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其他博物馆、纪念馆

更新时间:2024-03-25 04:09:3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溥韫娱)

其他博物馆、纪念馆

一、 西湖桂斋林则徐读书处

桂斋位于西湖荷亭西北侧,占地2000平方米。1830年林则徐主持重修荷亭时,将亭北的皇华亭改建为李纲祠堂,并为祠堂撰联“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以表达对南宋爱国名相李纲的敬仰之情。林则徐建李纲祠堂时,架三椽,在祠堂前植桂树两株,取名李纲晚年在福州住所的名称“桂斋”。1905年改称“林文忠读书处”。民国18年,斋旁建禁烟亭一座。篆书石刻“林则徐读书处”嵌于桂斋内墙上。1985年整治西湖时,重建桂斋,并列之为市级文保单位。1997年,桂斋重新刷新,桂斋、禁烟亭、荷亭一带被辟为“则徐园”。

二、 阳岐严复纪念馆

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的严复纪念馆于2005年4月8日正式开馆。该馆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以文图的形式展示了严复在阳岐生活的经历,以及离开阳岐后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该纪念馆原为当地的严氏宗祠,建于康熙三十年,乾隆二十九年曾重修,1988年3月由各地严氏宗亲集资修复,并开辟为严复陈列室。2003年起,有关方面投资数万元对宗祠重新修复,并且增加了其中的展品,正式定名为严复纪念馆。

三、 严氏宗祠

福州市盖山镇的阳岐村,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严复的故乡。阳岐村上的“岐阳严氏宗祠”,始建于唐末,清乾隆三年(1738)重修,后屡有修葺。祠占地1000多平米,南向,祠宇三进。严氏而今外迁颇多,分布于祖国大陆各地,以及台湾、美国、日本等地。现代较负声名的有严叔复(严复子)、严倬云(辜振甫妻)及作家严停云等人。

四、 天波园

闽侯县祥谦镇凤港村村南古渡道头江畔,有两棵古榕树(如图),是95年前的(1913年)仲夏,林森先生从异处移植栽下的。当地人常常以这两棵榕树为路标指南,并亲切称为:“王(凤)港渡头榕”。 林公驾鹤随风去,亭榕落鸟客行来。《福州古树史话》、《闽侯名木古树》,均留下记载有林森植榕历史的一笔,现存榕树亦成了一件活化文物。天风浩浩,波光淼淼。为纪念植榕的林森先生,去年,村里有38位乡贤自发集资20多万元,在榕树旁建成一座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林木花园。由原省老领导张家坤敬题园名取号“天波园”(林森原乳名),乡亲们还特意在园里种下棕榈、山茶、桂花、柳树等10多种花草树木,营造了一个供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场所。2008年2月间,时值为纪念林森诞辰140周年、暨中共中央为林森逝世发唁电65周年之际,省、市各界人士、海内外有关领导与学者集聚一堂,就林森生平事迹、思想活动开展了座谈会,还成立福建省林森研究会,拟倡建林森纪念馆事宜等,进一步挖掘林森的史料,融汇成一股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促进两岸密切沟通、携手服务海西建设的动力。

五、 仓山程埔头林森公馆

公馆呈“T”字型,占地380平方米,是座中西合壁的三层洋楼。大门有两米多宽,边上是西洋式石柱,房子内全是木质地板。进入大门内,这里是原来的厅堂,墙壁右下方还保留着原有的壁炉。

厅堂两侧是厢房,门都锁着,从门缝里望进去,里面都是空的,地板上都是灰尘。穿过厅堂,里面还有一道门,上面挂着“利民社区居委会”的牌子。前几年附近拆迁,居委会暂时搬到里面办公。

从左手的木楼梯上楼,在二层和三层中间,都有透亮的窗户,上面还装着当年的铁栅栏,现已经锈迹斑斑。二层和三层全部被隔成一个个房间供人居住,多是程埔头一些拆迁户的过渡房。

六、 辛亥革命纪念馆

馆址为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故居。坐西向东,原有二进厅堂、后花厅、北院南花厅(紫藤书屋)及楼房,居住着林觉民父辈七户族人。1980年林觉民故居仅存第二进厅堂、紫藤书屋和后花园厅,系林觉民夫妇的居室。1982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经过调查核实、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中旬开始,按原样修复,并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于11月9日正式开馆。

厅堂按福州地区传统厅堂复原布置,厅中设供案、供桌,两侧设茶几、座椅;壁上悬挂关羽及张良进履、李固负笈、扬时立雪、仲淹划粥等图画及黑漆描金对联。厅堂两侧厢房则辟为福州辛亥革命史实陈列室,介绍福州辛亥革命前社会情况、当时福州革命团体组织情况、参加辛亥广州起义的福州籍烈士以及福州辛亥光复前后史实,陈列实物、图表、资料共100多件。

后花厅厅堂陈列林觉民烈士事迹,居室则恢复烈士卧室原貌。紫藤书屋辟为辛亥革命仁人志士事迹介绍。

七、 福州市博物馆

福州市博物馆创建于1987年,馆址设在于山大士殿等清代古建筑群中。十多年间,先后举办过“福州地方历史陈列展览”、“福州琉球友好关系史展览”、“福州传世流散文物展览”、“福州茶园南宋墓葬出土文物展览”、“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展览等。馆藏文物除大量字画外,还有古陶瓷、青铜器、玉器、漆器、寿山石雕、丝织品、古木雕和古家具等,计5000多件。

