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更新时间:2024-03-21 07:55:2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于渌)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源自:新昌县澄潭镇中心小学 沈嫣

一、通过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如果能在比较中学习和运用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说打招呼吧,中国人见面很喜欢用“吃饭了吗?”来互相问候,而若你对英美国家人士说这话,他们很可能会误认为你要请他们吃饭,这就需要在教学时加以说明。如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中有一句话“Bye, Miss White!”,此时我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 …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呼老师Sir,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职业,一般不作为称呼语用。再如,在学到“How old are you?”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打听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是问女士年龄时,她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a cret.”,因为在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显得不礼貌。这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具体语境中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禁忌,我们才不至于陷入“虽能发音,却不会说话(说话不得体)”的尴尬境地。教会学生讲话并不难,教会学生说话得体却不易。说话得体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二、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在教学法中,我们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在上《In a Pet Shop》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谈谈宠物。接着我告

文化是人类穿越漫漫历史长河,唯一能沉淀下来的人文精髓。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魂。一般来说,文化(culture)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英语中以大写“C”字母开头的Culture,我们称之为“正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社会科学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另一类是在英语中以小写“c”开头的culture,我们称之为“普通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礼仪、禁忌、节日、庆典等,它是贴近人们生活的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正式文化对每个人固然有影响,但是最具影响力的还是普通文化和背景。它不仅影响着跨国、跨文化交际的消息传递、交流和沟通,而且对人们能否快速、有效地学习语言,提高外语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学习一门语言,不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是了解、学习产生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应用语言的习惯、思想意识。学习、借鉴、吸取其精华,提高语用意识,避免中式英语、跨文化语用失误。从而在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课程目的中要求“使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工具性要求我们坚持语言交际性原则,而其人文性则要求我们注意通过中西文化习俗的导入,端正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态度。外民族文化不仅包含了通过表像即可理解的部分,同时还包括了因思维方式的不一致而无法从表面现象进行理解的部分,如我们可以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从问候语中了解到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及隐藏在语言背后的因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并引导他们尊重他国的语言和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2001年,我校开设英语课,使用PEP English 。这套教材重视双向交流中西文化的渗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材选编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本教材还特别重视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学会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给他们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做语言的真正主人。

五、通过主题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我们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我们经常举行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庆祝母亲节和父亲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 在新年联欢会上,唱《Happy New Year》,制作贺卡互相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学生听听歌曲《Silent Night》,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互赠礼品,感受友情和亲情。西方有个Valentine’s Day(情人节),通常我们认为这是情人之间的特殊日子,忌讳向孩子提及,而我告诉学生:在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人人可为此庆祝。并让学生自制爱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这一课时,我告诉学生西方人一般不直接拒绝,而是很婉转地说:“Yes, I’d love to, but not now.”但西方人并不是在任何事上都表现出婉转的,如在学习“Here’s your prent. Open it and e.”这些句子时,我让学生收到礼物后立即打开,体验收以礼物时的惊喜,并表达谢意,而中国人则不习惯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物。生活化的活动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与人交往。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中提高了学习举,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也感受了英美文化的气息。正如一位西方教育家所说的:T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生活化的语言活动具体地诠释了源于生活水平、用于生活的语言教学原则。

四、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比如在上有关水果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设想水果做水果色拉这一西方特色菜,学生不仅学会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子,还了解了西方的饮食习惯。在上

三、通过歌曲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语言幽默的歌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挑选了几首歌曲,让学生听听、唱唱、动动、演演,在学习唱歌、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在演唱《Old Macdonald》”一歌时,我让学生分组轮唱,边唱边叫,这儿呱呱,那儿汪汪,小鸡唧唧,老牛哞哞,猪仔噜噜,绕口令似的词,越来越快的节奏,同学们唱得、笑得气都喘不过来。在教学歌曲《There was an old lady》时,我先告诉学生,有位老太太吞吃了一只苍蝇,问学生老太太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她大概会死的。果然歌中就有这样的歌词。随后,我让学生想办法救救她,学生们七嘴八舌,有人提出让老太太吃蜘蛛。原来,接下去的歌词大意是:为捉蜘蛛吞下小鸟,为捉小鸟吞下猫咪,为捉猫咪吞下小狗,为捉小狗吞下山羊,为捉山羊吞下老牛,在吞下老牛以后,老太太死了。当然,这是一首荒诞的歌,但其中体现出西方人的特有的幽默感,并在不知不觉中传授了物物相克的生物链知识。有些儿歌很好地体现了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如果将他们融入英语教学之中,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语言,并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

诉学生,我们讨厌的猪、鼠等都可能是外国人的宠物。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宠物,学到了更多的动物的单词,而且感受到了西方人热爱动物的情感,同时增强了接近自然、保护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又如“dog”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之犬”、“走狗”等,而英美人眼中的狗却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等常用词语。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正确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思维文化是由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形成的文化。例如love, dear等词在西方一些非正式场合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国,这样的词语一般只用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这间。只有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维英语交际”的不良习惯。

心卡,送给朋友、老师、父母或任何喜爱的人。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教唱《Valentine’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关系。曾有位学者说过,一种语言必然深深扎根于该民族文化之中,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思维方式等无不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为了适应这个世界,为了更好的交流,我们即要掌握外语,又要掌握相关文化知识,才能充分展现交际功能。教学中的文化资源开发,生成,利用使学生形成对文化特有的敏感和洞查力,给了孩子学习语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语言交流,而能从简单的语言交流中透露出某种文化气息,让孩子做语言的使者,做最自信的交流。

六、通过各种渠道渗透文化意识 除教材、录像、录音外,我还经常利用英美国家的地图、邮票、风景画、照片、明信片、钱币等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英美文化。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它可以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各种功能为一体,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特长,用图形、图像、动画、音乐语言等各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教学内容直观有趣,更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在上动物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利用麦当劳快餐店典型标识字母M与人物造型,引出《Old Macdonald》这首歌,向学生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西方农庄。农庄中的动物悠然自得,并配上英语中的动物叫声:“quack, quack; chick, chick; oink oink;…”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浓郁的西方文化之中。直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学习与英美文化交融,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

s Day》,让学生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和动物、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此刻情人节的含义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延伸。谈到鬼,我们第一感觉就是阴森森、凄惨惨,令人毛骨悚然,但西方国家的鬼节(万圣节,11月1日)前夕,即Halloween却深受孩子的喜欢。10月31日,是传说中去世的人回家的日子,那天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放置用南瓜做成的灯笼为鬼魂引路,模样恐怖,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挨家挨户敲门乞讨。他们对主人说:“Trick or treat or something to eat?”意思是:“款待还是恶作剧?”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糖果、糕点送给孩子们。鬼节竟然能如此有趣、好玩,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但学生听后非常有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07:55: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77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学生   语言   学习   国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