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苹果的香味》

更新时间:2024-03-23 19:56:5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臧慧芬)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011高考作文——《苹果的香味》

6月7号中午就把题目敲到了空间里。但是却兴趣缺缺没有继续进行下去。

之前有人说辽宁卷的作文题目是《如何看待高晓松醉酒驾车案》,我当时就无与伦比的湿了,但后来公布了高考作文之后发现不是想象中那么难的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其实看完这一段材料或者说这一则寓言我实在困惑了好久。我困惑于出题目的老师他渴望我们写作文时的立意。我暗自揣测,按照老师的想法,这则材料中的学生该分为四种,第一种便是一群随波逐流无法坚持自己立场的学生们;第二种则是面对许多有着不同意见的同伴却敢于坚持自己立场的学生;第三种是不但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且善于发现勇于提出自己疑问的学生;第四种则该有两种看法,其一为他真的感冒了能够诚实的说明真相的学生,其二则为没有感冒也发现了苹果的问题却没有指出的学生。但我觉得应该还有另外一种:第一个说出苹果好香的极擅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的学生。分析过这一则材料我不得不说,出题的老师实在是太照顾辽宁的考生们了,短短的一则材料便可以开发出如此多的立意与角度,随之而来的便是我的疑惑,这材料如此霸气是哪里找来的?于是在网上一搜,找到了,原文如下:

苏格拉底的学生,曾经向他请教怎样才能获得真知。苏格拉底用手指着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气中的味道。”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到:“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芬芳的味道呢?”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说:“我闻到了,是苹果香味儿!”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从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叮嘱:“你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下空气中的气味。”

稍后,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嗅一下苹果。这一次,除了一位学生外,其他同学都举起了手。那位没有举手的同学,左顾右盼后,也匆忙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外观足以乱真的假苹果,其实什么味道也没有!”

然后我笑了。果然出题的老师无比照顾考生们啊。如果按照原来的寓言来出题,作文立意无外乎便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当然也不外乎会有些人才们发掘其中的偏门题目比如说眼见不一定为实之类之类的题目。但是经过出题老师的略微删减与改动,嗖的一下多出了至少3个主要立意,其中偏门立意更是无法估量。

如果让我来写这篇作文的话,按照我的惯例应该是要发掘其中偏门的立意的。比如我现在想到的就是——处世之道。我们不妨将这个小故事自己发散的想象下去。这位哲学家老师一定会表扬第二位学生,因为他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也会表扬第三位学生,因为他不但能够坚定立场,还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这两位学生也一定很骄傲,但是他们会遭到其他学生的妒忌,特别是第一个说出苹果好香的学生的嫉恨,他们让他落了面子。而第四位学生则会得到其他学生的友谊,特别是第一位,因为他不但隐晦的表明了自己没有闻到苹果的香味却又没驳了其他人的面子。而作为第一位学生,在未来一定会是某些手握大权身居高位的一些人眼前的红人,他善于拍马屁。这样我们不难想象第一位学生的未来,你懂得溜须拍马却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腹中空空,那么你虽然是大人物眼前的红人,但却始终没有实权可握,今天人家高兴可能打赏你个职位,明天不高兴就可能砍了你的脑袋;第二位学生,既然你刚正不阿什么事都敢说就怪不得身居高位的人要铲除你,毕竟这些大人物面前还有第一位学生煽风点火,毕竟类似唐太宗的人不常有;而第三位学生,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如此优秀又不懂得内敛,那么为了不让你功高盖主,某些人是不会给你展现才华的机会的,毕竟类似刘皇叔的人不常有;至于第四位学生,你不缺才华,而又懂得韬光养晦,恭喜你,看看司马懿你就明白了。所谓处世之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不可失,圆亦要留。

由于我已经高考两年了,实在没有心情去结结实实的把这篇作文写出来,大概的写出立意与出处,也就算了。不知道如果我真的写了这么一篇作文,会不会被打个不及格的分数抑或是50几分。高考,始终是我们人生上不可摧毁的一道痕迹,对有些人来说是重要的一部分,对有些人来说则是无法消除的伤疤。

谨以此文,纪念高考失败两周年,纪念我这已经匆匆逝去的两载岁月。

2011-6-9 夜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19:5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07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苹果   没有   材料   老师   出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