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汤泽光)
水龙吟 · 咏笛材
作者:苏轼 朝代:宋 类型:词
水龙吟 · 咏笛材【原文】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辜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水龙吟 · 咏笛材【翻译文】
楚山长长的蕲竹如云彩遍布,特异的竹子清秀,髙出众多树木之天外。笛竹如长细的龙须一半在挥动,如凤凰的胸脯微微突起,如美人的肌体匀称满布。笛音如江南树木稀疏,如云梦雨后开晴,如月明星稀,微风吹拂。自从蔡邕离世,桓伊仙逝,谁知空自寂寞,辜负了多少岁月。
听说岭南太守后堂深院,吹笛歌女非常娇美灵巧,在花饰窗下演奏,《梁州》曲刚刚奏完,《霓裳羽衣曲》馀音未了。笛声包含着徵调和宫调,流荡着商调和羽调,最后一声飘入云彩、树梢间。为了赵使君洗净污浊之气,我送你一曲《霜天晓角》。
水龙吟 · 咏笛材【评析】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下阕忆写赵晦之吹笛侍儿的吹笛才能。此词虽为赠乐妓之作,却无香软丽蜜之态,反而借描写乐妓歌舞而追髙溯远,自抒情怀。以景起兴,景事融合,由近及远,巧妙化用史事,使词篇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情趣。
水龙吟 · 咏笛材【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据说,《水龙吟令》最早为北齐一组古琴曲,《北齐书·卷二十九·郑述祖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同时,汉马南郡《长笛赋》云:「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故人亦以龙吟喻笛声,如南朝梁·刘孝先《咏竹》诗:「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北周·庾(Yǔ)开府《对酒诗》:「惟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入唐,君王出行有仪仗鼓吹,所奏乐曲有《龙吟声》。《新唐书·卷二十三下·〈仪卫下·大驾卤簿鼓吹〉》:「大驾卤簿鼓吹,分前后二部。……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铙吹,四大横吹,五小横吹,总七十五曲。……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钲小鼓、长鸣、中呜。扛鼓十曲:……大鼓十五曲,严用三曲:……小鼓九曲:……皆以为严、警,其一上马用之。长鸣一曲三声:一《龙吟声》,二《彪吼声》,三《河声》。中鸣一曲三声:……」《龙吟声》为出行中吹打之仪仗乐。而宫中娱乐时,亦有类似之笛曲,李太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中)》:「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杜少陵《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除宫廷乐外,唐民间亦流传一种击打乐《龙吟歌》。中唐时,李长吉作《假龙吟歌》,歌为杂
言,前半四言,后半七言,全用仄声押韵,韵字则入声与上声交替,语言亦奇崛险怪,用诸奇喻写龙吟声。假者,假借也,藉龙吟歌作杂言歌词。唐乐曲名虽有「龙吟」而无「水」字,但唐人理念中,龙与水密不可分,故唐人亦多以龙吟喻水声。如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晚唐张承吉《题李渎山居玉潭》诗用「一听夜龙吟」喻潭水声。另,《易经》云:「云从龙,风从虎。」故以龙吟云起,虎啸风生。每逢旱时,君王便下诏祈雨。唐玄宗时尝诏修龙坛、龙堂,以供祭雨。由唐俗知,龙与水不分,故《龙吟声》或《龙吟歌》应衍《水龙吟》之曲名曲调。对于词名之源,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三》谓本于太白诗「笛奏龙吟水」,而陈元龙《〈片玉集〉注·卷十》谓本于长吉诗「雌龙怨吟寒水光」。对于最早用此调填词者,一说唐末五代时道士吕洞宾,而《历代诗馀·卷七十四》谓柳耆卿;一说为东坡。《词律》《钦定词谱》均列此调,所举体格颇繁。《词谱》共列二十五体,并谓「此调句读最为参差,今分立二谱」。一谱为起句七字、次句六字者,以东坡《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为正体,双调百二字;一谱为起句六字、次句七字者,以秦少游《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为正体。又,《髙丽史·乐志》所录无名氏《水龙吟慢·玉皇金阙长春》词,虽亦为双调百二字,然句读韵律与苏词、秦词迥异,名《水龙吟慢》。兹以历来传诵苏辛两家之作为准。百二字,前后阕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水龙吟》的异名亦多,如少游词有「小楼连苑横空」句,故名《小楼连苑》;吴七郡王词结句为「片片是,丰年瑞」,故别名《丰年瑞》;方味道《寿赵丞相》词结句为「长是伴,庄椿岁」,故亦名《庄椿岁》;欧阳文忠词「缕金裙窣轻纱」,名《鼓笛慢》;史梅溪词名《龙吟曲》等。
