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娄成后)
英语教学中听、说训练的缺失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初高中学生,甚至是幼儿和小学生的的英语学习中听、说训练的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几年的英语学习下来,能张开嘴说英语的却寥若晨星。生活和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现象一:有一天在公交车上,几个和我同车的小学生赶着去上英语学习班,孩子们很可爱,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公交车上还在加班加点背书。学习的态度让人感动,但是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英语却让我感到很震动,结结巴巴且带着浓重河南方言的英语让人听来哭笑不得。说句实在话,我们英语的早期教育就是一种畸形。几岁大的小孩就要学什么是被动语态,什么是定语从句,各种培训中心的终极目标实际就是要帮助孩子们考高分,上重点。
现象二:去年高一新生刚入学,为了让学生多读英语,我增加了口头检测,让学生们挨个读课文。其中一个女学生读的一段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段仅仅五行的课文、百十个字,她的读音却几乎没有一个是准的。如果不是我知道读的是课文,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天书一样,任是谁也听不出来从她嘴里读出来的是英语。作为一名高中生,几年的英语学习下来达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是让人感到哭笑不得这么简单了,而是感到一种悲哀。
现象三:自去年的单词层层过关以来,有一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每次几个单独给我默写的同学在默写过程中往往会在默写过程中说:“老师,您能给我点一下,给我读读这几个词的发音吗?您一读,我就会把它们写出来。”听到这些,我反问道:“你为什么不自己读呢?”他们的回到都很简单,就两个字---不会。他们所有写出来的词都是靠自己死记硬背。听到这些,我感到的是惊叹,My God! 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组合何止是一个天文数字?
以上的种种现象都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张口读、开口说是“半壁江山”。 如果一篇课文教学完成后,学生还不能将课内相关生词准确地朗读或课文不能较流利的朗读的话,这就不能算得上已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学生们来说,单词、课文准确朗读是语言输出的最基本要求。不仅如此,准确朗读单词和课文与应试也不相悖,反而是一种促进,一种提高。因为这一环节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说标准的英语进而提高自己学英语的兴趣,而且久而久随着他们听说能力的提高,自然
而然听力的成绩也能得到相应地提高。尊重学科特点,重视听、说训练应该是我们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再者,听、说训练,对学生的即时反应和基本功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听、说训练中,学生必须对老师提出的内容作出迅速反应;加之口头回答时,学生思考的时间要短于书面反馈,因此学生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要求更高。但是长期以来,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再加上近几年来高考英语听力不计入考试成绩,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听、说训练几乎是一片空白。听、说训练不仅难以组织,而且占用时间。新课改英语一周只给四个课时,在这宝贵的有限时间内,为了给学生们多讲点所谓“实惠”的东西,老师们毫不留情地把这一环节给删除了,美其名曰这也叫课改,新课程的要求不就是让老师们灵活运用教材吗?我们这样做不也是顺应课改的潮流吗?不错,这样做确实能提高考试成绩,可看看我们的学生,一个个成了做题的机器,一句囫囵话也说不出来,老师在课堂上稍微使用一些英语导语,他们就犯了迷糊,不知老师所云。纯英语课堂就是老师心目中的乌托邦。长期下来,同学们的兴趣完全被扼杀了,除了一些考试目标比较坚定的同学还在痛苦中坚持着,一些学生干脆就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不学也罢,因为它已经完全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学科意义。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该做哪些改变,该做哪些尝试?反思了很久,我想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课前三分钟讲英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把每节课开始后的三分钟固定为讲英语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作简短的duty report。例如作简单的自我介绍,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尝试初期,可先由教师编写具有代表性的报告范文,印发给学生,选定几名语音较好的学生当值日示范,然后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报告来鼓励差的学生。报告内容可以是学校生活,身边的小故事和自由谈话等。随着句型、词汇的增多,学生还可按当天实际情况增加内容。教师要给予引导鼓励,并就值日生所讲的内容让下面的学生学会提问题,然后再以加分的形式鼓励学生回答所提的问题,这样就有计划地进行巩固所学知识的口语训练及一些交际性训练。这种简单的英语报告尽管仅占几分钟,但对渲染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场所。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追求“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听、说训练
首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生活实际的环境,不但有利用丰富学生说话素材,还有助于他们临场发挥,使他们表达地更准确,更逼真,更生动,在授完基本的单词可以先进行简单的pairwork,使得学生由简单的对子练习延伸到话题(goupwork),如在教学food这一内容时,让学生熟悉食物的词汇和句型后,然后创设情景,分组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telephone interview,先由老师扮演餐馆的策划人员打电话给顾客(由学生扮演)。
其次,要做到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努力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么一种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在听听,做做,说说的过程中完全处于平等状态,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充分的训练。
三、利用现代媒体来促进学生的听说训练
1.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摆在我们面前的教科书就是教科书而已,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就得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戏剧这一单元时,我就从网上下载了百万英镑这不英文电影,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对话当做台词来看,在感悟戏剧语言魅力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戏剧的三要素,体会设么是喜剧的张力。以电影来展示课文,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充满激情,易理解掌握,并能试着去模仿表演,这样一来,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2.音乐渲染,促使学生乐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有听的兴趣,抓住时下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的心理,在课余时间利用电教设备一些经典的流行英文歌曲,英文MTV等给学生听,在优美的歌声中进行音乐渲染,创造情景,让学生敢于唱,有了唱的自信心,然后促使学生敢于上台表演,自然地用英语表演老师课前给予的topic.
