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读后感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2 04:24:3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虞淳熙)

《三重门》读后感范文

《三重门》读后感(一):再看韩寒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最主要是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韩寒是成功的。

早年的韩寒桀骜不驯狂放不羁,惹得许多年事已高资历很老的专家学者都有些恐慌。不知这是从哪里蹦出来个孙悟空,竟敢目无尊长、四处骂战、挑战体制、质疑权威。他们害怕自己的话语权被这个年轻人夺走,害怕自己的学术被他搞砸,害怕自己的高位坐不长久,害怕祖国的将来被他毁于一旦。同时他们又有另一副嘴脸,他们嘲笑这个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安慰自己说他还是孩子嘛别太计较,甚至质疑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许多人说韩寒现象只不过是一股潮流,他也不过是会耍耍嘴皮子骂骂人,写作语言独特一点而已。少年时代的韩寒确实有些激愤,但这也无可厚非。中国从2000年至20XX年之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很多人没有想到城市化会如此的迅速。但从我的了解,学生的课本、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背负的压力没有太多的改变。韩寒被指责公然挑战教育体制,以及之后的退学引起很多议论。中国学生学习的内容无非分为两部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自然科学有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社会科学有政治历史和语文。自然科学毋庸置疑,物理的自由落体、化学的制碱工业、生物的光合作用、地理的大洲大洋这些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一样,没有人说有什么不对。但是政治和历史,教给我们的是什么?政治可以称为体制,历史可以称为传统,语文则是体制和传统的结合。体制是人为规定的,传统是人为设置的,我们的这些体制和传统,真的没有一丝的问题吗?

我恰恰要说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体制和传统的问题或许比其他的国家会稍多一点。中国是极其的尊崇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国的大体和大部分传统是优秀的,否则也不会绵延如此长的人类历史,但也会产生许多问题。而韩寒关注的恰恰是一些小的体制、一些久积成垢的流脓的传统,像国家领导关心的是怎么把国家治理好,人民关心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怎么过好自己的生活。

专家们只看到了韩寒反抗教育体制,那么我们的医疗体制、政府的工作体制、单位的用人体制、工人的工作体制、商业的运转体制和学校的管理体制,这么多的体制难道都如专家说的没有问题吗?

我们的医疗现在慢慢的好了起来,有合作医疗制度,但还是有人收受红包、医疗歧视情况也时常发生,医患关系存在很多的矛盾。曾看到医院的医生因为揭露医院黑幕被革职,引起了不小

的反响。政府也有很多的冗官冗员,常年吃闲饭毫无作为,办一个手续需要盖七个公章,办事效率极其低下。单位更是上下其手你争我夺,从刘震云先生的小说《一地鸡毛》里可见一斑,升迁之路黑幕重重。工人的工作体制极度的压榨,或者是残酷的管理,从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可以有些了解。商业运转也存在偷税漏税,官商勾结圈地卖地的情况。

更加严重的是中国的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空气越来越差,雾霾越来越大,河水越来越脏,自来水水垢成霜。食品中的毒胶囊毒奶粉、地沟油假烟酒层出不穷,猪肉中含有添加剂,病猫病狗涮火锅,羊肉串是老鼠肉,酱油不用豆来酿。中国人免疫力很强,商家的心更黑;我甚至担心有一天会基因突变,变成另一个物种。

更多的矛盾关乎体制与传统,国家不允许收受礼品,过了风口一切照旧,国家不准公款吃喝,暗地偷偷摆盛宴。国家提倡尊老爱幼,老年人不给年轻人让座,年轻人不给老年人让座,小孩不给年轻人让座。司机没撞到老人老人躺下了,司机撞到老人司机逃跑了。传销邪教组织坑害人民的钱和命,警察爱心人士救出人民他们却不想走,说耽误他们的前程。这个社会有时候像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一样,一切都沦丧的没有情义可言没有道理可讲。有的只是后现代主义的可怜可笑,可悲可叹。

