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原文翻译与赏析_百

更新时间:2024-03-23 16:10:5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魏哲)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从没有人怜惜任它飘落满地。抛家离舍倚路傍,仔细思量却是,貌似无情也有愁思。萦绕离恨的柔肠频受折磨,娇媚的眼睛困倦,似睁非睁,似闭非闭。梦魂随风飘飞千万里,去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赏析一】

苏轼的豪放词无人可及,婉约词亦不让他人。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前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后,当时词人与章质夫都在汴京做官。这是一首唱和之作,词人明写杨花,暗抒离别的愁绪。

词的上半部分写杨花飘落的情景。开篇 似花 两句造语精巧,音韵和婉。一方面咏吟杨花,另一方面也是写人的情感,词人敏感地捕捉到杨花 似花非花

的独特之处:它名字叫做杨花,和其他的花一样都有开有落,这是它的 似花 之处;但同时它颜色浅,又没有香味,而且生得纤小,挂在枝条上很不起眼,又让人觉得它 非花 。 惜 字充满情意。 抛家 三句,以空灵之笔写杨花飘零的情形。词人在这里赋杨花以灵性,实是借花抒情。 萦损 三句,从花到离人怨妇,以气运笔,通畅贴切。最后几句把花和人合为一体,极言离人的愁苦哀怨。

词的下半部分言情。前两句笔势跌宕顿挫,用 不恨 、 恨 两相对照,抒发对杨花无人怜惜的惆怅。 晓来 、 春色 六句,是对前面 抛家 、 萦损 的详细解释,杨花最后的结局是 一池萍碎 ,或被碾为尘土,或被流水带去。收尾三句总揽一笔,把池中 萍碎 的杨花喻为离人的泪滴,想象奇特,虚实相生,妙笔生花。

这首词借杨花写离恨,情思厚重,含蓄深沉,笔法哀婉,怪不得王国维评其曰: 和韵而似原唱。

【赏析二】

苏轼之词以豪放为风格,然而苏词也有不少细腻婉约之作,本词便是一篇极为情致细腻的惜花词章。

本篇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发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物与神的境界,词中自出新意,风神绵邈,情韵俱佳,为咏物妙作。全词用拟人化手法,亦2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物亦人,通过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起笔便不同凡响,用语精妙。 似花还似非花 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咏他花 。 抛家傍路 三句转入拟人手法: 无情有思 引出下面几句的内容。 萦损柔肠 三句写 思 的状态,描写杨花轻盈臃仲似美人之眼欲睁又闭,想象奇妙无比,神采飞动。 梦随风万里 三句写 思 的内容,是万里寻夫。刚停而又被莺呼起。写尽杨花轻盈飘动而无定所的神韵。下片则愈出愈奇。先以落红隐衬杨花,说 不恨 只是由笔传情,实则 有恨 。 晓来雨过 而问询杨花遗踪,所看到的是 一池萍碎 。词人认为这碎萍便是杨花化成,悖理而有情,更能显出对杨花的一往情深。接下去再深描一笔,点出杨花的归宿。那些漫天飞舞的杨花都在哪里去了呢?这就是有二成变成了尘土,一成变成绿萍。杨花已尽,春色已尽。煞拍再画龙点睛,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以情收束全词,干净利落而余味无穷。此词空灵婉转、精妙绝伦,压倒古今,为咏物词的极品。

【赏析三】

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这般红丽!倒影芙蓉池的楼台,摇漾着动人的金碧,春晚的风,吹动飘拂的柳,含怎样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饰戴的细巧青细?然而,时光毕竟已流过七载,故园依旧,良月好侣却已零散!过片的赞美由此化为惋叹,朱颜已老的词人,已再无心情赏景主。于是斜阳渐隐,金翠的楼台上,只剩下这位落拓归客的身影,坐对着暮霭四起的黄昏

【赏析四】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题作《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3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这是一首咏物之作。开头一句 似花还似非花 抓住了杨花的特点,接着以

无人惜 的意脉贯下,提起 无情有思 一篇精神。由此开始,将杨花喻为美人,她正在梦中 随风万里 ,寻找情郎的游踪。上阕体物,花与人糅合,饱含情愫。下阕就杨花事议论抒情。 不恨 三句,突出伤春幽恨。花已飘落,断无重上枝头之望,最令人伤感。晓雨过后的杨花令人心寒。那流水中化为一池的浮萍,仔佃辨认,不是杨花,分明是离人点点滴滴的眼泪!

