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记忆里寻找美好未来

更新时间:2024-03-21 04:39:5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洪国藩)

港澳台掠影 [GangAoTaiLueYin 从历史记忆里寻找美好未来 口包毅国 接到成为湖北省政协文史参访团 成员通知。知道自己要和海峡对岸的 文史同行进行交流,文史工作者特有 的情怀就开始浓厚起来。文史同行的 交流就是从历史中找到共同的记忆. 从共同的记忆里累积越来越多的共 识.这种累积其实就是在共同认知历 史中寻找我们两岸美好的未来。壬辰 年深秋时节,踏上台湾的那一刻,没有 感觉到一丝凉意,也全没有夏天的那 种燥热,心里全是暖融融的。到台湾的 第二天,就来到《湖北文献》社和同行 们交流。湖北政协文史委与台湾《湖北 文献》社交往密切,湖北政协到台湾的 参访团到台湾,都要到《湖北文献社》 来和湖北的乡亲见面,这里也是台湾 湖北乡亲们一个最重要的聚集场所。 “湖北文献社”在台北市龙江路二 二i巷十一号,还没走进去,就感到这 个十分普通的小院却蕴含着深刻的内 涵。看到门口的那块“湖北文献社”的 铭牌,就觉得特别的亲切,省政协文史 委副主任彭明先生说了一句:“这里好 像也是台湾湖北同乡会的所在。”他这 一受的军事教育完全是新式的。加入过 民国十一年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内务总 长。民国十三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历 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司法院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从教会团体到革命 组织的日知会。日知会被改造成革命 组织后,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都举行 院长兼最高法院院长、司法行政部部 长等职务。 民国37年,居正被中华民国国民 大会代表连署提名为第一届中华民国 总统候选人,得选票2191票。比蒋介 石只少269票,我觉得这是我们湖北 的骄傲。居正也是淡江英专的创办人, 淡江英专后改名为淡江大学。今日淡 演讲会,阐述革命思想。日知会实际上 是同盟会湖北分会,居正是湖北革命 组织的代表,也是同盟会会员,在居正 的介绍下.万耀煌加入同盟会。 居正,湖北广济人。1907年留学日 说.我这个湖北人顿时感到回到了 自己的家。墙上的那块“黄冈万耀煌” 本,在日本发起共进会,第二年到南洋 参加革命活动。后返回日本与宋教仁、 谭人凤等人筹建中部同盟会,计划在 长江流域发动起义,于是很快回国。辛 亥革命时期参与制定了都督府暂行组 织条例,并亲自到前线督军。民国元年 一题字的铭牌,让我有一种肃然起敬感 觉。搞文史工作的人。知道中国近代历 史。尤其是我从进政协开始,就分管政 江大学仍以居正的生日11月8 El为 校庆。 协文史研究工作,时间长了,自然也爱 上了文史工作,当然知道万耀煌是一 个了不起的人物。 万耀煌被居正看重是觉得他一个 能吃苦耐劳的人,也特别能带兵打仗。 万耀煌先后被居正拔擢为师长、军长. 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在政府内任 万耀煌是湖北黄冈周铺镇万家大 湾人,光绪十七年出生(公元1891 年),先后进入湖北陆军小学、陆军第 三中学、陆军兵官学堂、陆军大学,接 内务次长,代理部务。“二次革命”讨伐 袁世凯的时候任吴淞要塞司令,失败 后逃亡日本。民国三年加人中华国民 1928年6月,升任十五军团军团长,国 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万耀煌率部转造 湖北,兼任武汉卫戌区副司令,与司令 陈诚共事。“西安事变”时万耀煌是蒋 党,任党务部长兼《民国》杂志社总理。 世纪行2013年第6期 