咏笛材:傅子立注:「公旧序云:『时太守闾丘公显已致仕,居姑苏。后房懿卿者,甚有才色,因赋此诗。』一云:『赠赵晦之。』」元延祐本题作「赠赵晦之吹笛侍儿。」盖本傅注之「一云」。毛本题作「岭南太守闾丘公显致仕居姑苏,东坡每过必留连,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其重之如此。一日,出其后房佐酒,有懿卿者,甚有才色,善吹笛,因作《水龙吟》赠之。」龙榆生校:「案:此说出《鹤林玉露》。」刘尚荣按:「《鹤林玉露》之说固不可信也。」又按:「『赠赵晦之』句乃傅子立校语。此句之前『公旧序』云云为傅本题注,原与词题『咏笛材』连属,致使题、注、校混合淆乱。」
楚山:傅子立注:「今蕲(Qí)州笛材,故楚地也。」刘尚荣按:「白乐天《寄李蕲州》诗自注:『蕲州出好笛并薤(xiè)叶簟(diàn)。』见《白氏长庆集·卷三十四》。」
「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句:傅子立注:「笛制取良簳(gǎn)通洞之,若于首颈处,则存一节,节间留纤枝,剪而束之,节以下若膺处则微涨,而全体皆要匀净。若《汉书》所谓『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审如是,然后可制。故能远可通灵达微,近可以写情畅神。谓之『龙须』、『凤膺』、『玉肌』,皆取其美好之名也。」刘尚荣按:「『汉书』云云见《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远可通灵达微,近可以写情畅神』句见晋伏玄度《长笛赋》。」
「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句:傅子立注:「善吹笛者,必俟气肃天清,风微月亮,聊作一二弄,遂臻其妙。」龙榆生笺:「《汉书·诸侯王年表》:『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初学记》:『淮南道者,《禹贡》扬州之域。又得荆州之东界,自淮以南,略江而西,尽其地也。』曹子建《与吴质书》:『伐云梦之竹以为笛。』《周礼·职方氏》:『荆州,其泽薮曰云瞢。』瞢,模红切,与『梦』同。《一统志》:『云梦泽在天门县西。』《寰宇记》:『竟陵城西大泽,即古云梦。』」风袅,龙本作「风袅」。
中郎:傅子立注:「蔡邕初避难江南,宿于柯亭之馆,以竹为椽。邕仰而盼之曰:『此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绝,历代传之至于今。邕尝为中郎将。」刘尚荣按:「事详《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笛〉》引晋伏玄度《长笛赋·序》,原文『盼』作『眄』。」龙榆生笺引傅注:「案《后汉书》注引张骘《文士传》曰:『邕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髙迁亭,见屋椽竹东间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伏玄度《长笛赋·序》云:『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也。』与傅注微异。傅或别有所本。」
桓伊:南宋·张荃翁《贵耳集·卷下》引此词作「将军」。傅子立注:「晋桓伊善音乐,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徽之素不与伊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刘尚荣按引《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龙榆生笺引《晋书·卷八十一·〈桓宣传·(族子)桓伊传〉》:「(桓)伊字叔夏,……性谦素,……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辜负:龙本作「孤负」。
绿珠:傅子立注:「绿珠,石崇家妓名也,素善吹笛。」刘尚荣按:「《世说新语·仇隙》注引干令升《晋纪》曰:『石崇有妓人绿珠,美而工笛。』《晋书·卷三十三·〈石苞传·(子)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
