忧天”“因噎废食”。科学安排,严密组 写作能力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大家都承认课外阅读对 织.耽误的时间可以补上来,安全隐患可以避免的。 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作用.而实际上又把课外书籍视同洪水猛 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生活空间扩大了. 兽.被一些教师家长学校领导禁绝;语文教师一方面抱怨学生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素材。加强对生 阅读面狭窄,另一方面又对课外自读课本弃之不问。 活的感受,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 因此,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还需要学校、家庭、社 作文教学只有教师重视起来.改革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 会几方面都重视起来.学生作文的现状将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阅读环境,扩大生活空间,作文就会容易起来,作文教学也就会 4.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 前途光明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23:0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5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