港澳台掠影 [GangAoTaiLueYing] 介石“随难之臣”,然而拥护对张学良、 方式,这种方式强调家的作用。稻田的 很亲切,就和他攀谈起来。他说:“包先 生,在我自己的记忆里,18岁以前就没 吃过一顿饱饭。”一个人经历过太多的 苦难,一定珍惜眼前的幸福。严幼铭老 人的幸福是什么?我不敢冒昧地问老 杨虎城的抗日主张,景仰岳飞、文天祥 这样的民族英雄。万耀煌作为,总 是希望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在民族 危亡的关键时刻,能让的价值得 以体现,这就是奋力杀敌救家救国。 “卢沟桥事变”是全面侵华的起 点,作为万耀煌看得很清楚,13本 人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长期推行 的方针,进而统治亚洲,是日本的国 策。敢于牺牲、勇于奉献就是南方炎帝 平整和水利的兴修需要家和家族的力 量。家是一个整体,个人就是这个“家” 的一份子。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一切贡 献于这个整体。精细稻作农耕尤其需 要众心合一,炎帝神农就是牺牲奉献 于这个整体的英雄。在漫长的历史过 程中.这种文化生态反复强化,就成为 人,但我猜想这一期期的《湖北文献》, 一定蕴藏着老人的全部幸福。因为我 觉得老人在用自己的生命交换比生命 完整的东方文化。在近代历史中,那些 闪烁着光芒的湖北历史英雄,其实就 是炎帝神农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精神 的再现 更长久的东西.他把自己对生命的爱 投入到历史记忆之中,这是比生命更 有意义的。 神农部落的精神特质,刑天舞戚、夸父 逐日、精卫填海的悲剧故事都发生在 曾担任过台湾《中央日报》前总经 理助理的车守同先生是现《湖北文献》 总编辑,1955年 生于台湾,与我同 庚。显然这是一个十分严谨的文化学 湖北文献社社长汪大华先生首先 作自我介绍。1934年生于蕲春张榜。 这个部落.为了能追求安稳的农耕生 活,湖北人英勇牺牲的伟大精神铭刻 在一个民族的记忆深处,从抗金反元, 1949年随父来台湾。其父曾任台湾“国 防部次长”,中将军衔。本人法学学士, 者,他在介绍台湾情况时,几次讲到台 湾1895至1945的历史都用“13据”时 代来表述,与导游一口一个“13治”时 到反清复明,从辛亥首义,到抗日战 争,忠臣良将世代相传。这是因为稻作 曾任台湾大学教授、中国国民党中央月 刊社社长兼总编辑、“国民党台湾省党 部副主席”,“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 员”、“中华民国团结自强协会理事”、 农耕部落最追求和平,当他们的和平 、稳定的生活环境被破坏,他们身上爆 发出的能量是不可思议的。 代有明显区别。历史是由历史真相和 历史观构成的.它包含着真实的历史、 正确的史观。中日甲午战争13本占据 台湾是历史的真实。“13据”不仅仅是 “中华民间各同乡会联合会常务理事”、 “金瓯女子中学董事”、“湖北同乡会常 务监事”。一个人活在世上,当了多大的 官是次要的,看看他办的刊物,就看出 了他的真性情,能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其 中,感到充实和快乐。就活出了自己的 本色,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台北湖北同乡会会长陈兴国补充 说:“汪先生在台湾湖北籍人士中是很 有较强影响力的人物。” 万耀煌屡屡请缨,并率所部官兵, 为佟麟阁、赵登禹等先期损躯之将士 叙述历史真相,也蕴含着正确的历史 观。这个“据”字有占据、殖民的意味, 有一种非法在其中。而导游所说的“13 设灵祭奠,泣血宣誓:当追佟、赵慷概 赴死;誓扫倭奴,飞雪国耻!屡无复电, 万耀煌毫不气馁,派夫人周长林直赴 南京,晋谒宋美龄。周夫人慷慨陈词, 治”有治理的意思。具备合法性在其 中。我觉得认同中华民族的人讲“据”, 就是铭记民族的耻辱。日常生活到处 都是大同小异.但人与人的区别在心 灵。车守同先生心里有民族的情怀,就 会永远记住那历史中的屈辱,断然不 极言属下官兵群情激昂,义愤填膺,请 缨杀敌,誓尽天职以报国家,声泪 俱下。其情状令宋美龄动容.宋夫人亲 向蒋介石建言,万耀煌得以率部赴沪 作战。抗战胜利后,万耀煌曾担任过两 年的湖北省主席。 搞文史丁作的人,看到这个铭牌 题字,就搜索脑海深处的记忆是一种 汪大华先生接着向我们介绍。 陈兴国,湖北黄梅人,总政战部中 将副主任退役,台北湖北同乡会会长。 陈先生知道我是随州人时.