「《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句:傅子立注:「《杨妃外传》:『《梁州》乃开元间西凉所献之曲也。其词则贵妃为之。天宝初,罗公远侍明皇中秋宴,公远奏曰:「陛下能从臣月宫游乎。」命取桂枝杖,向空掷之,为大桥,色如白金。上同行数十里,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仙女数百,素衣飘然,舞于广庭中。上问:「此为何曲?」曰:「《霓裳羽衣曲》也。」上密记其声节。及回,即喻伶人,象其音调,制为《霓裳羽衣》之曲。』『初遍』者,今乐府诸大曲,凡数十解,于攧前则有排遍,攧后则有延遍。此谓之『初遍』,岂非『排遍』之首谓乎?」刘尚荣按:「事详《类说·卷一》、《类说·卷二十七》引《杨妃外传》、《逸史》。」龙榆生案:「傅说与《碧鸡漫志》所言微异。又今本《太真外传》无『《梁州词》乃贵妃所作』之说。」《梁州》初遍,《贵耳集·卷下》引此词作「《凉州》初试」。按《东坡外集》亦作「《凉州》」。用作乐曲名称,「梁」与「凉」通。
「嚼徵含宫,泛商流羽」句:傅子立注:「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刘尚荣按:「《文选·卷四十五》『人』下有『而已』。」
云杪:傅子立注:「诸乐器中,唯笛有穿云裂石之声。」
《霜天晓》:龙榆生笺:「曲名有《霜天晓角》。」
水龙吟 · 咏笛材【赏析】
上阕描绘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开头两句,以景起兴,大赞「楚山修竹」,「异材秀出」。字面上写竹材修长髙大,实写楚地人才济济。紧接着用排比句,进一步写蕲州的笛竹早已闻名于世,「异材秀出」,「能远可通灵达微,近可写情畅神,谓之龙须凤膺玉肌,皆取其美好之名也。」(傅薦可《东坡纪年录》注)韩愈也有「蕲州竹笛天下知」(《郑群赠簟》)的赞誉。第六、七、八句用对偶句和联合词组句,承上一转,由写竹笛而进人到写东坡所赠的笛声词中彷彿发出的笛音:如树影疏,如雨后晴,如月亮明,如微风拂,听觉、视觉、触觉三者通感,富有感染力。最后四句,引用古音乐家故事,登髙溯远,怀古伤今。「发声嘹亮」(干令升《搜神记》)的蔡邕笛音停息了;「江左第一」(《晋书·桓伊传》)的桓伊笛音消失了,乐坛寂寞,不知白白流走了多少岁月。「知辜负,秋多少?」让后人去伤今。这一过阕句,为下阕进入主题作了深厚的铺垫。
下阕由近及远,忆写赵晦之吹笛侍儿的吹笛才能。开头三句,点明此词所要赠的主要对象,即赵守后堂深院两位蔡邕式的娇美灵巧的「吹笛侍儿」。接着六句,描写「吹笛侍儿」的整个演奏过程和演技的髙妙效果。开始,在花饰窗下吹奏。刚刚吹奏完《梁州吟》曲,继回荡起《霓裳羽衣曲》,广阔空间流动着徵、商、宫、羽四音,最后一音如云飘。「嚼」、「含」、「泛」、「流」四字,效果逼真,「奇声独绝」,从她们的轻笛妙曲中获得最优美的艺术享受。最后三句点题,向赵晦之发出祝愿:愿你清爽优游,安土忘怀,我仅以《霜天晓角》献上,以补「吹笛侍儿」演奏时「角」音之不强。这实为肺腑之言,催人泪下。
全词围绕「竹」、「楚山修竹」、竹笛、「吹笛侍儿」,以景起兴,景事融合,由近及远。名为写楚竹,实为写楚人;名为借古喻事,实为借事伤今。怀念赵晦之的友情,文赞美了「吹笛侍儿」的髙超技艺。「知
孤负,秋多少?」字里行间难免流露出对某些中华传统文化白白流逝而伤感。但从词的整体来看,虽然点化引用了许多史事,但不为事实所局限。「清丽舒徐,髙出人表」,「曲尽咏笛之妙」,使词篇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情趣。
水龙吟 · 咏笛材【辑评】
宋·张荃翁《贵耳集·卷下》:东坡《水龙吟》咏笛词,传有八字谥:「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于林」,此笛之质也;「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此笛之状也;「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此笛之时也;「自中郎不见,将军去后,知孤负、秋多少」,此笛之事也。「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此笛之人也;「绮窗学弄,《凉州》初试,《霓裳》未了」,此笛之曲也;「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时云杪」,此笛之音也;「为史君洗尽,蛮烟瘴雨,作《霜天晓》」,此笛之功也。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五音已用其四,唯少一「角」字。末句作「《霜天晓》」,歇后一「角」字。
宋·孔毅父《孔氏谈苑》:其词甚美,云:「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日斜风袅。」又云:「自桓伊不见,中郎去后,知孤负秋多少。」断章云:「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清霜晓。」