或许我说的这些都是社会的黑暗面,属于心里阴暗的表现,或许这些现象在其他国家也有出现。但没有像中国这样猖獗这样残酷,这样的杀人不见血,这样的小人像君子。

中国的一切在慢慢的改变,或许不久的将来大家就不会看着韩寒而大惊小怪,反而会正常的想到:这不就是我们的权益嘛,这不就是我们应该有的美好生活嘛。韩寒被有些人夸赞为“现代鲁迅”则是过于抬爱,有些人称他为“公知”应该名副其实。韩寒一直在努力与体制、传统顽强的搏斗着,从他的杂文和小说里,给我的印象是才思敏捷,讽刺的迂回婉转,语言犀利幽默,做人潇洒自如。

一个作家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要有担当要有探索,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该走往何处,不随波逐流。从这个意义上讲韩寒是个好作家,而且比大多数作家都清醒。

《三重门》读后感(二):

韩寒1982年9月23日生作家、赛车手已出版著作《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毒》《韩寒五年文集》《长安乱》《就这么飘来飘去》《一座城池》。或有其他,则为伪作。

上面一段是书封面上的,好吧,其实以前对韩寒了解不怎么多,他的书,这是看的第一本,提到韩寒,就不得不说一下郭敬

明,其实在高中时,班里倒是流行读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说实话,我现在也不讨厌这几本小说,我觉得很好,虽然小时代被拍成电影后,饱受诟病。

韩寒写得还是不太好理解吧,第一次接触,是根据他的小说《一座城池》改编的同名电影,影响不大,好多人都不知道,我看了之后,电影思维跳跃,天马行空,应该也和小说差不多的,无厘头似的。

暑假和大磊磊去支持了国民岳父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觉得挺好看的,好多人觉得是烂片,其实还不错啦,男神小哇也参演了。

最近他和赵卓娜的出轨事件闹得还蛮大的,说是渣男,在他微博下的评论有人说,几年前,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希望妻子可以和

他外面喜欢的那个姑娘和平相处,让人大跌眼镜,理解无能。毕竟这是不道德的,我觉得他应该为小野积点德,好自为之吧。

韩寒、郭敬明算是90、80后中的佼佼者,也对许多九零后产生了重要影响,两人*风格不同,没什么好比的,他们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好吧,跑题了,在这里追忆似水年华了,对我来说,以前读书

比较少,根本谈不上追忆,接触他们也就是近两三年的事。

《三重门》听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历史小说来着,毕竟这个名字这么梦幻,在书中提到的也不多,没记错的话,只有两次,其中一次是这样的,“雨翔低头慢慢走着,到自己班级门口时,遥望见整齐排列的三幢教学楼的三个楼梯走道,前后相通的,是三重门,”百度了一下,韩寒在高一的时候,就退了学,感觉书中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吧,是他的自传吗?多少应该会有些他自己的影子吧。

本书的主人公林雨翔,父亲是个编辑,母亲爱打麻将,喜好文学,不擅理科,本书是写他在备战中考时的毕业班到市南三中的学习生活,觉得他是一个有点歪才,不爱学习,属于班上的中等生的样子,不是那种调皮的刺头,也不是学霸,我觉得他像个学渣。

初中生活中的人物

马德保

语文老师,文学社的负责人,也是极为赏识林雨翔的人,书中说“小镇还有一个和林雨翔性格雷同的人,他叫马德保。”林雨翔和他应该算是“臭味相投”,林雨翔是马德保的得意门生,后来在市南三中不得志时,林雨翔还是蛮怀念马德保对他的好。

