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1 精品

更新时间:2024-03-19 14:54:3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钟元辉)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1

篇一: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5集)文本解读《三字经》(五)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在前几期的节目当中,钱文忠教授为我们揭示了《三字经》中关于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和我们一起重温了古代日常礼仪规范和一连串生动的故事,通过这些明白如话的叙述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我们发现《三字经》的以上部分强调的只是有关品德教育和学习目的的概括介绍,那么作为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接下来要教给孩子们哪些具体的知识呢,也就是说传统的中国人最该掌握的学问是什么呢?在不分学科和课程的古代,《三字经》是如何把语文、数学、自然、历史这几类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而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还蕴含着什么样的传统思想?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副教授解读《三字经》第五集。

按照《三字经》,传统中国人首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数数,先得把数给数明白了,你数不明白数你折腾什么呀,所以《三字经》并不像大家想的好像中国是个人文大国,一开始就应该学点古字,没那个,一开始先给我数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把这些字先给数明白了,这里边难道还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吗?就为什么《三字经》开始教大家数数呢?这不是应该的吗?是应该的,但是里面还有道理,什么道理呢?数学的教育本来就是传统中国启蒙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数学的教育,还有接着我们要看到,自然知识方面的教育,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按照古代的规矩,贵族子弟六岁入学,这是有规矩的在古代,只要是贵族子弟,六岁必须入学,一入学首先就要学的数学和方位,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的数字,第二东南西北中这样的方位,这是必须要学的,到了八岁,传统中国就必须掌握四则运算,跟今天比也不算太晚,今天孩子八岁,也就是小学的二年级三年级,就必须学四则运算,而周秦时代、秦朝以前,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有六艺之说,也就是六门功课,分六门功课要教的,哪六门呢?“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礼、礼仪,各种礼节;乐、音乐,你要学各种乐器;射、射箭;御、驾车,等于得有一个驾照;小学生就开始学着赶马车,书、写字,基本的文字学知识;

数、数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周奏时代开始规定,六艺,数,虽然在六艺当中排在最后一位,但是这绝对不等于说数在传统中国的教育当中地位最低,不对的,为什么说他不对?《三字经》大家都看明白了,一开始就数数,把数数明白了以后,《三字经》接下来讲什么呢?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首先我们来看什么叫三才?告诉大家了,三才就是天、地、人,那么才是什么意思呢?才在这里就是指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说,三样最基本的东西,天、地、人,先告诉大家这个概念,出现在儿童的启蒙书,《三字经》里头,但是它大有来历,它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周易的说卦,“昔日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刚曰柔,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周易·说卦》,意思是什么呢?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周易,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顺应,来说明自然变化的规律,就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最基本的是什么?古人确定天的道理什么呢?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叫三才,对应着三才,中国古代还有一个说法,叫三大,天大、地大、人大,也许大家会问,天地覆盖万物,天苍苍、野茫茫,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你所有东西在地上,这两面三刀个大没有问题,是大,人凭什么称大?怎么天地人可以称为三大,可以称为三才呢?因为中国传统概念当中,告诉大家,天地之间人为贵,所以在传统中国思想当中,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本主义的资源,传统中国非常重视人,非常重视人文精神,非常重视人本,这是传统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特点。

我们是人本的,我们不是神本的,所以,这大家才能明白,哦,三才者,天、地、人。

在刚刚开始学习数字的时候,《三字经》就在简单的数字序列中传达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表达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古人的这种教育智慧,的确会让我们产生由衷的敬意,那么“三”这个数字,它的文化含义还有哪些呢?那么第二,“三光者,日月星”是什么意思?也许大家说,这还要解释吗?对中国古代的蒙学的儿童来讲不要解释的,对于今