宋·曾达臣《独醒杂志》:东坡《水龙吟》笛词,髙云翔云,后之笺释者,独谓「楚山修竹如云」,是蕲州出笛竹,至「异材秀出千林表」之语,不知是东坡叙取材法也。凡竹,林生,后长者必过前竹,其不能过者多死。一林内特一竹可材,远而望之,或伐数十百竿,错乱不可识。蔡岂仰视柯亭椽得奇材,不待如此求之,而邕后无至鉴,独有此法可求耳。
宋·张侃《拙轩词话》:孙仲益为锡山费茂和说苏文忠公《水龙吟》,曲尽咏笛之妙,其词曰:「楚山修竹如云,异林秀出千林表」,笛之地也。「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绿肌匀绕」,笛之材也。「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笛之时也。「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辜负,秋多少」,笛之怨也。「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笛之人也。「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笛之曲也。「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笛之声也。「为使君洗尽,蛮烟瘴雨,作《霜天晓》」,笛之功也。
宋·张玉田《词源》: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咏闻笛,又如《过秦楼》、《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丽舒徐,髙出人表。
明·卓蕊渊《古今词统》:百馀字,堪与马南郡《长笛赋》抗衡。
清·先著《词洁》:非无字面芜累处,然丰骨毕竟超凡。玉田云:「清丽舒徐」,末敢轻议也。
近代·俞乐静《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上阕「龙须」三句形容尽致,「木落」三句咏笛而兼状景物,中郎桓伊,更悠然怀友,可谓句意并到。结句一奏霜天之曲,瘴雨蛮风,一时尽扫,见笛韵之髙也。
作者苏轼的简介
苏轼 - [宋] -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
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繁體版
作者:蘇軾 朝代:宋
類型:詞
水龍吟 · 詠笛材【原文】
楚山修竹如雲,異材秀出千林表。龍鬚半剪,鳳膺微漲,玉肌勻繞。木落淮南,雨晴雲夢,月明風裊。自中郎不見,桓伊去後,知辜負、秋多少。
聞道嶺南太守,後堂深、緑珠嬌小。綺窗學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宮,泛商流羽,一聲雲杪。爲使君洗盡,蠻風瘴雨,作《霜天曉》。
水龍吟 · 詠笛材【翻譯文】
楚山長長的蘄竹如雲彩遍佈,特異的竹子清秀,髙出衆多樹木之天外。笛竹如長細的龍鬚一半在揮動,如鳳凰的胸脯微微突起,如美人的肌體勻稱滿布。笛音如江南樹木稀疏,如雲夢雨後開晴,如月明星稀,微風吹拂。自從蔡邕離世,桓伊仙逝,誰知空自寂寞,辜負了多少歲月。
聽說嶺南太守後堂深院,吹笛歌女非常嬌美靈巧,在花飾窗下演奏,《梁州》曲剛剛奏完,《霓裳羽衣曲》餘音未了。笛聲包含着徵調和宮調,流蕩着商調和羽調,最後一聲飄入雲彩、樹梢間。爲了趙使君洗淨污濁之氣,我送你一曲《霜天曉角》。
水龍吟 · 詠笛材【評析】
這首詞的上闋片描繪楚山修竹,以竹隱喻人;下闋憶寫趙晦之吹笛侍兒的吹笛才能。此詞雖爲贈樂妓之作,卻無香軟麗蜜之態,反而借描寫樂妓歌舞而追髙溯遠,自抒情懷。以景起興,景事融合,由近及遠,巧妙化用史事,使詞篇產生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情趣。
水龍吟 · 詠笛材【注釋】
水龍吟:詞牌名。據説,《水龍吟令》最早爲北齊一組古琴曲,《北齊書·巻二十九·鄭述祖傳》:「述祖能鼓琴,自造《龍吟十弄》,云嘗夢人彈琴,寤而寫得。當時以爲絶妙。」同時,漢馬南郡《長笛賦》云:「近世羌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吟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故人亦以龍吟喩笛聲,如南朝梁·劉孝先《詠竹》詩:「誰能製長笛,當爲吐龍吟。」北周·庾(Yǔ)開府《對酒詩》:「惟有龍吟笛,桓伊能獨吹。」入唐,君王出行有儀仗鼓吹,所奏樂曲有《龍吟聲》。《新唐書·巻二十三下·〈儀衞下·大駕鹵簿鼓吹〉》:「大駕鹵簿鼓吹,分前後二部。……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鐃吹,四大橫吹,五小橫吹,總七十五曲。……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鉦小鼓、長鳴、中嗚。扛鼓十曲:……大鼓十五曲,嚴用三曲:……小鼓九曲:……皆以爲嚴、警,其一上馬用之。長鳴一曲三聲:一《龍吟聲》,二《彪吼聲》,三《河聲》。