罗天诚

初中时,他和林雨翔应该是那种暗暗较劲的朋友吧,罗天诚,感觉像是一个法海式的人物,看破红尘,深沉,其实也不全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初中生,怎么会说参透人生就参透人生了呢,若是他找到兴趣点,是随时可以回归红尘的,比如追求Susan时,写情书什么的,追求无果,和低他一级的小女生在一起,那种似是而非的恋爱,他也不是凡夫俗子嘛。Susan对他的评价是:故作深沉,太肤浅,太伪饰,之后中考过后,他考上了区中,与林雨翔没什么联系了,直到Susan托他写信骗林雨翔。

usan

美女学霸,林雨翔对她的心思她是知道的,俩人也有那种青涩的暧昧,中考时她故意空题,希望可以和林雨翔一起考入区中,没想到林雨翔阴差阳错进了市南三中,为了让林雨翔断了相思安心读书,他日能在清华相见。不惜合伙沈溪儿和罗天诚撒谎说她已经有了男朋友,让林雨翔断了念头,专心学习,没成想,弄假成拙。

沈溪儿

语文课代表,聒噪直爽,Susan的闺蜜,一直不待见林雨翔追求Susan。

梁梓君

林雨翔补习时遇到的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教林雨翔怎样追求女孩子,在餐馆的那次意外,和别人打架,和林雨翔关系还不错,因为打架,转学到私立学校,之后也没有联系,在高中时林雨翔倒是想起梁梓君教给他的处世之道,其实林雨翔虽然嘴上利些(不过有时也被人说得哑口无言)其实也挺胆小,懦弱的(在某些情况下)

高中生活中的人物

林雨翔的父母通过巧合的关系让林雨翔以体育生的名义进入市南三中(考学率比较高的一所高中)在这里他又遇到了一些新同学,感觉不太能称得上他的朋友,对他还不错的出场比较少,其他就是针锋相对,对着干的了。

余雄

长跑队的,和林雨翔一样。从小就上体校,经历得比较多,像老大哥似的,之后不和林雨翔一个寝室,林雨翔有什么不顺心的会向他抱怨,余雄说要忍,感觉他是一个知心大哥。

钱荣

同班同学,和林雨翔针锋相对,说话时爱带英语单词,后被林雨翔发现他的英语也只是皮毛而已。用现在的话就是装B,啊哈,每个班都会有这样一个学生的,都不例外,混得不错,还是学校电视台

的副台长兼男主持,还搞定了纪律委员姚书琴做他的女朋友,他俩谈恋爱,使林雨翔想起Susan,而且林雨翔和钱荣不对付,两人都想压对方一头,so,作为钱荣的girlfriend的姚书琴也是看林雨翔不顺眼。

他俩闹矛盾时,林雨翔在背后总是希望越闹越大,后来有一男生追求姚书琴,钱荣和姚书琴也就分手了。

林雨翔到市南三中的生活挺苦逼的,与女神天各一方,他的*也不像在初中时受语文老师的欣赏。报了3个社团也没选上,舍友要么是书呆子(乡镇来的土土的学霸)要么是很装的有钱的自费生,

反正他可以说是郁郁不得志,在文中几处提到他想初中的人和事,以前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过得不好,才会老是回忆过去,之后好不容易进了文学社还混上了社长,手中的权力又渐渐没了,体育组退不出去,考试有好几科挂红灯。因为Susan的事,外出不小心睡在了外面,逃夜还要被记过的处分的,差一点就蒙混过关,举报卖东西的高三学生,把逃夜的事情给扯了出来,最后就是他左右为难,处分快下来了,回家担心父母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丢面子,Susan又不原谅他,他该何去何从呢?最后一段是这样写得。

听到远方的汽笛,突然萌发出走的想法,又担心在路上饿死,纵然自己胃小命大,又走到哪里去?学校的处分单要发下来了,

走还是不走呢?也许放开这纷纷扰扰,会更自在一些。但不能放开——比如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算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吧,后记中韩寒自己说,“尽管情节不曲折,但小说里的人生存着,活着,这就是生活。”确实不像一般的青春校园小说主打爱情,感觉离我们很遥远,这部小说感觉就是把日常生活描写出来。

其实这个离我真实的初中高中生活还是很远的,可能比较落后的原因吧,我的初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社团活动,没有文学社记者团,到了高中倒是有什么武术团,(我应该没记错吧?汗~)如果有武术团的话至少得有个文学社什么的,怎么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呢?这不科学,好吧,反正就是上课背书回答问题,考试晚自习。

