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邢元敏)
1、栽桑养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约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彩,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史前时代,黄河流域已经出现丝绸的曙光,到商周丝绸业已较发达,随着战国、秦、汉时代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公元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大量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向西运输。经过魏晋北朝发展到唐代,中国丝绸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一方面条贯、折衷传统遗产,另一方面又兼容了外来技术、纹样的优点。宋元时代随着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促进了丝绸生产技术的较大发展,品种风格有了创新,丝绸生产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地区;至明清江南苏杭一带成为最重要丝绸产地,发展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官营织造也日趋成熟,此时,我国丝绸发展到了最活跃的时期。1804年始,中国丝绸业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建国后,我国丝绸更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较完整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古老的丝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焕发出新的青春,走向灿烂的未来。
2、栽桑技术知识
桑树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种桑一次,可收十多年到几十年,因此,
种桑选地应作长远打算,要充分考虑到养蚕安全,易于管理,方便采叶等条件。
1、桑园地的选择:桑地最好选择能排能灌,土层深厚或靠近水源的肥沃土地;靠近砖瓦厂、化工厂等排出废气、废水、废渣受影响的土地不宜种桑。
2、选用良种,积极推广良种,良种桑苗要经过检疫合格后方可种植,带病苗木不能种植。
3、种植时间:桑树在我县全年均可种植,但选择在立春前种植最好,这期间桑树处于休眠状态。
4、整地、施足基肥:桑地种植前应全垦,后开行沟施基肥,把堆肥,垃圾肥,土杂肥,塘泥等杂肥施于行沟内(行沟深宽最好在一尺以上),然后回土拌匀。
5、种植规格:我县桑园种植基本上是四边桑,应推行密植桑园,每亩用桑苗5500株左右。行距2-2.2尺,株距0.5-0.6尺。
6、种植方法:(1)桑苗种植前先将苗木按粗、中、细分类分段种植,细小苗种于边沿,便于护理; (2)种植前还应浆根(用泥浆、猪、牛粪及少量磷肥混合);(3)种植时开行,回土埋过青茎部一寸至一寸半为度,要苗木端正,埋土踏实,淋足定根水,然后留地表2--3个芽,把上部剪去,控制发芽枝数。
桑园管理
一、种植后的管理
(1) 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淋水防旱,注意排水,防积水,雨后松土防土壤板结。
(2) 抓好早管理,勤施肥,每隔10-15天施肥一次,早期以水肥为主,后期用干肥。做好除草,除虫和防治病害。
(3) 有条件时可用稻草或其它杂草覆盖。这样可防旱保水,减少杂草,又可防止土壤板结,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肥料。。
二、桑园四季施肥
施肥施肥时间
名称
发芽前夕至速效肥为促进春枝叶生长,春肥
用叶化前1个主,化学氮可使春叶增
(催月,一般在3肥、腐熟的15%~30%,后效芽肥
月中下旬 人粪尿 至夏秋期