天我们离开传统非常遥远的人来讲要解释,我们仰望天空,最亮的东西、太阳、白天,晚上的月亮和星星,所以叫“三光者,日月星”,这个很清楚,太阳在白天才出现,没有说半夜出太阳的,太阳,是阳的精华,所以叫太阳,月亮,在夜间出现,它是阴的精华,所以月亮也叫太阴,而除了太阳和月亮以外,天上的发光的这些东西,它都叫星,而三在中国文化当中,就是一个大数,一个关键数字,“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都是一串三个数字,而“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亲师”,都是以三来说明一种观念,来传达一种思想,为什么我说三是中国文化的大数?它不仅在儒家学说当中是如此,在道家学说当中三也了不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三是万物之母,所以《三字经》的编排是匠心独运的,并不因为是给儿童看的书,就编得很浅啊,上来就是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以三打头,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具体到人类社会有没有可以用三打头来讲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呢?有。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三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含义,从天地自然到社会家庭,在《三字经》中,一个“三”字就像一根丝线,串起了许多知识和思想的珍珠,而这样一根传统文化的项链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这个概念就被引出来了,接着三才、三光引出三纲,三纲在中国传统当中,可是一个实在太重要的概念了,可以说不了解三纲,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传统中国,我们不把三纲弄清楚,恐怕接下来就别的东西很难讲清楚,什么叫纲?诸位,纲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渔网上面那根最大的绳子,渔网,打鱼的网撒下去,有一根最大的绳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网眼,纲举目张,就是我拎着这根绳子一撒,网就撒出去了,我一收就能把鱼给收回来了,这个是纲,什么是三纲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三纲。

用大白话讲,也就是说,臣子一定要服从君王,儿子一定要服从父亲,妻子一定要服从丈夫,这是我们一般概念当中的三纲的概念,有一点特别特别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三纲这套东西,请头号是谁提出来的?很多人会认为发明者当然是孔子,这是错的,孔子说过类似的话说过吗?说过的,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意思什么意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

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要有做儿子的样子,他并没有说谁绝对服从谁,孔子没有这个意思的,诸位,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跟孔子没关系,跟荀子、孟子都没关系。

那么到底是谁拥有“三纲”的发明权呢?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主张,而这个“三纲”的理论,又为什么会广为流传呢?三纲的发明权专利权,应该属于谁呢?是西汉的董仲舒,西汉有个大儒叫董仲舒,正是由于董仲舒提出了一套这样的理论,汉武帝才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来在这之前还是有百家的,尤其道家的学说很盛的,法家学说也有的,并不是儒家定于一尊的董仲舒一出来提出这么一套理论,汉武帝觉觉悟得很好,管用,这套理论有用,能够管理这个,能够来进行有利于我的统治,能够管理这个社会。

我们知道在汉武帝之前,汉朝的皇帝信奉儒家的不多的,汉高祖刘邦当然他是无赖子出身有名的,他当年看到儒生根本不把你当回事的,他就这么撇着腿坐在席子上,席子上你看见人尊尊敬敬地应该挺直腰跪坐,他不是,他趔趄着这样坐,一不高兴,有时候内急,汉高祖刘邦内急,他也懒得找个厕所,拿起儒者的帽子当尿罐了,撒完尿一扔,这是汉高祖,至于说君臣关系,今天不存在了,但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总归是存在,不可能消灭的,而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终究还必须从传统当中去吸取经验,或者吸取教训,总而言之,从传统当中去找寻智慧。

篇二:听《钱文忠讲解三字经》听《钱文忠讲解三字经》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一本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一本传统的儿童识字课本。

为什么它一经问世就广为流传?在看似简单易懂的文字背后,到底包含着什么样的深意?对于这些问题你又能回答几个呢?中国宋朝以后,《三字经》现世。

它来历不明,也无人知晓它的作者,但从那开始它一直流传至今。

这部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

形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简单易记;内容上:简单语句却道出中国传统道德与知识。

而《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这本书作者将《三字经》中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方式完美表达,来吸引人的注目。

在《钱文忠讲解三字经》中把三字经分为了六个部分,分别围绕它们的中心进行讲解。

一、教育的地位及学习的作用,二、强调儿童要懂礼仪、孝父母、敬兄长,三、介绍生活中各方面的一些名物常识,四、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及儿童读书的程序,五、介绍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凸显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六、强调学习勤奋刻苦、孜孜不倦。

《三字经》有很多的人物故事,例:孟母三迁、孟母断杼、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在《钱文忠讲解三字经》中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钱文忠教授用其诙谐的语句讲诉这一个个历史故事。