握着我的 手说:“他已经多次参加世界华人炎帝 神农故里寻根节,每次参加感受都不 一会说侵略者合法的那个字。灵魂的高 贵就在意义.体现高贵就在人的心灵 完全领会了祖国。祖国的被凌辱已经 深深伤害了心灵。这种伤痛浸润过的 灵魂才会把握好每个字的准确含义。 我们坐定,每个人面前桌上的两 本《湖北文献》分别是184期和185 习惯。中国人只要在自己的生命历程 中为民族作出过奉献。历史就会记住 他,历史会把他的精神化作营养去滋 润濡养一个民族。政党的强大就在于 善于吸纳营养.政协文史委就是进行 营养转化的专门机构,虽经过多少次 的机构改革.政协文史委不仅没被精 简,始终处于很重要的地位,这不仅说 样,一届更比一届隆重。想到自己作 为湖北人,就是炎帝神农的嫡传子孙, 就应该为民族做点什么。” 严幼铭,黄陂横店黄严湾人.1931 年出生于武昌,6岁丧父,14岁丧母, 家世寒微,童年在战乱、贫困、孤苦中 期。拿起桌上的《湖北文献》一看,就感 到了震撼。这两本《湖北文献》的后两 页有在台湾的湖北乡亲捐赠款额和订 阅收入,其中收入仅有新台币300元, 也记得清楚.只相当于人民币的几十 元。刊物按收款的时问先后次序排 度过。《湖北文献》季刊最早的创办人 之一,担任社务委员。义务参与社务工 明执政党的胸怀和气度。更用事实证 明一种制度的成熟。 我想到湖北乡亲在中国近代历史 中的作为,是湖北人精神品质的必然, 作,迄今40余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无 怨无悔。黄陂旅台同乡会理事,积极参 与会务活动,从未中断。为家乡教育事 列,姓名数额都很清楚。每期的总收 入和总支出及总结存,也用表格列得 清清楚楚。这些数据是什么?是一群 文化人的艰难与坎坷。是在台湾的湖 北人用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怀呵护的 这精神品质全依仗湖北的那片山水所 养育。湖北是以稻作农耕为主的生活 业及长江水患赈灾解囊捐献。 一个瘦瘦弱弱的老人.我觉得他 35 檄纪 簟2013年第6期 

j 薯 港澳台掠影i l LGangAoTaiLueYing] 一片绿荫 誊 事、弘扬文化”。刊物创办于民国五十 誊 薹 一个人身在异乡,思念家乡是一 种本能。时间一长,异乡成了家乡,家 乡成为异乡,灵魂在家乡与异乡中游 五年(1966年),至今已经四十余年。为 什么这样?汪大华先生说:我们必须让 在台的湖北乡亲的第 、四代对湖北 桑梓故里有认同感、对中华民族有归 属感和荣誉感。湖北的物质和精神构 成完美的历史,通过这本刊物,转化成 一蠹 j 荡,其中的苦痛,无人知道,唯有这刊 物记录和展示着耶无数赤诚的心灵。 唯有灵魂的参人才是真正的阅读,翻 开这本《湖北文献》,家乡与异乡的的 记忆会牵引读者的的灵魂在心灵的世 界漫游,湖北的那片山水就永远存活 在台湾湖北乡亲的心灵之中,为在台 嚣i 誊 j 种历史的营养,滋润濡养着在台的 湖北乡亲。湖北省省长王同生先生到 台湾,汗大华先生送给王省长的礼物. 就是全套《湖北文献》。王省长抚摸这 i  :的湖北乡亲提供着精神营养。这本刊 物的价值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了. 它是滋润和濡养人的精神灵魂的一泓 清冽的甘泉,经过那么长的时间,这泓 象有新的认识。中国文化就是起源于 套《湖北文献》,感受到了在台一群湖 北乡亲热爱家乡的心意.和被这丰富 营养滋润濡养浓浓乡情。他说:“文化 j i =家,中国文化的语境里.家、同、民族、 天下四个词是可以互换的 中同人的 才是维系湖北乡亲与家乡的最佳载 体,这份刊物一定要持续办下去。” 我发言说自己曾经从事过民间刊 物创办,知道办刊的艰辛和闲难。所以 我对在坐的各位有一种真诚的崇敬和 仰望。刚才我问过办刊经费主要来源 于旅台湖北乡亲捐助的退休金、T资 甚至遗产。看到刊物公布的收支细目, 什么也不要说了.这些数据就让我知 道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文化的最核心 j ; 清泉从来没有干涸。 无论时问多久.在台的湖北乡亲 生存需要集体的力量聚在一起开创农 耕,中同的家不仅仅是家中的几口人, 始终没有忘记过故乡。陈兴目先生对 我说:“湖北与俞湾的距离不是很远, 囊 还有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那几亩 【fJ,那片山、那些水。