想想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真是不容易,偶尔也就是考得好了,或过个节什么的,班主任大发善心给看个电影,话说电影,我记忆就清楚了,初中时语文老师给看过《小孩不笨2》《活着》.高中历史老师给看过《阿凡达》《碟中谍》《1942》《新少林寺》《武侠》……那时候看场电影,一班的人围坐在一起,好棒,好怀念。现在一个人看电影总觉得没有人分享,不好玩。

小说里处处体现着,韩寒对教育局的批判,对学校领导,对教育制度的批判,【“内容空洞,主人公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混混沌沌过着。但这就是生活。”】

在后记中添了一篇韩寒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穿着棉袄洗澡》,【“全面发展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全面平庸。”“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半,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其实我不是很同意的,可能我的兴趣比较广吧,对什么领域的都有点兴趣,比如现在数理化忘得差不多了,觉得挺可惜的,连点常识都忘记了,就像个瘸子一样,其实当时文理分科,感觉好痛苦,因为除了物理不太感冒,其他学科都挺喜欢的,又看了一遍,韩寒说得没错,是我想错了,他没说不学,只是说不用学太深入,达到常识就可以了。

下面这句太赞同了,【“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份就要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受用一辈子的书。”】Icouldntagreemore.我是veryvery喜欢看闲书的,就因为这,少了许多学习的时间,还在课上被老师抓过,陈年糗事,一把辛酸泪,人丑就该多读书。

我的父母就像书中林雨翔的学霸同桌的父母那样,不主张看课外书,还记得以前订课外书,父母总是说,“学好课本上的就行了。”

【谢景渊推推眼镜,摇头道:“我家没有这种书。我爸常说,读闲书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

好吧,为了弥补以前读书少,我决心利用大学四年时间补回来,因为我感觉以我的性子,离开了学校,大概就不能静下心来真正地去读书了。

书中比较好的的句子

其实这世上要淡泊名利的人就两种,一种名气小得想要出也出不了,一种名气大得不想出还在出;前者无所谓了,后者无所求了,都“淡泊”掉名利。倘若一个人出名正出得半红不紫,那他是断不会淡泊的。

林雨翔肯定属于第一种,……

这小镇最穷的是教育最富的是教育局。(一针见血,吐槽么么哒。)

原来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而不幸的人有着相同的不幸。

愚蠢和幽默往往只有语气之别。(一本正经的应该是愚蠢吧,调侃式的应该是幽默吧。)

林雨翔发现聪慧的女孩子犯起傻来比愚昧的女孩子聪起慧来可爱多了。

(这是Susan犯傻时林雨翔的想法,一句话,我觉得还是看脸。)

雨翔不知道因为距离而产生的美感与思念都是暂时的,都是源于一方不在身边的不习惯,一旦这种不习惯被习惯了,距离便会发挥其真正作用——疏远。所以由距离产生的美感就像流行歌曲磁带里的第一首主打歌,听完这首歌,后面就趋于平淡了。

懂事只是指一种克制,不让自己的本性露出来,本性终究是本性,过久了就会自己露出来。

(余雄解释宿舍生活中的矛盾,斤斤计较。)

自负这种性格就仿佛一根长了一截的筷子,虽然看上去很有高人一等与众不同感,但苦于和其他筷子配不起来,最终只能被磨得和其他筷子一样高,否则就会惨遭摒弃。钱荣这根长筷子是金的,要磨磨不掉,扔掉嫌可惜,保留至今。

(钱荣其实就是装,少年意气,生活会把你的棱角磨平的。如果你的后台不够硬的话。)

对话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明知被人骂了却不知被骂成什么。

(这算是我学习英语的一个动力,哼哼~)

正面斗不过,别人背身时踹人家一脚也是快乐的,不同的是,背面踹人一脚,人家会觉得痛,但雨翔这么说只仿佛隔了一层墙壁打人,抑或说,好比人家生前打不过,待人死后让人家遗体不安,总之,这是一种鞭尸的快乐。