三字经的每一行字,都讲述着一个人生哲理。

在钱文忠的讲解下,我又明白了更多的深刻道理:孝敬父母,尊师爱友,礼貌待人,勤奋好学??作者通过对一千多个字的《三字经》进行讲解,举出大量的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古今贤文,来解读文章中的深刻道理。

作者运用《孟子》当中《公孙丑·上》里的这样一句话“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耻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来说明孟子的看法——人必须有这四种心,如果没有这四种心就称不上是人。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道德品质。

而钱文忠教授对此也讲的非常详细。

例:黄香温席被称为“天下至孝之人”,宋朝黄庭坚随居庙堂之高,但依然为母清洗便桶。

在古代,教育备受国家各阶层所关注。

人们都认为少年人生起步读“三千百”,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年步入社会为人臣,开始做事了,研习《论语》和《孟子》;步入高层为国君分忧,研习《老子》和《庄子》。

人生的各个阶段、阶层都有时宜的书读。

这些圣贤书传授做人的准则,做事的原则,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在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造就了人灵魂的无以寄托、无以用心、心无以安顿。

使得现在大学生脑袋晕晕的,没有思想、没有中心价值观,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不知道从哪里来,准备往哪里去。

真所谓:“电脑程式机械书,消磨几代英雄气,为几斗米,丧尽气节,领几个钱,了此残生。

”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试问大家中国文化博在哪里、大在哪里、精在哪里、深在哪里?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从小就身受《三字经》的熏陶,博闻强记,长大后,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功底强,厚积薄发。

于是,便出现了许多的饱学之士,爱国之士。

他们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今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更应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作为学生,我们应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后人中,就会多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教书育人。

篇三: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三讲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三讲万新鑫10东商英210861207父母都对孩子宠爱备至但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那父母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怎样才能让孩子把学习变成自愿自觉?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穿越了历史沧桑,至今仍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警示作用!那孩子究竟多大开始学习效果最好呢?孩子的教育应从哪三方面抓起?“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意思非常清楚,是说孩子小时不学习肯定是不合适不应该的。

小时年轻时不学习,老了还能干什么?岳飞是我们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曾写过一首词《满江红》里面就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样的词句。

岁月蹉跎时间一晃过去了。

揽镜自照两鬓华发早生,这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北朝时有个非常著名学者叫颜之推写了一部书叫《颜氏家训》。

这部书里大量讲的是怎样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教育情况,如何做评论。

颜之推有好几个孩子,他非常重视孩子小时的教育,让孩子很小就开始读书。

颜家的孩子三岁开始读书。

古人的三岁折合成今天恐怕是两岁甚至可能两岁都没到!能连路还没走稳先得跟爸爸读书。

孩子嘛大家都理解,读书觉得累,因为古人小时读书主要是背。

孩子就跟爸爸说:“爸爸,难道我们非要读书吗?您看现在好多人也没读过什么书也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我们为什么非要读书?”颜之推就教育孩子“是的,确实有那么些人靠祖上福荫当了大官过上好日子,生活也许比你们还好,但每到紧要关头每到有大事时这些人都是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们没读书没知识”。

孩子听了这话又问爸爸:“那我知道了应该读书!但能不能稍微晚点读,长大一点再读呢?颜之推又告诉孩子读书应只争朝夕趁小时记忆力好抓紧读书尽早接触圣贤之有很大好处!按传统教育理论13岁以前是最佳学习年龄。

古人认为13岁以前念书效果最好。

为什么?因为13岁以前记忆力最好。

古人非常强调记诵的功夫!孩子还小好多深奥的道理先别跟他说,说了孩子也琢磨不透,先想法让他记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你把书读得滚瓜烂熟自然触类旁通很多道理自个就悟出来了。

或随年龄阅历的增长小时背的东西突然会在某个人生时刻激发他的联想,由此真正地领悟了精义。

所以古人认为13岁以前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千万不能放松!现在的家长都很喜欢孩子文武双全。

有没有发现现在孩子名字中有个字非常普遍,叫赟(云)。

这样一个字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做子的名字。

每年大家去看报纸上考进大学的名录经常会看到这个字。

好多人不知怎么念,这个字过去不怎么用现在用得多也就是说父母首先认为孩子都是宝贝然后希望孩子文武双全,这是对的。

但怎么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他能具备将来为会服务的技能?还是应回到历史中回到古人身上去看看。