25%~30%
全年肥量53 kg/亩,占肥料种类 肥效作用
kg/亩)
施肥量(标准肥夏伐后6月第效肥为主,供枝叶旺盛生长,夏肥
1疏芽后7月化学氮肥,秋叶增30%~(伐秋末肥量第2次,也可腐熟半腐熟55%,第二年春叶条肥) 40%~45%
夏伐后1次 有机肥 增19%~37%
早秋结束至8速效肥为秋肥
月中旬,8月主,配磷钾(枝长,延迟桑叶硬年肥量10%~
下旬后不能肥,结合灌叶肥) 化,有助养分积累 20%
再施肥 溉或草覆盖
促进枝叶持续生30kg/亩,占全
86 kg/亩,占
冬季35 kg/冬肥 桑树落叶后 迟效性有基础肥,改良土亩,占 (过冬肥)
(过土壤封冻前机肥,厩栏壤,提高肥力,促全年肥量冬肥) 的冬季 肥、堆杂肥 进来年生长
15%~20%
表中的施肥量以中等水平桑园年亩产叶量2500kg计,约需施入纯氮30.2kg,磷11.2kg,钾15.4kg。
桑园常用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方法(一):
名称 性 质
是含氮比例较大的速效有采用沟施或穴施并盖上。不能机肥。氮素大多数以蛋白质人粪尿
态氮存在,须腐熟后转变成防止氮的损失而降低肥效
铵态氮才能供桑树吸收
属高效持久的迟效性肥料,可用于冬肥和新建桑园基肥。厩肥 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腐熟的厩肥也可作追肥,但须磷、钾元素
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蚕沙 磷、钾等元素。氮主要是尿经堆积腐熟后施用,翻入土中
素态氮,不易被吸收
碳酸氢铵为白色粉末或细粒,略有氨因挥发性强,施用时应适当深NH4HCO3 臭,易溶于水,吸潮性大,施并随即覆土
配合施用速效性肥料
与草木灰、石灰混合使用,以施用方法
挥发性强,是速效的生理中性氮肥
为白色结晶或颗粒状,易溶适用于土壤湿润的桑园作追尿素于水,吸湿性强的高浓度速肥,土壤干旱应加水稀释后施CO(NH2)2
效氮肥 用或施后灌水
为灰白色或淡红色粉末、稍应与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混过磷酸钙有酸味的速效性磷肥。在中合施用,以提高肥效,在土壤Ca(H2PO4)2 性和微酸性条件下,有效磷中移动性小,就集中施在根分呈离子状态存在,肥效高 布多的地方
是含有多种无机营养元素,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和硫灰以钾素最多的碱性肥料。以酸铵、人粪尿等含铵态氮的肥碳酸钾形式存在,易溶于料混合贮藏施用
水,易吸收
草木K2CO3
桑园常用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方法(二):
名称
硫酸钾于水,吸湿性小,不易结块K2SO4
的一种生理酸性肥料
复
合
肥
料
含有氮、磷、钾元素中任何高氮型适用于缺氮的桑园。高二种或三种,多为颗粒状,磷、高钾型适用于缺磷、缺钾桑一般复合肥都用标牌说明园,其他各类桑园可选用不同类如“20~10~10”,说明含型的复合肥料
地方,以利吸收
性 质
为白色或微棕色粉末,易溶与堆肥配合,施在根系分布多的施用方法
氮20%、磷10%、钾10%。按成分含量可分为多种
主要有紫云英,黄花苜蓿以及豆类等,鲜草水分占80%~90%,含氮0.3%~收割适期,一般豆科绿肥宜盛花绿
0.5%,磷0.08%~0.15%,至结荚初期,禾本科绿肥宜在抽
钾0.23%~0.54%。其中紫穗初期收割为好,植株柔软多
云英氮、磷、钾含量分别为汁,施后分解快,肥效好。方法
0.33%、0.08%、0.23%;可直接翻压,亦可制成堆肥或沤肥
黄花苜蓿分别为0.54%、肥使用
0.14%、0.40%;蚕豆分别为0.55%、0.12%、0.45%
桑园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 技术要点
在株间或行间距桑株施后尽快覆土,防止肥分逸散,10~50cm左右处开穴,穴施
深15~25cm,宽15~生长均衡
30cm
在行间开沟,一般沟宽大开沟时应尽量少损伤桑根,如20~40cm,深30~沟施
50cm,施用化肥可窄些浅轮换,施肥后尽快覆土
些,施有机肥可宽些深些
隔行开沟,沟的位置可以左右开穴位置应常变换,以求根系注意事项
撒施