(哈哈~不就是背后说说别人的坏话嘛,阿Q精神,不伤人还能让自己心里舒坦。)

一个男人在男人面前越是小气,在女人面前就大方得不可思议。

(越缺什么就越秀什么。)

女人的智慧与爱情是相对的,爱情多了智慧就少了。

(好吧,恋爱中的女人的智商为0)

天下文人是一家,你抄我来我抄他。

(呵呵~)

其实磨人锐气之法在于对方骂得死去活来时,你顶一句与主题无关痛痒却能令对方又痛又痒的话。

(吵架新技能get~)

那么朋友就是速溶的粉末,一沉到距离这滩水里就无影无踪。

(想起初中一同桌,调位之后就淡了许多。)

人家扇你一巴掌,你回敬他两巴掌,心理是平衡了,但你的脸却依旧灼痛。

(总比一个人痛好,起码得让坏人一起痛。)

今日之爱情与从前的爱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命短,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今日爱情命虽短,但所需之步骤无一欠缺;其次一个不同便是分手,从前人怕当负心人,纵然爱情鸟飞掉了也不愿开口,而现代人都争当负心人,以便夸口时当主动甩人的英雄,免得说起来是不幸被动被甩。

(人都好面子嘛。)

《三重门》虽然是写学生生活,没什么大的起伏,却不得不佩服韩寒在里面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什么文学家、哲学家什么理论,几乎都不太知道,还有那些英语单词,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真是汗颜,还有比喻什么的都很妙,描写得妙趣横生,感觉自己看得有点草,其实应该细读。

后面韩寒的那篇《穿着棉袄洗澡》最后赠了一句话: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署名:一块上海大金子韩寒。自负、自信又可爱,和“国民老公”王思聪的微博简介:为人低调的网红小王有异曲同工之妙哉!

《三重门》读后感(三):

书首当其冲的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真实,故事里发生的各种事情我或多或少都有亲身经历过,感觉像在写自己,所以感觉有点压抑。当看着这些发生我身上的在主人公林雨翔再经历一次,重温当时那种或是愤怒至极或是羞愤难当的情绪的时候,说实话这

种感觉谈不上舒服,所以我觉得韩寒的牛逼之处在于他真的能把生活写进书,而生活的本质就是未知,即便是我再回到那个场景那个时候做出了我自认为正确的选择或者说我觉得完美的应对方法,放心生活会换一种方式来打你的脸。

我跟林很相似,性格都很懦弱,很多时候都敢怒不敢言,但又喜欢什么表情都写在脸上,嘴巴不甜不招人喜欢,在那段被学习压迫的很少有什么课余的生活里,我成了我内心各种戏码的独角,喜欢各种沉浸脑补,喜欢的女生也只敢远远的看着,也不敢接触,一方面被爸妈从小禁止早恋这个紧箍咒紧紧束缚另一方面害怕失败,其实后者才是关键,一旦发现女生与别的男生交往,这时候各种嫉妒狭隘的情绪都会涌上心头或是进行各种有意无意的诋毁贬低,以此获得麻痹安慰,然后陷入空虚状态,整天浑浑噩噩。

书在一个高潮点戛然而止,搞得我还以为没写完去网上找下面的章节,结果真的写完了,韩寒你真的很过分唉,不知道中国没有悲剧这个传统吗,大家生活都过的这么悲剧读个书乐呵乐呵,你就不能让书来个happyending吗,这就好像被对面一波团灭中推就等林雨翔打GG的时候,你真的让他打GG了,好歹是你书的主角怎么这么悲催的,一个说法都没捞到,这个留白真是留的猝不及防。

今晚睡不着觉了

《三重门》读后感(四):

