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傅秉常)
标题:名作赏析 | 林清玄《清欢》
副标题: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谈起“清欢”二字,小纸条们会想到什么?
对于宋朝的苏轼来说,品一杯雪沫乳花的淡茶,吃一碟鲜嫩的蓼菜春笋,那便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文笔优美的当代作家林清玄,曾经亲笔写下一篇题为“清欢”的散文,将他对“清欢”的理解和喜爱娓娓道来。
他眼中的“清欢”是什么?他为什么对“清欢”情有独钟?他身上的“清欢”故事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林清玄笔下的《清欢》吧~
图片来源:unsplash
清欢(节选)
文/林清玄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阕词,苏轼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淡茶,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时所以能深记这阕词,最主要的是爱极了后面这一句,因为试吃野菜的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高贵的价值,或者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纳兰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对人生无常所发出的刻骨的感触,也依然能够知悉。
图片来源:unsplash
可是清欢就难了!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有时害怕了那样的油腻,特别嘱咐厨子白煮一个菜,菜端出来时让人吓一跳,因为菜上挤的沙拉比菜还多。
有时没有什么事,心情上只适合和朋友去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总是嘈杂的。
俗世里没有清欢了,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滩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常去的,像阳明山的白云山庄,叫一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叠着的高楼与人欲,自己饮着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像在北投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一个小湖,湖畔有小贩卖功夫茶,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独自开车去,走过石板的小路,叫一壶茶,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中
的荷花开了,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有一次和朋友去,两人在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那时我想,这大概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是漂荡着的易拉罐,池畔也无法静静躺着,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到假日的时候,走路都很难不和别人推挤,更别说坐下来喝口茶,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呼啸而过的飞车党,还有带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连欢也不剩了。
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
图片来源:unsplash
赏 析
清欢(节选)
文/林清玄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阕词,苏轼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淡茶,配着春日山
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 文章开头的两段,以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作为引入。用这首词作为文章的引入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清欢”二字就是出自苏轼的这首词,要谈“清欢”,那就点明它的出处,也就是说,作者是读到了这首词,才生发出对“清欢”的思考和感悟的。 其次,以诗词引入,一开端便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奠定了整篇文章典雅的风格和韵味。)
当时所以能深记这阕词,最主要的是爱极了后面这一句,因为试吃野菜的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高贵的价值,或者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 这一部分就是在解释“‘清欢’是什么”,作者在谈自己对“清欢”的理解。那作者是怎样来解释“清欢”的呢?作者首先用一个设问句来给自己心目中的“清欢”下定义——“‘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自问自答,自抒己见。 虽然下了定义,但这个定义毕竟是比较抽象的。所以作者接下来用一个排比句来列举四个具体的举动——“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高贵的价值”、“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比提笼遛鸟更感动”、“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而这些举动,都是“清欢”的具体表现。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从抽象到具体”的写法。)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纳兰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对人生无常所发出的刻骨的感触,也依然能够知悉。
可是清欢就难了!/ ( 这一部分是在讲述“清欢”的好处和难得。作者是怎样写“清欢”的好处呢? 首先,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接着,将“清欢”的境界与其他境界进行对比,在对比中鲜明地显示出“清欢”淡然宁静的特点。小可爱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要描写的人物或现象哦,因为人物或现象会的本质特征会在对比或者比较中表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 这里还引用了很多古代文人的诗词,将其排列起来,使文章富有诗意,又颇具气势。)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有时害怕了那样的油腻,特别嘱咐厨子白煮一个菜,菜端出来时让人吓一跳,因为菜上挤的沙拉比菜还多。
有时没有什么事,心情上只适合和朋友去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总是嘈杂的。
俗世里没有清欢了,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滩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 这部分写的是现代生活与“清欢”的关系。 作者首先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接着就举了四个场景来具体说明现代人失去“清欢”:散步的马路、吃菜的饭馆、朋友相聚的咖啡厅茶室、原本安静洁净的山间海边,这四个场景都已经失去了“清欢”。)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常去的,像阳明山的白云山庄,叫一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叠着的高楼与人欲,自己饮着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像在北投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一个小湖,湖畔有小贩卖功夫茶,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独自开车去,走过石板的小路,叫一壶茶,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中的荷花开了,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有一次和朋友去,两人在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那时我想,这大概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是漂荡着的易拉罐,池畔也无法静静躺着,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到假日的时候,走路都很难不和别人推挤,更别说坐下来喝口茶,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呼
啸而过的飞车党,还有带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连欢也不剩了。
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 ( 这部分写的是作者自己生活中的“清欢”。 这部分是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写自己曾经有过、现在已经失去的“清欢”。曾经可以在山间静静地喝一杯茶,静静地躺一会儿,静静地赏一朵莲,现在却是充斥着人潮、垃圾和噪声。正是在“以前”和“现在”的对比中,表现了“清欢”的消失,也表现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无限惋惜和感慨。最后一句“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道出了无限的叹息和无奈。)
解析
林清玄这篇文章,其实可以说是抒情散文。他以情动人,将自己对于“清欢”的理解和感悟娓娓道来,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喜爱和惋惜。文章最感人的其实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宁静淡然的生活的热爱,其实也就是对“清欢”爱得深沉。
文章的结构也可圈可点,我们今天不妨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结构。
首先,文章以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来引出主题,开启全文。
其次,文章解释了“什么是‘清欢’”(是什么)。
再次,文章揭示了“‘清欢’的好处”(为什么)。
最后,文章说明了“‘清欢’在现代生活中的状况”(怎么样)。
此部分分两个层面来表现“清欢”在现代生活中的消失。第一个层面是比较宏观的,作者举出四个场景来说明现代人失去“清欢”:散步的马路、吃菜的饭馆、朋友相聚的咖啡厅茶室、原本安静洁净的山间海边,这是从总体上概括现代生活中的“清欢”状况。第二个层面是作者结合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来具体地表现“清欢”的消失,从前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到如今的无处可去,这是具体地从个人经历来细致地勾画“清欢”之消逝。
这种从面到点的写法,从总体到局部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在写作中进行借鉴。点面结合,文章叙事才能全面、丰满。
这篇文章虽然只是节选了一部分,但它结构依旧是很清晰的,层层推进,点面结合,很有层次感。所以小可爱们可以好好借鉴一下文章的结构,从而自己写作的时候也能合理布局~
的悄悄话
林清玄《清欢》(节选)的品读就要结束了,我们的确从这篇文章品出了那些人
们不曾留意的“清欢”。然而,相信在“人间有味”的话题底下,可不只有“清欢”能获取一席之地。不知道对于小纸条们来说,人间有味的还有什么咧?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18:5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51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