尽量撒施均匀,该法多适于施全园遍撒,结合翻耕覆土
肥量大的密植桑园
结合桑园浇水,将易溶于夏秋结合抗旱,效果更好,氨灌施 水或易与水混合的肥料一水适于结合浇水灌施
同施入
将水溶液喷在嫩叶正面,应选无风的傍晚进行,喷后如浓度是:尿素0.2%~遇降雨要补喷,干旱季节浓度根外施肥(叶0.5%;硫酸铵0.4%;过要淡些,春季喷2~3次,夏面施肥) 磷酸钙0.5%~1%;草木秋4~5次,每次间隔5~7天,灰浸渍液1%;磷酸二氢根外施肥在水淹、干旱、根部钾0.2%
三、桑园除草
1、人工除草 要连根拨除,同时结合松土。
2、稻草覆盖 夏伐后进行,既能抑制桑草生长,同时可以减少水份蒸发保时土壤湿润。
3、生态除草 间种绿肥抑制杂草生长。
4、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剂品种多,现主要介绍我县目前普遍使用的几种除草剂:
A、 克芜踪:是速效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每亩用100-200毫升兑水60-70公斤喷洒在杂草上。草龄老,密度大时偏浓,一般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喷洒,第一次喷后约经20-25天再喷一次,若草龄老,密度大时隔5-7天后再喷,喷药后掌握在15天后采叶,用药时勿将受害、霜害后喷布效果更好
药液喷到桑叶上。
B、 草甘膦:传导型灭性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无效。利用有效浓度10-15的草甘膦配成浓度0.2-0.3%(每公斤兑水30-50公斤),然后加少量洗衣粉搅匀后喷于杂草茎叶上。药效可维持一个月。若施药后6小时内下雨则要补喷。施药后5-7天见效。
C、 丁草胺:选择内吸性芽前除草剂,每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5ml,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于土表。
四、药物污染危害
(一)农药污染危害
农药污染应以预防为主,首先应正确掌握桑园用药的种类、浓度和药量,使既能防治桑树病虫害,又不致对桑树和蚕儿带来药害。蚕期桑园用药应选择残毒期短的农药,如敌敌畏、马拉硫磷等。即使残毒期后采叶喂蚕,也应先做试喂试验,确证无毒后再大量采叶。有条件的地方应统一规划使用农田,使桑园集中连片,与其它农作物分开,尽量避免农田用药对桑叶的污染。
(二)、烟草挥发物的为害
烟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开花期,会形成大量的烟碱和三甲胺,不断排出体外,随风逸散。如果烟地接近桑园,或在桑园内间作烟草,挥发物就会附着在桑叶表面或渗入叶肉组织。目前尚未发现烟草挥发物对桑树生长发育有何影响,但采用挥发物污染过的桑叶喂蚕,就会引起蚕儿食下中毒,表现出头胸昂举、左右摇摆、吐水等中毒症状,严重时蚕儿瘫软死亡。如发现蚕儿烟草挥发物中毒,必须立即加网除沙,隔
离污染桑叶,换喂新鲜桑叶。烟毒桑叶可用0.2%的树皮酸液或浓茶水浸洗,据说有一定的解毒效果。
(三)SO2:对蚕的毒性
桑叶含硫量在0.35%~0.45%时对蚕无明显毒害作用,只是蚕的发育经过略为延长。但是,桑叶含硫量增高到0.65%左右,不仅蚕的生长发育经过期明显延长,而且蚕体重轻,死亡率也增高。如果桑叶含硫量达1.50%以上,蚕出现呕吐、横转和蚕体缩小等急性中毒症状,桑树是耐SO2较强的植物,但是桑树接触0.2mg/kg SO2一周后,桑叶含硫量即可达蚕的安全临界浓度(约 0.45%)。因此,从蚕的安全性考虑,桑园周围大气中的SO2浓度应低于0.1mg/kg为好。
(四)SO2危害的防治
防治含硫氧化物污染的根本办法是在蚕区控制和治理SO2等的污染源,降低大气中的SO2浓度,以保证工矿区附近的蚕桑生产安全进行。受SO2污染的桑叶,用清水漂洗30~60min,可减少桑叶表面吸附的SO2等污染物,减轻对蚕的危害。此外,SO2污染源周围的桑园,会因SO2等酸性物质的沉降而使土壤酸化。因此,可施用石灰等碱性材料来中和土壤,以减轻土壤酸化对桑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桑园施肥方面,可适当增施钾肥和硅肥等,以提高桑树对SO2污染的抵抗能力。
3、养蚕技术知识