中国文化有物质 和精神两部分,物质部分就是山水田 畴、家同故乡,精神部分就是支持家、 国、民族兴旺发达的全部理论。这种文 我的归乡之路.从1947年走到2006 年将近一个甲子。当我见到我的亲人 长辈时,相拥而泣,来到祖坟前,痛哭 失声。”只要是巾同人,就有一种崇高 的力量,扭转爱的方向。这就是“孝”! 化发生发展符合天地运行规律称之为 “道”,适合社会发展需求谓之为“德”。 任何站在所谓的“道德”的高度对中同 文化的指责,其实就是对中国文化的 无知。 爱的力量向下是一种本能,动物也有。 唯有中罔人,从学会说话的那天起,就 的部分就是爱与善良,你们用自己的 行为诠释了爱和善良。 《湖北文献》第184期中有一篇文 章叫《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惊艳H{ 土》,在台湾看到这篇文章,作为随州 知道自己姓什么。这个姓其实就是在 反复强调自己的生命从何而来.一辈 子不要忘记 自己从父母那里来,父母 上世纪先后有多种类似的刊物在 从祖先那里来,祖先从生养他们的那 片山水来,那片山水就是故乡。 故乡是生养自己的地方,或者是 生养父母及先祖的地方,实际上故乡 就是另一・个层面的父母 我们说爱自 己的祖罔就足从爱这里的山水开始 的。这里就是自己生命的根源所在,无 台湾创办,独独《湖北文献》四十六年 生机盎然。我想,湖北在近代中国有太 深刻的记忆,从洋务运动的汉阳兵工 厂.到辛亥革命的发生,湖北人成就了 近代历史的许多大事业。这些大事业 绝对不是一点小伎俩和小聪明可以做 成的.必定是我们湖北的前辈对世界 和人生有广阔的思考和独特的领悟 人,我觉得很是亲切。我向诸位介绍一 下,叶家山曾侯家族墓群被评为中国 201 1年十大考古发现.这种评选公布 时是以年代排名,但我告诉诸位,叶家 山曾侯家族墓群是满票当选.如果按 票数应该是排名第一。这个墓群的发 现,意义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中同 论走多远.绝不会忘了自己的 缘之 所在。绵绵乡愁永远与祖宗亲情联结 在一起,l 家,是中同人终生不渝的信 念。西方人对中同人的这种感情感到 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已经融为一体, 力,具有大f_义、大勇气、大智慧才具 有这样的大成就。这些不仅仅是国民 党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一个 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记忆,绝对没有 共同的未来。眼前这些人一下子在我 随州就是这种融合的典型区域,墓中 文物就是典型中的典型。这个墓葬的 发现.还用实物证明曾侯从商末周初 就在随州地区发展,和擂鼓墩曾侯乙 难以理解.觉得“春运”就有些不可思 议.那么多的人,非要在这个时刻回 家。无论多少艰难,读过书没读过书的 人,这时就知道自己要同家,家乡那是 最叫人牵肠挂肚的地方。一个人几十 年找不到回家的路.那种痛苦是难以 言表的。 研究历史现象、问题,有时需要变 换角度,每次变换就会对同一历史现 贵族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这就是说:从 叶家山曾侯家族墓葬的西周昭康年间 到擂鼓墩曾侯乙的公元前433年.这 眼里高大起来,他们在用生命中的那 一点点能量.捂热一个民族的记忆。这 两本《湖北文献》顿时在我手里有了一 种热乎乎的感觉.这种热乎乎的感觉 顿时让文史丁作有了温度和重量。 汗大华社长详细介绍了《湖北文 献》为“征文考献、采风载籍、崇功纪 个曾侯贵族在随州地区就存在了600 余年。应该说,曾侯乙墓葬的葬制可以 看出.这个贵族还处于鼎盛辉煌时期. 随(曾)侯从历史文献上消失大概在 公元前290年前后。这说明什么?我 黪缀《季2O13年第6期 

