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景岗山)
关于诸葛亮的的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的故事篇一
诸葛亮小时候聪明好学、出语不凡,被人们称为“神童”。6岁时,他被送到
当地最有名的水镜先生0那里接受教育。
在读私塾时,学校养了一只公鸡,是先生用来报时的。先生讲课很精彩,深入
浅出,牢牢抓住了弟子们的心。小诸葛亮听得入了迷,多么希望先生能多讲一会儿
啊。可讨厌的公鸡一到中午下课时就叫起来了,天天如此,非常准时。只要它一
叫,先生就宣布下课,让大家放学回家。小诸葛亮恨死了这只公鸡。
回到家里,小诸葛亮还在恨那只可恶的公鸡。正在厨房里做饭的母亲发现儿子
闷闷不乐,就关心地问:“儿子,你怎么啦?”
小诸葛亮便把公鸡的事讲了一遍。然后他问:“娘,先生的那只大公鸡真讨
厌,我想多学一会儿,它都不让。它为什么一到时间就叫呢?怎么才能让它晚点叫
呢?”
母亲听后说:“这好办啊。先生的公鸡一到时间就叫,那是人调教的结果。要
想让它听你的,你也可以调教它呀!”
“怎样调教呢?
“那就看你怎么动脑子了。”母亲一边淘米一边说,“只要肯动脑子,任何事 都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你好好想一想,也许就能把办法想出来。”
小诸葛亮眨巴着眼睛,看到母亲手中的大米,忽然眼前一亮,一个“收买”公 鸡的方法就产生了。”
第二天,小诸葛亮用小布袋装了一点米就出门了。从这天开始,先生的公鸡就 叫得不按时了,越叫越晚,没有规律。甚至中午时间早过了,先生还在滔滔不绝地 给弟子们讲课呢。
为了弄个水落石出,先生开始留心他的鸡。他发现一到以前报时的时间,那只 鸡就站到窗前做出准备叫的姿势,但这时有个学生悄悄向窗外撒了一把米,鸡一见 到米,忘了报时的事,跑去吃米了,而撒米的那个学生就是诸葛亮。先生大怒,训 斥道:“你小小年纪敢戏弄先生?”
小诸葛亮连忙向先生道歉:“对不起,先生。你讲的课非常好,我害怕公鸡叫 起来打扰你,才故意让它晚叫一会儿。”
“哦,你原来是为了想多学一会儿?”先生原谅了他,“好吧,你愿意的话,
放学后可以来我家里,我会给你讲习功课的。”
小诸葛亮闻言,高兴地笑了。
关于诸葛亮的的故事篇二
诸曷亮不仅有才,而且相貌俊伟,据《二国志•诸曷亮传》记载,诸曷亮“身 高八尺,犹如松柏”。但他却选了一位“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阿丑为妻, 诸曷亮为何要娶丑女呢?传统观点认为,诸曷亮重才不重貌,是注重人的内在美。 阿丑自幼才识过人,颇有心计,诸曷亮早在成婚前就有所耳闻。这不无道理,但并 非全部。其实,诸葛亮娶阿丑,是出于一种政治上的考虑。《三国志•诸葛亮传》 裴松之注所引《褒阳记》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 谓孔明曰: ‘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 '孔明许, 即载送之。 时人以为 笑乐,
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 正得阿承丑女。 '”
另一种说法是诸曷亮家境贫寒, 出身卑微,自幼丧父, 少年时代便过着流离转
徙的生活, 吃尽军阀混战的苦头, 深受强宗豪族的压迫。后来跟着在南昌做豫章太
守的叔父诸曷玄生活。14岁时, 叔父因官被削而投靠了刘表;17岁那年, 叔父死
了,他从此没了依靠,就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定居。他虽然住在乡下,但他不 想无声无息地隐居一辈子,他时刻关心着国家的盛衰,有着为国家尽忠的抱负, 怀 着如此壮志雄心,他立志要登上政治舞台而建功立业。
这种政治上的考虑无疑会影响到诸曷亮的婚姻大事, 甚至还牵涉到了家人的婚
事。这也是为在地主集团的上层站稳脚跟,以便今后一展鸿图。为此,他在家庭婚 姻方面, 做了三件事:第一,他把姐姐嫁给了荆州地主集团中在襄阳地区颇有名望 的首领人物庞德公的儿子, 庞德公对其赏识备至, 称他为“卧龙”, 从此,他就在
荆州站稳了脚跟。 第二,诸曷亮为弟弟娶了荆州地主集团中在南阳地区数得着的人
物林氏之女为妻。 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他自己择妇结亲, 当然要服从既留荆州又 能结交望族这一政治目的,这也就是诸曷亮在荆州而不到其他地方去的原因。所