可举个习武的例子,岳飞小时的师傅是武林高手叫周侗。

岳飞和好几个师兄弟,王贵、张显、汤怀都跟着周侗习武,都是岁数很小时开始的!这几人刚开始差不多,岳飞跟他们师兄弟基础是差不多的。

但为什么后来岳飞会脱颖而出?而另外的师兄弟相对默默无闻?从一个故事就可看出。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岳飞和他师兄弟当然都贪恋热被窝了,谁肯爬起来?都不愿早晨练武。

这时只有岳飞把热被窝掀起来出去练,在雪地里舞剑。

师傅周侗看在眼里当时就有一句话,他认定在他徒弟中岳飞将来成就最大最有出息。

当然岳飞后来还是激励了他的师兄弟。

这些师兄弟后来也成为了将军带兵打仗立有战功,但跟岳飞都不能比。

所以我们可看出从小开始打下学习基础形成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

也许好多父母会讲孩子那么小还是让他玩一玩让他多点童年乐趣,这么说对吗?没什么错。

但绝对不等于你就可不抓紧孩子的学习。

孔子在《论语+宪问》里有句话,“之能勿劳乎?”什么意思?你爱他重要,能让他不吃点苦吗?这是孔子的话。

大家想想对我们今天的父母或对我们今天教育孩子有没有启发?毫无疑问是有的。

少年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期,这时打下的深厚基础会在孩子成年后充分呈现出来。

当孩子还年幼时父母究竟该如何教育子女?“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

里仍举例说明这个问题,还是岳飞!当岳飞已成为手握重兵的大将后就有意识地去培养他的孩子岳云,也就是有意识去雕琢他,希望能把岳云培养成一代名将。

他是怎么培养呢?把年仅64岁的岳云编入军队编到岳家军里,规定岳云:第一不许穿丝绸,虽然你是大将之子但你不许穿丝绸。

第二不得进酒肉。

你不许喝酒不许吃肉,每天跟着骑兵一起练骑术。

有一天岳云跟比他大好多的将士练习骑术,一不小心在过一道沟是摔了下去,连人带马摔到沟里。

放在今天会怎样?今天家长肯定会跑过去:“儿子你是不是这摔了一个疙瘩啊?是不是那骨头摔坏了?要不这怎么给摔青了?岳飞没有,他巍然不动而且不许旁边的将领把岳云扶起来。

他怎么处置?喝令旁边执行军纪的军官打岳云军棍。

才12岁的孩子啊!旁边的将官当然是劝阻了,那么一个小孩子跟着骑兵练习这些本领已经为难他了,不小心摔了一跤将军您还要打他军棍?很多人说情,可岳飞不为所动坚持用军棍责打了岳云!这也就是一种心态,孩子岳云是块美玉但我要他成器就必须从每个细节,每个细微的部分来雕琢他培养他。

果然岳云后来成了代名将“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三字经》好多句子都是从古代经典中摘出来的!我们也许会问为什么要用玉来做比喻?中国大概是唯一一个有漫长悠久玉文化的国家,过去讲究的是君子每天都要佩玉,玉无故不得离身。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漫长而悠久的玉化?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叫做“君子比德于玉”。

君子拿玉、美玉来体现来展现,或者来比喻君子所应拥有的品德!所以古人经常用拙玉来比喻自己!古人要使自己的修养越来越完善就像雕琢玉一样,所以《三字经》用“玉不琢,不成器”来比喻。

另外一个我们今天挂在嘴边的话,切磋,说“咱俩切磋切磋”。

现在讲“切磋切磋”基本上是电视剧里武打的场景了,两个武林高手碰到一起,来,咱们切磋切磋!那接下来就该动手了。

古人不是这意思。

切,磋,琢,磨全是古人玉器手工业上的用词。

全是动词,采来一块玉石外面可能是石头先要把它切开,看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这叫“切”。

“磋”是指把玉和石头分离开来,把石头给磋掉把玉给磋出来。

“琢”就是把玉加以雕琢让它形成一个大致器具的样子。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4:5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5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孩子   传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