港澳台掠影 [GangA0TaiLueYing] 们常说,富不过三代。是什么因素支 任湖北国民政府主席。随州一中的前 身烈山中学就是他创办的,张学良、何 应钦、阎锡山等社会名流为烈山中学 捐资。他还请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叶 君健来任过教。烈山中学的校训是“诚 朴沽勤、发奋为雄”,与“金瓯女中”的 校训几乎没有差别。我就是毕业于这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乡。” 她很骄傲自己的父亲,她说:“家 父李焕生于湖北省汉口,祖籍黄陂。” 我接到赴台的通知后,套过相关的资 料.知道李焕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后 持曾侯贵族在随州地区生存一T 700 年?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一个特 例,说明随州这片土地蕴含着人类文 明最稀缺的稳定和谐元素。随州具有 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家、 留学美同,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十 回闰 后,历任《沈阳日报》社社长、东北保安 司令长官部政治部秘书、沈阳市政府 外事处副处长和三民主义青年团大连 支部书记等职。 李庆安接着说:“1949年到台湾 后.因为擅长组织协调又深具学术涵 国、民族兴旺发达700年实物例证,这 不光是一个考古发现,更是说明湖北 这个地域对中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 }}{的贡献。 所学校。随州政协还}fJ版过“何成浚” 先生的文史专辑,所以我觉得老校长 担任过董事长的学校不光是亲切,跟 这所学校的所有学生都有一种校友的 感觉。 我讲了叶家山曾侯墓群对中同先 秦文化界的吸引力及影响,中国先秦 历史学界召开年会时在随州设立分会 因为我喜爱看《海峡两岸》,对李 庆安一点也不陌生.也知道她祖籍湖 北。知道了她毕业于何成浚主持的学 养的李焕得到了蒋经国先生的重用。 场的经过,还有开会时的盛况。在台的 湖北乡亲不断地问话,从那些问话中, 我觉察到作为湖北乡亲的那种震撼和 蒋经国先生开始在台湾推行‘革新保 台’运动,家父则是执行这一政策的关 键人物.从而也被外界视为同民党开 校,想到自己也毕业于何成浚创办的 学校.还没见面就觉得一种校友一样 骄傲。车先生当场向我约稿,请我把随 明派的典型代表。” 我知道李焕担任“中同电视公司” 董事长.“教育部长”。1987年7月蒋 经圉提议,任命李焕为中央党部秘书 长,这项任命是在台湾解除“戒严”前 夕宣布的,被认为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州文化介绍给台湾的湖北乡亲。因为 时间关系,汪社长说李庆安副社长、童 的亲切。李庆安家世显赫、才貌双全, 是国民党民代中很受大陆观众喜爱的 女士 她专业勤奋,是坚定的反对“台 独”、“公投制宪”、军购,主张统一的 中仪社务委员两位女士在三军军官俱 乐部晚宴所在处等着我们,到那里我 们边吃边聊。 在路上,我知道了在台的湖北乡 亲,他们不仅仅办了《湖北文献》刊物, 还极为重视文化事业,每年通过《湖北 文献》社向优秀的旅台鄂籍大专院校学 生颁发奖学金。我们的车子走到台北信 义路,车守同指着道路边的一所学校 说:“这是台北私立金瓯女子高级中学, 李庆安女士就毕业于这所学校。” 人.是打击“台独”、批判民进党当局搞 “去中周化”不遗余力的泛蓝战将。 1992年10月任展望基金会执行长。同 民党第14届、第l5屑中央委员。父李 焕,前“行政院长”,母潘香凝,前“围大 李焕具有强烈的“大中华民族”意识,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脱离中 闰而独立。冈此李登辉上台后,以李焕 等外省籍官员为代表的“非主流派”和 以李登辉为首的“主流派”围绕着权力 分配、“统”与“独”走向进行了激烈的 代表” 见到她.当同民党立委时的直率 淋漓少了些,但青春活力却四溢而…, 争夺。 “家父白1949年随着目民党当局 去台湾后就没回过祖国大陆。虽然大 接待湖北乡亲的那种热情,让我们一 行有一种暖乎乎的感觉。接过她递来 这所学校是1946年由鄂籍来台 人士为纪念台湾光复而斥资创立。当 时名“金瓯小学”,取“金瓯无缺”(出白 的名片一看,印着“泛太平洋集团”执 行长、“中华孔孟学会”副会长、“湖北 文献社”副社长,心想这次赴台真是有 陆方面过去曾多次邀请他来访,但均 碍于身份敏感,如与蒋经国关系密切, 并担任过“行政院长”和国民党秘书长 《南史・朱异传》)、同土无损之意。