中鳴一曲三聲:……」《龍吟聲》爲出行中吹打之儀仗樂。而宮中娛樂時,亦有類似之笛曲,李太白《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中)》:「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杜少陵《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詩:「晚來橫吹好,泓下亦龍吟。」除宮廷樂外,唐民間亦流傳一種擊打樂《龍吟歌》。中唐時,李長吉作《假龍吟歌》,歌爲雜言,前半四言,後半七言,全用仄聲押韻,韻字則入聲與上聲交替,語言亦奇崛險怪,用諸奇喩寫龍吟聲。假者,假借也,藉龍吟歌作雜言歌詞。唐樂曲名雖有「龍吟」而無「水」字,但唐人理念中,龍與水密不可分,故唐人亦多以龍吟喩水聲。如李太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巓」。晚唐張承吉《題李瀆山居玉潭》詩用「一聽夜龍吟」喩潭水聲。另,《易經》云:「雲從龍,風從虎。」故以龍吟雲起,虎嘯風生。每逢旱時,君王便下詔祈雨。唐玄宗時嘗詔修龍壇、龍堂,以供祭雨。由唐俗知,龍與水不分,故《龍吟聲》或《龍吟歌》應衍《水龍吟》之曲名曲調。對於詞名之源,毛稚黃《塡詞名解·巻三》謂本於太白詩「笛奏龍吟水」,而陳元龍《〈片玉集〉注·巻十》謂本於長吉詩「雌龍怨吟寒水光」。對於最早用此調塡詞者,一説唐末五代時道士呂洞賓,而《歴代詩餘·巻七十四》謂柳耆卿;一説爲東坡。《詞律》《欽定詞譜》均列此調,所舉體格頗繁。《詞譜》共列二十五體,並謂「此調句讀最爲參差,今分立二譜」。一譜爲起句七字、次句六字者,以東坡《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爲正體,雙調百二字;一譜爲起句六字、次句七字者,以秦少游《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爲正體。又,《髙麗史·樂志》所録無名氏《水龍吟慢·玉皇金闕長春》詞,雖亦爲雙調百二字,然句讀韻律與蘇詞、秦詞迥異,名《水龍吟慢》。茲以歴來傳誦蘇辛兩家之作爲準。百二字,前後闋各四仄韻。又第九句第一字幷是領格,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水龍吟》的異名亦多,如少游詞有「小樓連苑橫空」句,故名《小樓連苑》;呉七郡王詞結句爲「片片是,豐年瑞」,故別名《豐年瑞》;方味道《壽趙丞相》詞結句爲「長是伴,
莊椿歳」,故亦名《莊椿歳》;歐陽文忠詞「縷金裙窣輕紗」,名《鼓笛慢》;史梅溪詞名《龍吟曲》等。
詠笛材:傅子立注:「公舊序云:『時太守閭丘公顯已致仕,居姑蘇。後房懿卿者,甚有才色,因賦此詩。』一云:『贈趙晦之。』」元延祐本題作「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蓋本傅注之「一云」。毛本題作「嶺南太守閭丘公顯致仕居姑蘇,東坡每過必留連,嘗言:『過姑蘇,不遊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其重之如此。一日,出其後房佐酒,有懿卿者,甚有才色,善吹笛,因作《水龍吟》贈之。」龍楡生校:「案:此説出《鶴林玉露》。」劉尚榮按:「《鶴林玉露》之説固不可信也。」又按:「『贈趙晦之』句乃傅子立校語。此句之前『公舊序』云云爲傅本題注,原與詞題『詠笛材』連屬,致使題、注、校混合淆亂。」
楚山:傅子立注:「今蘄(Qí)州笛材,故楚地也。」劉尚榮按:「白樂天《寄李蘄州》詩自注:『蘄州出好笛並薤(xiè)葉簟(diàn)。』見《白氏長慶集·巻三十四》。」
「龍鬚半剪,鳳膺微漲,玉肌勻繞」句:傅子立注:「笛製取良簳(gǎn)通洞之,若於首頸處,則存一節,節間留纖枝,剪而束之,節以下若膺處則微漲,而全體皆要匀淨。若《漢書》所謂『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審如是,然後可製。故能遠可通靈達微,近可以寫情暢神。謂之『龍鬚』、『鳳膺』、『玉肌』,皆取其美好之名也。」劉尚榮按:「『漢書』云云見《漢書·巻二十一·律暦志》。『遠可通靈達微,近可以寫情暢神』句見晉伏玄度《長笛賦》。」
「木落淮南,雨晴雲夢,月明風裊」句:傅子立注:「善吹笛者,必俟氣肅天淸,風微月亮,聊作一二弄,遂臻其妙。」龍楡生箋:「《漢書·諸侯王年表》:『北界淮瀕,略廬、衡爲淮南。』《初學記》:『淮南道者,《禹貢》揚州之域。又得荊州之東界,自淮以南,略江而西,盡其地也。』曹子建《與呉質書》:『伐雲夢之竹以爲笛。』《周禮·職方氏》:『荊州,其澤藪曰雲瞢。』瞢,模紅切,與『夢』同。《一統志》:『雲夢澤在天門縣西。』《寰宇記》:『竟陵城西大澤,卽古雲夢。』」風裊,龍本作「風嫋」。
中郎:傅子立注:「蔡邕初避難江南,宿於柯亭之館,以竹爲椽。邕仰而盼之曰:『此良竹也。』取以爲笛,奇聲獨絶,歴代傳之至於今。邕嘗爲中郎將。」劉尚榮按:「事詳《藝文類聚·巻四十四·〈樂部四·笛〉》引晉伏玄度《長笛賦·序》,原文『盼』作『眄』。」龍楡生箋引傅注:「案《後漢書》注引張騭《文士傳》曰:『邕告呉人曰:「吾昔嘗經會稽髙遷亭,見屋椽竹東間第十六可以爲笛。取用果有異聲。」』伏玄度《長笛賦·序》云:『柯亭之觀,以竹爲椽。邕取爲笛.奇聲獨絶也。』與傅注微異。傅或別有所本。」