【赏析五】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的这首词题为 咏杨花 ,而章质夫词则为咏 柳花 ,二者看起来相互抵牾,实则不然。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 杨柳 。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

杨花虽然以花为名,但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样。它细小无华,既无绚目的色彩,又无醉人的芬芳,实在很难真的被当成花来看待。所以作者说它好像是花,却又不像花。词以摹写杨花的形态开篇,并非直接描写,却非常传神。它写出了杨花的独特物性,同时又不仅限于此,作者仿佛在设身处地体验杨花的命运和际遇。意味深长,空灵飘忽,奠定了全词的风格基调。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 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

落花总会令多愁善感的人们伤感怜惜,可是这同样负着 花 之名的杨花,任凭它怎样飘零坠落,也没有谁在意。 从 ,任。 教 ,使。一个 惜 字,有着浓郁的感情色彩。 无人惜 ,反衬作者独 惜 。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4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杨花随风飘飞,离开家园,落在路旁。仔细思量,虽说无情,却也有它的情思。

杨花飘零,本是习见的自然现象,但作者不说 离枝 ,而言 抛家 ,不仅将其拟人化,更赋予丰富的内心世界。杨花 抛家 远行,看似 无情 ;而 傍路 又显出内心沉重、恋恋不舍之意,是为 有思 。

苏轼信中说作此词的缘由是因为章质夫出任外官,远离家人,自己 闭门愁断,故写其意 。因此写杨花也就是写宦途漂泊的章质夫,写千千万万离家远行的游子。作者一生辗转各地,对此有着真切而深刻的体验。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如果说杨花有思,那么所思为何?应该是和游子一样,思念的是家。对杨花来说,家便是它离开的那棵柳树。作者由杨花引发的联想,因而变为对柳树的想象。你看,那纤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 萦 ,愁思萦回。 柔肠 ,柳枝柔细,故取以为喻。 娇眼 ,柳叶初生时,如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作者从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的风姿隐喻思妇的神态,可谓想象奇特,咏物而不滞于物。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这几句既摄思妇之魂,又传杨花之神。游子远去,思妇怀人不归,常引起恼人春梦。柳树大概也如此吧。在梦中,她追寻千万里,好像寻到了夫婿 那游子一样的杨花,只是刚要相逢,却又被黄莺的啼叫惊醒。

5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曰: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作者化用其意。从表面上看,这几句几乎都是在写人,一个女子的无限幽怨,呼之欲出。但细读之,又不能不说是在写杨柳。随风飞舞、欲起旋落、似去又还,不正是柳絮飘飞的情景吗?至于黄莺儿,也应该常常栖息在柳梢头。作者落笔轻灵,以自己的内心体验抒写杨柳,使之成为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物性耶?人情耶?已经浑然不可分割了。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不必遗憾杨花飞尽,叹只叹西园里百花凋零,难以连缀。作者笔锋一转,由杨花的情态转而为人的惜春伤逝之感。 此花飞尽 ,是一花之事;而 落红难缀 ,是一春之事。待到杨花飞尽时,正是暮春时节,灿烂春光,不复重来。正如杜甫《曲江》诗云: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这里照应开篇 似花还似非花 ,又一次将它与花,即 落红 作了对比。杨花即使飞尽,仍旧不是伤春者怜惜的对象。 不恨 ,是承上片 非花 、 无人惜 而言。其实,这是曲笔传情。作者写他人对杨花的态度,表达的仍是自己对杨花命运的关注,看似无情,实则有心。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前面既然已经写到 杨花飞尽 ,这首咏物词到这里似乎难以为继了。但作者别开生面,将词意拓展到又一境界。清晨一场风雨过后,杨花已不见了踪影。它在哪里呢?已化为一池浮萍,花残身碎。

一池萍碎 句,苏轼自注: 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这是古人的一种说法,并不科学。但作为文学特别是作为抒情诗词,倒也无须拘泥。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6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此时的春色,假如可以三分的话,那么两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 尘土 ,是说落花飘零; 流水 ,则指杨花落水。总之,春色已尽。由惜杨花,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

春色 居然可以分,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又高度夸张的写法。苏轼曾多次使用,如《临江仙》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中花》 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等。在苏轼之前,已有人这样写。如唐代诗人徐凝的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宋初词人叶清臣的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等,都是经典名句。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细细看来,那水中的浮萍,哪里是什么杨花;一点一滴,分明是离人伤心的眼泪。唐人诗曰: 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 作者化用其意。比喻新奇脱俗,想象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蕴意回味无穷。

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情景交融。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赞之 煞拍画龙点睛 。

分页:1

2

3

7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16:1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05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者   思妇   想象   尘土   无情   咏物   无人   全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