1992 年更名为“台北私立金瓯女子高级中 学”,成为台北市第一所改制学校。现 在,这所学校设有普通高中、综合高 中、商业职业科,成为台湾有名的女子 中学。校训为“诚、朴、勤、毅”,“诚”就 是“诚以待人”,“朴”就是“朴以治己”, 幸,这样近距离与知名的女十交流,畅 叙湖北乡情真是一种缘分。泛太平洋 集团是潘思源先生创办.我知道那是 一等要职,而没有成行。到2002年,应大 陆宋庆龄基金会的邀请,家父才以台 湾孔孟学会理事长身份率中华民国孑L 孟学会成员到大陆访问。” 孑L孟是中国文化发展最关键的时 刻最重要人物,中国的家、罔、民族、天 个横跨太平洋的“中国概念”的大公 司。中华孔孟学会,以非营利为目的之 社会团体,以阐扬儒家思想,恢弘伦理 道德,促进世界大同为宗旨。历任理事 长有陈大奇、增约农、陈立夫、朱汇森、 潘振球、李焕等耆宿硕儒知名之士。 “勤”就是“勤以励学”,“毅”就是“毅以 赴事”。首任校长周召南先生提 并释 下理论,经过他们的梳理,才真正走进 人心。国家的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 义。学校设有董事会,历任董事长瞿荆 州(黄梅)、居正(广济)、张知本(江 陵)、何成浚(随州)、贺国光(蒲圻)、刘 伯文(京山)、陈绍平(黄陂)、李焕(汉 前提和保障,也是家、同、民族兴旺发 达之根本,所以唯有巾同人把“国家富 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越是学贯中西 的人,家、同、民族、天下情怀越是浓 烈。“家父参观了北京、山东、上海、湖 生命与生命的相逢是一种缘分。 在横无际涯,大无可方的空间,在没有 起始.永无尽期的时间,两个生命的相 逢是干载一瞬,显得格外珍贵。握手时 我对她说:“在电视中早就认识,今天 与您相见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就是 口)等均为湖北籍知名人士。现任校长 为童中仪女士,黄陂人。 何成浚是随州厉山何家畈人,时 北、广东等地方。时隔5O多年,家父回 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心中特别激 37 鎏蠡嚣纷2O13年第6期 

港澳台掠影 [GangAoTaiLueYing] 李庆安女士突然问:“有人问我,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是什么意 思,我不知道这是好话,还是坏话。” 赴台参访团的彭明团长要我解释 一下“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我说: 相当多的解释认为.荆楚是崇拜凤凰的 部落,也是从凤凰的概念去寻求答案, 故而现在的许多答案差强人意.也就是 说这种解释尚能令人满意,但不是最好 的解释。我觉得,这句俗语还有更好的 解释,它与湖北的地域有关,应该从地 域文化特点去寻求更完美的答案。湖北 在中国中部的中心位置,被称为九省通 衢,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湖北能够广 泛地吸收中国东南西北各地的营养.有 人问:湖北的地域特点是什么?其实湖 动。亲眼目睹大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 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讲.这里是祖 北就是一种不南不北、又南又北的特 就和家乡的巨大变化,了却了一大夙 愿。他表示在有生之年.会用自己的生 国,但对于孩子们来讲,这里可能会比 较陌生.所以要让孩子知道这边的一 点。一个地方善于吸纳和融会,那么这 个地方就一定呈一种成长的态势.始终 命能量的热度,温暖家乡,为民族多做 有益的事。”这一次是先父半个多世纪 来首次同到生养自己的故土。一个人 对自己亲人态度的真诚.就可以看到 她心灵深处的思想轨迹。她话语中对 切,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文化、渊源,我 们的历史,我们的根在大陆。” 她告诉我:“在北京,有很多历史 文物,学生们在课本上都念到过,但是 自己没有亲身体会到,所以让他们来 能够成长的地域,一定是一个强健的地 方。这种地域特征不是哪里都能够有 的,唯有湖北的九省通衢的地域位置是 他地不可替代、也难以复制的。