桓伊:南宋·張荃翁《貴耳集·巻下》引此詞作「將軍」。傅子立注:「晉桓伊善音樂,爲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師,泊舟靑溪側。徽之素不與伊相識。伊於岸上過,船中客稱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爲我一奏。』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床,爲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劉尚榮按引《世説新語·任誕》:「王子猷出都,尙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爲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卽便回下車,踞胡床,爲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龍楡生箋引《晉書·巻八十一·〈桓宣傳·(族子)桓伊傳〉》:「(桓)伊字叔夏,……性謙素,……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爲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師,泊舟靑溪側。素不與徽之相識。伊於岸上過,船中客稱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爲我一奏。』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床,爲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辜負:龍本作「孤負」。
緑珠:傅子立注:「緑珠,石崇家妓名也,素善吹笛。」劉尚榮按:「《世説新語·仇隟》注引干令升《晉紀》曰:『石崇有妓人緑珠,美而工笛。』《晉書·巻三十三·〈石苞傳·(子)石崇傳〉》:『崇有妓曰緑珠,美而艶,善吹笛。』」
「《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句:傅子立注:「《楊妃外傳》:『《梁州》乃開元間西涼所獻之曲也。其詞則貴妃爲之。天寶初,羅公遠侍明皇中秋宴,公遠奏曰:「陛下能從臣月宮遊乎。」命取桂枝杖,向空擲之,爲大橋,色如白金。上同行數十里,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宮也。」仙女數百,素衣飄然,舞於廣庭中。上問:「此爲何曲?」曰:「《霓裳羽衣曲》也。」上密記其聲節。及回,卽喩伶人,象其音調,製爲《霓裳羽衣》之曲。』『初遍』者,今樂府諸大曲,凡數十解,於攧前則有排遍,攧後則有延遍。此謂之
『初遍』,豈非『排遍』之首謂乎?」劉尚榮按:「事詳《類説·巻一》、《類説·巻二十七》引《楊妃外傳》、《逸史》。」龍楡生案:「傅説與《碧鷄漫志》所言微異。又今本《太眞外傳》無『《梁州詞》乃貴妃所作』之説。」《梁州》初遍,《貴耳集·巻下》引此詞作「《涼州》初試」。按《東坡外集》亦作「《涼州》」。用作樂曲名稱,「梁」與「涼」通。
「嚼徵含宮,泛商流羽」句:傅子立注:「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劉尚榮按:「《文選·巻四十五》『人』下有『而已』。」
雲杪:傅子立注:「諸樂器中,唯笛有穿雲裂石之聲。」
《霜天曉》:龍楡生箋:「曲名有《霜天曉角》。」
水龍吟 · 詠笛材【賞析】
上闋描繪楚山修竹,以竹隱喩人。開頭兩句,以景起興,大贊「楚山修竹」,「異材秀出」。字面上寫竹材修長髙大,實寫楚地人才濟濟。緊接著用排比句,進一步寫蘄州的笛竹早已聞名於世,「異材秀出」,「能遠可通靈達微,近可寫情暢神,謂之龍須風膺玉肌,皆取其美好之名也。」(傅薦可《東坡紀年録》注)韓愈也有「蘄州竹笛天下知」(《鄭群贈簟》)的贊譽。第六、七、八句用對偶句和聯合詞組句,承上一轉,由寫竹笛而進人到寫東坡所贈的笛聲詞中彷彿發出的笛音:如樹影疏,如雨後晴,如月亮明,如微風拂,聽覺、視覺、觸覺三者通感,富有感染力。最後四句,引用古音樂家故事,登髙溯遠,懷古傷今。「發聲嘹亮」(干令升《搜神記》)的蔡邕笛音停息了;「江左第一」(《晉書·桓伊傳》)的桓伊笛音消失了,樂壇寂寞,不知白白流走了多少歲月。「知辜負,秋多少?」讓後人去傷今。這一過闋句,爲下闋進入主題作了深厚的鋪墊。
下闋由近及遠,憶寫趙晦之吹笛侍兒的吹笛才能。開頭三句,點明此詞所要贈的主要對象,即趙守後堂深院兩位蔡邕式的嬌美靈巧的「吹笛侍兒」。接著六句,描寫「吹笛侍兒」的整箇演奏過程和演技的髙妙效果。開始,在花飾窗下吹奏。剛剛吹奏完《梁州吟》曲,繼回蕩起《霓裳羽衣曲》,廣闊空間流動著徵、商、宮、羽四音,最後一音如雲飄。「嚼」、「含」、「泛」、「流」四字,效果逼眞,「奇聲獨絶」,從她們的輕笛妙曲中獲得最優美的藝術享受。最後三句點題,嚮趙晦之發出祝願:願你清爽優遊,安土忘懷,我僅以《霜天曉角》獻上,以補「吹笛侍兒」演奏時「角」音之不強。這實爲肺腑之言,催人淚下。