八、 福建省革命历史博物馆

建省革命历史博物馆座落在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鼓山脚下,是福州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占地30亩,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纪念馆建筑有三大特色:第一是她的民族特色,大门采用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牌楼式设计,讲究“天圆地方”;第二是她具有鲜明的福建地方特色,整座纪念馆采用了福建居民永定土楼的圆形设计,这

在全国尚属首创;第三是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纪念馆的外墙采用欧洲柱廊式的古典建筑风格,配以玻璃幕窗和金属花框,显得典雅大方,既具有历史的凝重感又富有现代艺术美感。

大门两旁的水池中耸立两组现代艺术铜雕,分别为“曲折”与“崛起”,象征着福建人民在曲折中奋进,在探索中崛起。左边的曲线造型隐含着无穷的力量,她讲述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全国解放,福建人民坚强不息而又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延伸至右边,崛然而起的造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给人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力感。

来到纪念馆的中心广场,您只要站在土楼式的圆形内广场中心大声说话,就可以把声音传到四周,就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具有神气的魅力。中心广场没有加盖,和大自然溶为一体,您站在这里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应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说法,妙在其中。

九、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北马江海战烈士墓地(福州昭忠祠)为邻。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馆内陈列分为序厅 、船政概览厅、 船政教育厅、 船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

十、 马江海战纪念馆

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限山东麓。该馆设于马尾港昭忠祠内,傍依中法马江海战烈士陵园。祠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有门廊、戏台、享堂,内祀中法马江海战烈士灵位牌。祠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池沼、墓园1500平方米。1949年福建省军区教导队接管祠堂。1962年部队迁出,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接管并修复昭忠祠,对外开放。“文化大革命”中,祠被作为制鞋工厂。陵园被用作水泥预制件工场。1973年建设马尾港后,昭忠祠及墓均被淹没一米左右。1984年由福州文物管理委员会再次收回昭忠祠及马江海战烈士墓园,集中力量修复,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举办中法马江海战专题陈列,展出海战有关文物130件,挂图、图表、照片197幅。观众在参观完陈列后可瞻仰烈士陵园。

十一、 冰心文学馆

冰心文学馆坐落在冰心公园左侧,于1997 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文学馆,为福建省、福州市的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研究冰心的文学成

就和发扬冰心的“爱心”,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投资780万元,

在冰心的故乡长乐建“爱心公园”和“冰心文学馆”。1997年5月主体工程竣工,并正式开放.冰心文学馆占地0.8公顷,由东南大学教授齐康设计,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灰、白色为主要基调。丰富而不落俗套,朴素又不失大方,给人十分清新、典雅、悦目的感觉.冰心文学馆的大门口挂有两块牌子,一是“冰心文学馆”,二是“冰心研究馆”,均赵朴初所书。一层为“大堂”。油光可鉴的花岗石铺地,雪白爽目的涂壁,为举办各类活动和会议提供良好的场所。这里还设有贵宾厅和会客室,装横讲究,设施完备,可以接待外宾和国内的专家、学者。第二层为“展厅”,有大量的照片和实物,展出冰心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每一个参观者,面对着这丰富的展品,莫不肃然起敬。与“展厅”同样重要的是“冰心实物珍藏室”,珍藏着大量冰心的手稿、版本及其他的实物。是学习冰心最好的地方。第三、四层为“冰心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冰心的文学品格和冰心的爱心。可以接待100位左右国内外专家、学者,并可举办小型的研究会议。此外,冰心文学馆还有办公系统建筑,共有12间办公室,2间小会议室,1间大会议室以及厨房、餐厅、客房等等。院内一个大天井,种花植树,假山垒趣,绿草成茵,是一个良好的文学创作环境。

十二、 郑和史迹陈列馆

郑和公园与郑和史迹陈列馆位于长乐市区中心,原名"南山公园",始建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园内有宋政和七年(1117年)建的,历经三次地震巍然屹立的"圣寿宝塔";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重修宝塔,并改名为"三峰塔",又在塔前建"天妃宫",为船队官员祈报和谢神之处。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长乐市政府拨款在毁于抗日战争的原"天妃宫"旧址上新建郑和史迹陈列馆,公园亦改为"郑和公园"。馆藏珍贵文物"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系郑和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第七次下西洋船队在长乐候风时所立,碑身高1.33米,宽0.78米,厚0.16米,座高0,29米。碑文楷书计1177字,详载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间,郑和前六次下西洋经过与第七次下西洋任务,是研究我国明代海外交通史及中外交往史的重要实物史料。三峰塔与郑和碑均为省级保护文物。

陈列馆大门上金字闪光的匾额,是由叶飞题书的,大屏风画的是郑和率师下西洋的史实。正厅内立郑和半身塑像,高1米多。《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碑文上记载"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余由舟师累驻于斯,伺风开洋,乃于永乐十年奏建,以为官军祈报之所,既严且整"。这块碑石和抗战时期转移南平寄藏的铜钟(俗称郑和钟)都是郑和亲立的历史文物。

宽敞的厅堂,以郑和史迹展览为内容,分为"序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郑和下西洋与航海基地福建"、"伟大的成就、深远的影响"4个部分。展品有铜钟、宝船、航海图等复制品及其他有关的文物、图片。项南撰写的《纪念郑和下西洋》,还有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学术讨论会之后出版的《郑和与福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论文集》等书籍也在此展出。

楼上还有展出我国部分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从辽宁于涛隶书,宁夏马学智草书,上海王个 篆书,广东陈遇荣楷书,江苏费新我行书,到闽中书法家潘主兰、朱棠溪、赵玉林、萧心涛等。的书法作品,各呈艺术的风采。

本文发布于:2024-03-25 04:0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23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福州   冰心   纪念馆   文物   船政   西洋   厅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