文化成 长的时候只有多元的文化反复的交融 父亲民族情怀有那么一种敬仰和崇 拜.其实就让我看到了她自己就是一 个有深厚大中华情怀的人。 她担任“展望基金会”执行长期 间,积极推动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在两 岸分隔43年之后,我们推动“兵马俑 及金缕玉衣”赴台展出。当时绿营的人 拼尽全力抵制,又是游行示威,又是静 体会一下。比方.景山公园,哪一棵树 与崇祯皇帝有关。学生们在历史课本 中都有了解,我们也要进行考试,但是 激荡.接受的一方觉得对方的文化元素 好,才会去吸收。 李庆安觉得这个解释很有些道理, 专门来到我跟前敬了我一杯酒。晚宴 过后,汪大华社长又安排我们合影留 念。从走进《湖北文献》社那个普通的 小院,到三军军官俱乐部晚宴,我觉得 在台的湖北乡亲为我们营造了“家”的 氛围.我们这些参访台湾的人没有丝 毫的异地他乡之感。这一群人把异乡 当故乡。自己的人生在异乡与故乡间 奔走,灵魂也在故乡与异乡中安驻。 那些都是‘纸上谈兵’,要让他们19己 来触摸,来看了以后,才知道,这些都 是真的,我们的祖先来自于这个地方, 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明白,她是用自 己的教育能量,把一个民族的记忆装 进一代人的心里。当两岸的一代人有 共同的记忆,才可以创造共同的未来。 坐。我们顶着种种压力开启了海峡两 岸第一次的文化交流合作,有了第一 次.才有今天的文化交流盛况,看到两 岸的民众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促进了 “台湾的人也觉得湖北人特别厉 害。”李庆安女士插了一句。 我觉得台湾的湖北籍人士多,与辛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觉得 离开台湾时,这些湖北乡亲赶到 圆山饭店.为我们参访团的每个成员 当年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值得。 童中仪是《湖北文献》社社务委 员,出身于教育世家。其父童启祥先生 是闻名海峡两岸的教育家、台湾国父 纪念馆首任馆长,为两岸文化教育交 亥革命成功国民党在武汉发源有关,也 与湖北地域文化有密切关系。淡化个 送来了台湾的最好伴手礼“凤梨酥”。 我想到小时候,走亲戚时,只有走最亲 最亲的亲戚,吃饱了、喝足了,还会给 些礼物带回家.让一家人体会到什么 性、克制欲望、服从整体、奉献整体,这 就是东方文化的意识。长江流域稻作精 细农耕更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必须服 流作出过重要贡献。金瓯女子中学从 创办到现在已经60年,历届董事长、 董事和校长都由湖北籍人士担任。童 从家庭的完整。有了家就有族,就有国, 就有天下,维护家的利益就是家、国、民 族、天下情怀,这种情怀在历史的关键 是真正的亲情。 这一盒“凤梨酥”将甜蜜我的家 人,两本《湖北文献》,我将认真研读, 读出这群在台的湖北乡亲的情怀,尽 力写出亲人们那滚烫的热度,复活我 中仪女士是该校第九任校长,她还是 台北市湖北同乡会理事,代表父亲充 当起与家乡交流的友好使者。她认为 两岸的教育交流太重要了,她说:“对 时刻往往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话没 说出来,李庆安就接着说:“湖北与近代 历史的关系太密切。像汉阳兵工厂就是 们的共同记忆,走向美好的未来。四 (作者是随州市政协副主席)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起点。” 38 黩 行2013年第6期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04:3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75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湖北   台湾   历史   文化   中国   乡亲   文史   先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