全詞圍繞「竹」、「楚山修竹」、竹笛、「吹笛侍兒」,以景起興,景事融合,由近及遠。名爲寫楚竹,實爲寫楚人;名爲藉古喩事,實爲藉事傷今。懷念趙晦之的友情,文贊美了「吹笛侍兒」的髙超技藝。「知孤負,秋多少?」字裏行間難免流露出對某些中華傳統文化白白流逝而傷感。但從詞的整體來看,雖然點化引用了許多史事,但不爲事實所局限。「清麗舒徐,髙出人表」,「曲盡詠笛之妙」,使詞篇産生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情趣。
水龍吟 · 詠笛材【輯評】
宋·張荃翁《貴耳集·巻下》:東坡《水龍吟》詠笛詞,傳有八字諡:「楚山修竹如雲,異材秀出於林」,此笛之質也;「龍鬚半翦,鳳膺微漲,玉肌勻繞」,此笛之狀也;「木落淮南,雨晴雲夢,月明風裊」,此笛之時也;「自中郎不見,將軍去後,知孤負、秋多少」,此笛之事也。「聞道嶺南太守,後堂深、緑珠嬌小」,此笛之人也;「綺窗學弄,《涼州》初試,《霓裳》未了」,此笛之曲也;「嚼徵含宮,泛商流羽,一時雲杪」,此笛之音也;「爲史君洗盡,蠻煙瘴雨,作《霜天曉》」,此笛之功也。嚼徵、含宮、泛商、流羽,五音已用其四,唯少一「角」字。末句作「《霜天曉》」,歇後一「角」字。
宋·孔毅父《孔氏談苑》:其詞甚美,云:「木落淮南,雨晴雲夢,日斜風裊。」又云:「自桓伊不見,中郎去後,知孤負秋多少。」斷章云:「爲使君洗盡,蠻風瘴雨,作清霜曉。」
宋·曾達臣《獨醒雜志》:東坡《水龍吟》笛詞,髙雲翔雲,後之箋釋者,獨謂「楚山修竹如雲」,是蘄州出笛竹,至「異材秀出千林表」之語,不知是東坡敍取材法也。凡竹,林生,後長者必過前竹,其不能過者多死。一林內特一竹可材,遠而望之,或伐數十百竿,錯亂不可識。蔡豈仰視柯亭椽得奇材,不待如此求之,而邕後無至鑑,獨有此法可求耳。
宋·張侃《拙軒詞話》:孫仲益爲錫山費茂和説蘇文忠公《水龍吟》,曲盡詠笛之妙,其詞曰:「楚山修竹如雲,異林秀出千林表」,笛之地也。「龍須半翦,鳳膺微漲,綠肌勻繞」,笛之材也。「木落淮南,雨晴雲夢,月明風裊」,笛之時也。「自中郎不見,桓伊去後,知辜負,秋多少」,笛之怨也。「聞道嶺南太守,後堂深,綠珠嬌小」,笛之人也。「綺窗學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笛之曲也。「嚼徵含宮,泛商流羽,一聲雲杪」,笛之聲也。「爲使君洗盡,蠻煙瘴雨,作《霜天曉》」,笛之功也。
宋·張玉田《詞源》:東坡詞如《水龍吟》詠楊花、詠聞笛,又如《過秦樓》、《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麗舒徐,髙出人表。
明·卓蕊淵《古今詞統》:百餘字,堪與馬南郡《長笛賦》抗衡。
清·先著《詞潔》:非無字面蕪累處,然豐骨畢竟超凡。玉田云:「清麗舒徐」,末敢輕議也。
近代·兪樂靜《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上闋「龍須」三句形容盡致,「木落」三句詠笛而兼狀景物,中郎桓伊,更悠然懷友,可謂句意幷到。結句一奏霜天之曲,瘴雨蠻風,一時盡掃,見笛韻之髙也。
作者蘇軾的簡介
蘇軾 - [宋] - [1037-1101]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蘇老泉長子,蘇潁濱兄。與父、弟合稱「三蘇」,故又稱「大蘇」。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聞鼓院,尋試館職,除直史館。治平三年,父卒,護喪歸蜀。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權開封府推官。熙寧四年(1070年),上書論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豐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詩托諷,逮赴台獄,史稱「烏台詩案」。獄罷,貶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元豐四年(1081年),移汝州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85年)春,得請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尋召除起居捨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遷中書舍人,改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祐四年(1089年),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會大旱,飢疾並作,東坡請免上供米,又減價糶常平米,存活甚眾。