(一)养蚕前的准备
1.养蚕生产布局
养蚕生产布局是指一年饲养几期蚕、每期蚕在什么时期饲养和每期蚕的饲养数量。它不仅是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养蚕生产布局的合理与否,除直接影响到蚕茧的产质量外,还影响到桑树的生长及蚕室蚕具的利用率,最终影响到蚕业经营的经济效益。
进行养蚕生产布局,要以各地的气候特点、桑树生长情况、养蚕设备条件、养蚕劳动力资源、养蚕技术水平及当地的农作物耕作制度等方面为依据,做到统筹兼顾。
养蚕生产布局的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①以提高蚕茧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发期养蚕的布局方式生产优质蚕茧不仅是蚕业生产的目的,也是丝绸加工业及外贸出口的迫切需要。要提高蚕茧质量及蚕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应尽量减少茧质差、效益低的蚕期的养蚕数量或调整其饲养时期,并尽量增加蚕茧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蚕期的养蚕数量。
②以考虑桑叶质量和产量为主要目的的分期养蚕布局方式。将养蚕时间安排在桑叶质量最佳时期饲养,蚕茧生产容易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桑树自早春发芽生长至冬季落叶休眠,时间跨度较长。桑叶不同收获时期及不同叶位,其老嫩与成熟度相差很大。全年分期养蚕,符合桑树生长特点,有利于增产桑叶;可以做到适时采选适熟叶;还可以缓和蚕室蚕具的紧张状态,充分利用蚕室蚕具和养蚕劳动力等资源,做到蚕座稀放,良桑饱食,为蚕茧优质高产创造条件。
②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市场需求为主要目的的养
蚕布局方式。因为不同地区的蚕桑生产的比重、耕作制度、气候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进行养蚕生产布局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例如,浙江省湖州蚕区,根据当地乡镇工业比较发达,早秋蚕和晚秋蚕存在生产量少、产茧量低、茧质差和蚕作不安定等状况,为了提高养蚕劳动力的利用率,适应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的"三秋蚕"改为早中秋蚕和晚中秋蚕的"二秋蚕",从的是不而提高蚕茧的质量,提高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我国土地辽阔,各蚕区的养蚕生产布局存在着很大差异。长江流域蚕区,自4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一年养蚕4~5次。珠江流域蚕区,从3月至11月,一年可养蚕7~8次。华北地区,从5月至9月,一年养蚕2~3次。
(1)春蚕 春蚕期气候适宜,桑叶质质量,病原少致病力低,是一年中最佳的蚕期。所以存蚕要尽量养足,做到蚕饱叶尽。一般按每张蚕种用叶650~700公斤,估算出可饲养的蚕种数量。
(2)夏蚕 夏蚕主要是利用桑树夏伐后的疏芽叶饲养,也可利用部分春伐桑或春蚕期余叶。桑树夏伐后及时疏去过密过细弱下垂的芽叶,有利于桑树通风透气,集中养分促进芽枝的健壮生长,保证秋叶和翌年春叶的产量与质量,即适当饲养夏蚕是必需的。夏蚕一般安排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饲养数量占春蚕量的25%~30%,采叶不超过夏伐后新梢基部的4~5片叶。
(3)早秋 蚕早秋蚕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句,气候高温干燥并多变,是全年条件最差的饲养时期。早秋蚕主要利用桑树枝条于部叶
调养,适当采叶能促进枝条继续生长,有利于改善中秋蚕叶质,但采叶过度,则会抑制桑树的正常生长,影响中秋蚕的饲养和翌年春叶产量。为此,早秋蚕不宜多养,饲养数量约为春蚕的40%~45%。