重读了韩寒的《三重门》,感受到的和当年完全不一样。当年是当作神作来拜读的,而且一直是笑声不断。现在读起来,没有感觉以前那么好笑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和阅读量的增长,对*和书的要求和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我看到的不再只是当年的那些东西。虽然现在说这些话可能有失公允,但也只是自己的感悟和总结而已。况且,一个人只有不停地总结和思考,才能让自己成长和成熟。所以看完这遍书,总是有点东西要说的。

经过这么多年网络的浸淫,比他会讲笑话的人、比他笑话好笑的见的多了去了。现在我感觉他书中这么多插科打诨看似好笑,其实是在卖弄,发自骨子里面的卖弄。当年韩寒不过十七八岁的毛头小子,能有那么大的阅读量,而且还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信手拈来,实属难得。我们不能对一个孩子苛求太多,对吧?即使他是韩寒!但是正如刚才所说,当时的韩寒毕竟只是个大孩子,很多东西虽然用得起来,但只是从书里面看来的,缺乏自己的实践和对生活的理解,缺乏自己的感悟,用起来总是稍显生硬,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一股稚嫩,就像小孩穿着大人的衣服跳舞,这东西肯定是掩饰不了的。

但是我觉得这种卖弄和显摆只是人生成长的一个过程,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过,都经历过,只不过有的人长点儿,有的人短点儿,有的人时间长点儿,有的人时间短点儿,也是无可厚非

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韩寒成长了,在有了更多的生活经历之后,他不再只是漠然地接受着看到听到的东西,他开始思考了,而且思考的比我们大多数人更深刻,更到位,所以他能写出“我们的Guanyuan觉得,一切可能引起的麻烦,都是可以就地掩埋的”这样的句子。这就是韩寒,一个写三句话就开始吊书袋的大男孩,一个想凭一己之力挑战整个社会的退学高中生,一个不断挑战自己的赛车手、歌手、导演和作家,一个不断呼吁公平正义的八零后意见领袖。这就是韩寒。

另外,就书中批这个批那个的事再扯两句。韩寒批当时的应试教育,并在书的末尾写了长长一段关于这个的看法,俨然一个标准愤青(也许他就一直都是,甚至现在也是?)。虽然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并得到了大量关注,但现如今已经十五年过去了,应试好像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观,而且更有越演越烈的势头。各种学区房、学位房这样的新概念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便是最好的明证。在当今中国,读书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而是唯一的出路!要不是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一路披荆斩棘,也没有今天坐在电脑面前写下这段话的我。所以我们都陷入一个怪圈,一面都大批特批应试教育的不好,一方面制造出了更多的书呆子,更多的高分低能的接班人!教育关乎下一代,关乎祖国的未来,理应被重视,但却成了今天的样子,相信这是大家都不愿见到的。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试想再过一个十

五年,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真的不敢去想,因为那个时候,我自己的儿子也要上中学了……

《三重门》读后感(五):

————————————————————————

更正:仔细理解思考后明白三重门就是指的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的三重门。中国的应试教育让这三个阶段对于中国的学生都像面对人生转折的一扇门,挡在你面前,没本事到达那里就看不到后面更多的世界。到达了再凭应试能力选择属于自己的门。林雨翔的父母,Susan,谢景渊就是生活中典型的应试教育决定未来的人,他们没有错,制度在那里,但林雨翔(韩寒的原型)成绩差,看透厌恶应试制度,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国家贪心全民人才导致全面平庸的制度。在18岁高考前洋洋洒洒批判制度,真的是豪情万丈,表示自己不需要那些成绩,是一定会闪光的上海大金子!*充满各种黑色幽默,变着法的讽刺揭露。真的是把文字玩活了。让我有种看情景戏剧的放松。太有才了韩寒。事实他也做到了,自由自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自己何尝不是“爱好广泛”,什么都有兴趣,却什么都无法真正沉下心来去专研,人生20载已经走完一路四分之一,什么都不晚,所幸也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建立了初步的三观。

祝自己心能永远自由!

不求全面发展,只求内心自由快乐,那我也就自然不平庸了。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04:2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8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没有   体制   生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