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東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東西三十里修長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尋因讒出知潁州,徙揚州。後以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出知定州。紹聖元年(1094年),貶惠州。紹聖四年(1097年),再貶儋州。累貶瓊州別駕,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還,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四(按:東坡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時已入1037年)。宋孝宗時謚文忠。東坡於文學藝術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暢達,與歐陽文忠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為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山谷並稱「蘇黃」;作詞開豪放一派,變詞體綺靡之風,下啓南宋,與辛稼軒並稱「蘇辛」;工書,擅行、楷,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山谷、米元章、蔡君謨並稱宋四家;畫學文與可,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有《東坡集》四十卷、《東坡後集》二十卷、《和陶詩》四卷、《東坡七集》、《東坡志林》、《東坡樂府》、《仇池筆記》《論語說》等。《全宋詩》東坡詩,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乾隆刊馮踵息《蘇文忠詩合注》為底本。校以宋刊半葉十行本《東坡集》《東坡後集》(殘,簡稱集甲)、宋刊半葉十二行本《東坡集》《東坡後集》(殘,簡稱集乙,集甲、集乙合稱集本)、宋眉山刊《蘇文忠公文集》(殘,簡稱集丙)、宋黃州刊《東坡先生後集》(殘,簡稱集丁),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簡稱集戊)、宋刊《集注東坡先生詩前集》(殘,簡稱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顧景繁《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甲)、宋景定補刊施、顧《注東坡先生詩》(殘,
簡稱施乙,施甲、施乙合稱施本)、宋黃善夫家塾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甲)、宋泉州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殘,簡稱類乙)、元務本書堂刊《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丙,類甲、類乙、類丙,合稱類本)、明成化刊《東坡七集》(簡稱七集)、明萬曆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簡稱外集)、清查初白《補注東坡編年詩》(簡稱查注)、清馮踵息《蘇文忠詩合注》(簡稱合注)。參校資料一為金石碑帖和著錄金石詩文的專著的有關部分;一為清人、近人的蘇詩校勘批語,其中有何義門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蘇詩》(簡稱何校),盧檠齋、紀曉嵐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別簡稱盧校、紀校),章茗簃所校繆藝術風覆明成化《東坡七集》(簡稱章校)。卷四八所收詩篇除《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外,還分別採自《春渚紀聞》、《侯鯖錄》等書,亦據所採各書及有關資料進行校勘。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四九卷。生平見《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蘇軾傳》。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16:1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0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