(4)中秋 蚕,中秋蚕为秋蚕的重点,此时气候较适合于蚕生长发育与桑树生长。因此,在做好桑园估产工作的基础上,要养足蚁量,使桑叶得到充分利用。饲养量一般为春蚕的85%一95%,采叶后的枝条梢端留有7~8片叶。
(5)晚秋 蚕晚秋蚕期为9月理旬至10月下旬,饲养量根据中秋蚕后余叶多少而定(即看叶养晚秋蚕),一般为春蚕的10%~15%。采叶后的枝条至少须留3~4片叶,切忌"剃光头",以保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让树体积累足够养分而越冬,保持树势。
2.蚕室蚕具
(1)蚕室 蚕室是蚕生活和饲养人员操作的场所,其结构要有利于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和养蚕操作,其位置要远离毒源、便于清洗消毒及微气候的调节等。目前农村养蚕多为副业生产,一家一户的饲养规模一般较小,农户都是将住房兼作蚕室,因此,蚕区在新建住房时应考虑兼作蚕室的要求。根据养蚕生产的用途和要求,蚕室可分为小蚕室、大蚕室、贮桑室和上簇室。
①小蚕室指用于饲养1~3龄蚕的蚕室。由于小蚕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所以要求小蚕室具有较好的保温保湿性能。养蚕生产上,条件好的农户建有小蚕专用蚕室,条件不允许的农户则用塑料薄膜等从原有住房中围出一小间作为小蚕室。小蚕室的加温设施要根据房屋的
特点选择合适的形式,当前较适宜于农村各家各户饲养的简易加温设施有以下几种:
地面地火龙:在蚕室地面上用砖块修建回转式烟道,散热加温蚕室。建造容易,不用时可拆除,不损坏地面,但占用空间,影响养蚕操作。
地火龙:在蚕室地坪下修建回转式烟道,在烟道上铺上薄层黄沙,散热加温蚕室。具有加温补湿性能好、不占空间、操作方便等优点,但建造时要损坏原有地面。
天火龙:用铁皮管作烟道,回转挂于蚕室空中而加温。装置方便,但占据蚕室内空间,影响饲养操作,并且保温保湿性能不如地火龙。
②大蚕室指用于饲养4~5龄蚕的蚕室。大蚕室要求通风透气性能好,当前农村养蚕农户那是将住房兼用大蚕室。
③贮桑室为贮备桑叶的场所,要求低温多湿、光线较暗、邻近蚕室及便于清洗消毒。专用贮桑室则采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兼用贮桑室则选择水泥地面、无直射光的小间。
④上蔟室通常与蚕室套用,要求通风排湿性能好,光线均匀。
(2)蚕具 养蚕所需的用具统称为蚕具。蚕具种类很多。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消毒用具 喷雾器、水桶(或缸)、皮管、消毒锅、扫帚等。
②收蚁用具 蚕筷、鹅毛、收蚁纸(或网)等。
③饲育用具 蚕匾、蚕架、给桑架、蚕网、塑料薄膜、防干纸、干湿温度计、切桑刀、切桑板、秤、除沙筐等。
④采桑、贮桑用具 采桑箩、桑剪、贮桑缸、气笼、盖桑布等。
⑤上蔟用具 蔟具(方格蔟或折蔟或娱蚣蔟等)、芦帘、蔟架等。
蚕具制作可因地制宜,但在用材结构上要求适合蚕的生理卫生,便于清洗消毒;且取树容易,制作简单,价廉物美,有些还能与日常牛活和生产用具兼用;坚实耐用,使用轻便;便于搬运、收藏及保管。
3.养蚕生产资料的准备
(1)蚕品种的选择 选择优良蚕品种是安全蚕作、提高蚕茧产量与质量的重要环节,不同蚕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同。为此,选择蚕品种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叶质、饲养条件及饲养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春蚕期气候适宜,叶质好,应选用多丝量的春用蚕品种;夏秋季气候较恶劣,叶质也较差,应选用体质强健的夏秋用蚕品种;大气污染(氟化物污染)严重的地区,可选用耐氟性较强的蚕品种。具体参照前面的"蚕品种及性状介绍"。
(2)桑叶的准备 养蚕前要做好桑叶产量的估测工作,做到"以叶定种,叶种平衡",在充分利用桑叶而又不影响桑树生理的前提下,提高亩桑产茧量。桑叶的估产应根据桑树品种、树龄、栽植形式、肥培管理、气候条件、用叶时间及历年产叶量等因素综合分析。春叶的估产主要有条长估产法和经验估产法两种,条长估产法是根据桑园总条长和每米桑枝杖条的产叶量来估计桑叶产量的方法,它是生产上常用的方法。首光根据桑树长势、树龄、桑品种等将桑园分类,然后每类桑园分别选15~20株代表性桑树,调查亩桑总条长,再估计米条长春叶产量(米条长春叶产量在0.08~0.1公斤,据桑树品种、树龄、肥