以,诸曷亮娶了那个丑女黄氏。
诸曷亮为何不怕众人耻笑,而娶丑女黄氏呢?换作别人也许他会犹豫,但是黄
氏之女他就娶定了,一是因为黄承彦在当地有相当声望,二是因为黄妻蔡氏和刘表
的后妻是姐妹关系, 做了黄家的女婿,就攀上了刘表这门皇亲。
据《诸曷亮新传》记载:当黄承彦当面问及诸曷亮时,他当即“拜谢泰山”,
一锤定音, 把从未见过面的阿丑要了过来, 从而为诸曷亮进入地主集团开了“绿
灯”,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这个“进身之阶”的。
从封建历史文化来说, 贤妻、美妻、正妻要相夫教子, 帮助丈夫治理家业,诸
曷亮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自己的婚姻上,自然遵循“贤妻美妻”的风俗,而据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其后确实又要过一妾。但诸葛亮要丑妇的动机仍有争论
待后人再研究探寻吧。
关于诸葛亮的的故事篇三
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
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
玄就去投奔荆州牧刘表,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其弟诸葛均诸葛亮小时侯遇到了一
位样样精通,博学的老师——司马徽。他想把老师的.知识学到手,可是上课的时
间很短。他看见老师用芦花鸡来定时,就想了一个办法。当芦花鸡要叫的时候,就
把自己随身带的米喂给它吃。鸡有了吃就不叫了,这样就可以延长上课的时间了。
终于有一天,被司马老师发现了,诸葛亮就实话实说认了错。隐居起来,躬耕于南
阳。诸葛亮小时候,由父亲带去拜水镜先生为师。
水镜先生对诸葛亮说:“我出三个题目,答对了就收下你。”接着出了一个哑
题:他屈起食指,伸到诸葛亮面前,又点了点。
诸葛亮向水镜先生深深一鞠躬,又后退三步,站在一边解释道:“你要我做首
屈一指的大官,我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生坐在蒲团上说:“我出的第二个题目是,要你想办法使我离开这座位。”
诸葛亮走到墙角,顺手拿了一根竹竿就要捅房上的瓦。先生连忙起来阻止说:“不
要捅漏了房子!”
诸葛亮笑了:“先生坐地,我想通天,先生不是离开座位了吗?”先生稳坐回
椅子上说:“你能使我寸步难行吗?”
诸葛亮指指先生说:“你这老匹夫,分明没有本事,在此胡扯!”先生气得脸
色发紫,诸葛亮却摘下他的帽子,扔到房顶上。先生气急了,只好脱了鞋蹲在诸葛
亮父亲的肩上去拿帽子。这时,诸葛亮抓起先生的鞋子藏了起来。先生拿到了帽
子,却找不到鞋子,诸葛亮说:“您寸步难行啦!”
水镜先生哈哈大笑,说:“好聪明的孩子,我收下你啦!”
三年后的一天早上,水镜先生对弟子们说:“我出一道考题:从现在起到午时
三刻止,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就出师。”弟子们急了,有的大呼:
“庄外失火!”有的谎报:“家里死了人,得赶紧回去!”水镜先生根本不理睬。只
有诸葛亮,早伏在书桌上睡着了。鼾声大作,搅得考场不得安宁,水镜先生很生
气。午时三刻快到了,诸葛亮一觉醒来,听说先生出了这么个考题,一把拉住先生
的衣襟哭道:“先生这么刁钻,尽出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学
费,快还我三年学费!”水镜先生是天下名士,谁不尊敬?现在见诸葛亮这么辱骂
他,气得浑身打颤,喝令他滚出水镜庄。诸葛亮哪里肯走,水镜先生使几个弟子,
硬把他赶了庄去。诸葛亮一出庄子,哈哈大笑起来,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镜
庄,跪在先生面前,双手捧上棍子说:“刚才为了应付考试,万不得已冲撞恩师,
弟子愿受重罚。”
水镜先生猛然醒悟,转怒为喜,扶起诸葛亮说:“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你真的可以出师了。”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23:0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62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