四、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听说训练成果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外活动也能展现个人才能,发挥潜力,发展智力。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联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大
量交际活动中学英语,在交际活动中获得和提高交际能力。内容可以是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赛、朗诵、猜谜语、唱英文歌等;甚至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在饭堂、宿舍、教室等任何地方尽量多用英语互相问候、借东西、打电话、道歉、答谢等。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可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同时,可以解决课堂上学生少时间练习的矛盾,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增进友谊、提高交际能力,学生更有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英语,从而锻炼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听、说能力提高的途径是多样的,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材料来选择或组合最佳的实践方法。不过,通过不同方法把课内外训练结合起来是最重要的。这样,一方面,将极大地提高有限课堂的利用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将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高效课堂22条》读书心得
读完李不骑马的《高效课堂22》,掩卷反思,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心灵上的震撼,对于至今仍然困惑素质教育归于何处的我们来说无疑是指明方向的灯塔。书中对于教育核心词汇的解读可谓精辟,可谓独到。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教室即成长,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一语道破了素质教育的天机,点明了素质教育的真谛。
首先,教育即解放。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忍让承受着“讲解弊病”的折磨。被弗莱雷所定义的“银行储蓄式教育”仍然统治着我们的课堂,禁锢着学生的思维。针对这种现象,弗莱雷提出了他的教育三部曲《被压迫者教育学:意识的解放》、《希望教育学:教学的解放》、《自由教育学:人性的解放》。“因执著于美丽星空下每一个生命的跳动而鞭笞非人性的驯化教育;因希望每一个生命都活得精彩而提出被压迫者教育学;为把美好的信念种植在人们心中而呼吁希望教育学。”这诗一般的语言既鞭挞了传统教育模式对于人性的压抑,又提出了解放人性的殷殷期望。教育之舟把人们载向理想的彼岸并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是弗莱雷毕生追求的梦想和目标,也应该是我们教师毕生追求的梦想和目标。 弗莱雷把“真正的人性”作为解放教育的目的,他希望真正的自由教育学能够把人性解放出来,让人能够自主地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或是他该成为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问自己,在我的课堂上,我的学生们是否成为了他们想要成为的人,或是他们该成为的人?他们有他们的自主权吗?在我们滔滔不绝的讲解声中,我们倾听过他们的心声吗?我们做过换位思考吗?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这不值得我们去反省吗?把他们当做大写的人来看待,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们。师生之间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平等民主的互惠式关系。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两者之间教学相长。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绝伦”,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其次,教师即开发。正如上面所讲的那样,作为把人们在向理想彼岸的舵手,教师就要砸了“坚守”多年的讲台,敢于开放和创新,敢于探索和实践。既然要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教师就要开发学生的胆识、勇气,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自主和“当家”的能力。杜郎口中学对于教师“开发者”的
定位,相当于给教师们提出了双重的要求,既要开发学生,更要全方位的开发自我。因此,“教师应具备的十大素质”的出台实质上就是要教师挑战自己的极限,最大限度地开发自我。“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去感化学生;用细节去打造精品,用思考去保证卓越;用交流来取长补短,用学习来完善自我;关心集体,乐于牺牲,关注科研,敢于创新;尊重学生,解放人性,相信学生,放飞心灵。”这仅仅是我对这十大素质的浅显解读。
再者,学生即创造。既然有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度开发,就要有学生的精彩创造。把学生们看做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激情表演的舞台,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宰,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创造出无限的精彩。
最后,教室即成长。一群群天真烂漫,新鲜欲滴的花朵蹦蹦跳跳跑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身后背负着殷殷的期望;若干年后,一个个无精打采,干瘪枯萎的少年庸庸懒懒地走出了教室,跨出了校园,迎接他们的是深深的无奈。为什么会是这样?杜郎口中学率先质疑,用“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把我们的教室变成了“生长”的沃土和“成长”的摇篮。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3:2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8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