培水平、气候条件、发芽率、上年春期实际情况等灵活掌握),最后推算出商桑产叶量;经验估产法是根据上年春叶产量再结合肥培管理、枝条条长条粗、当年气候条件和收获日期来确定春叶产量,一般适用于有丰富栽桑经验的蚕农运用。夏叶与秋叶的估产,均是根据春叶产量再考虑夏伐迟早、当时气候条件、肥培管理、桑树长势等情况面进行的,以春叶产量为100%,一般夏叶产量为15%~20%,早秋叶产量为30%~35%,中秋叶产量为65%~70%、晚秋叶产量为15%~20%。用叶量的多少,因饲养季节、蚕品种、饲养条件和饲育技术不同而有差异。春用品种蚕,每张蚕种一般需用叶650~700公斤(芽叶,春季);夏秋品种蚕,每张蚕种~般需用叶450~550公斤(片叶,夏秋季)。
(3)劳动力安排 养蚕所需安排的劳动力,因饲养员技术水平、饲养方式,饲养季节等不同而不同。稚蚕防干育,壮蚕普通育,则熟练饲养员每人可负担的养蚕量一般为:1~2龄蚕期4~5张,3龄蚕期3张,4龄蚕期2~2.5张,5龄蚕期1~1.5张,这其中3~5龄蚕期不包括采叶。其它饲养方式及饲养人员可按上述标准上下适当增减。
(4)蚕室、蚕具及消耗物品的准备 蚕室、蚕具及主要消耗物品所需的数量,应按所饲养蚕种数量来计算,在养蚕前全部准备好。
(二)养蚕技术
饲育标准
养蚕生产上习惯于将依据不同的饲育方式方法而研究制订的主要技术要求,称为饲育标准或饲育参考表。如"小蚕炕床三回育饲育
标准"、"地蚕条桑育饲育参考表"等。饲育标准或饲育参考表的内容,一般包括龄别、日期、饲育温湿度、给桑时刻、给桑回数、给桑量、蚕座面积、技术处理要点等、小蚕期还要增到调桑尺寸,大蚕期则要注明要芽叶、片叶还是条桑。
各龄用桑标准
幼虫期蚕体水分率,蚁蚕为75%,到一龄龄末上升到85%;此后较稳定地保持在85%----88%之间,至五龄第3蚕开始下降,熟蚕时降低到75%上下。蚕体干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数据,不同龄期对给与桑叶的质量要求是有差异的,蚕对水分、营养分的要求相结合,则构成各龄用桑选采的标准、原则;小蚕特别是一二龄用桑,要求软嫩适熟含有较多的水分和蛋白质;随着蚕龄的递增,所用桑叶的碳水化合物宜逐步增加,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可逐步减少。而桑叶的水分,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又与在枝条上的着生部位即叶位有关,从梢部到基总,其水分、蛋白质逐步减少,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相应增加。因此,各龄用桑选采标准以湖桑为例一般为:第一龄选采芽梢顶端由上而下的第3、4片叶,叶色为将转浓绿色;第二龄选第5、6片叶,叶色为刚呈浓绿色;第三龄起可采三眼时,时色为浓绿色;第四五龄除饷食时注意选用软嫩一些的桑叶外,可采用三眼叶、新梢叶或条桑喂饲。
饲育温湿度
蚕属于变温动物,其体温受环境温度所支配,无气流时体温略高于外温(不超过1摄氏度)有气流时体温略低于外温。一般认为对桑
蚕生长发育较为适合的温度范围为20----30℃.在这一发育适温范围内,小蚕期宜偏高,大蚕期宜偏低。各个龄期的最适饲育温度,一龄为27----29℃,以后每龄降低1℃左右,至五龄为22----24℃;各龄眠中,宜比食桑时降低1℃左右。长时间接触30℃以上高温或20℃以下低温,都会扰乱蚕的生长发育,应尽量避免饲育的相对湿度,一二龄80%----85%,以后逐龄降低降低5%左右,五龄时以75%为宜。过湿或过干,都会影响蚕的发育经过与健康状况。
饲育方法
又称饲育方式或饲育型式。养蚕生产上通常将具备某种特点的饲育方式方法,简称为"**育"。例如,按每日给桑次数数划分,在4次以下的统称少回育,并细分又有四回育、三回育、二回育与一回育;按饲育场所划分在正式建筑物之外饲育的统称屋外育,在屋外利用土坑底面当蚕座、上搭棚架遮盖的叫土炕育,利用林荫搭建饲育棚架的则叫林中育或林荫;用蚕匾当蚕座的叫蚕匾育,搭好蚕架铺上芦廉将蚕座固定,不好随意活动的则称作蚕台育;蚕室地表或地下设有加温火炕、烟道,专门用来饲养小蚕的叫做炕床育,其中面积较大、饲育容量较多的又叫做炕房育;给桑后为防止桑叶萎凋而覆盖防干纸育,至六七十年代起改用聚乙烯塑料薄腊覆盖则称作塑料薄膜覆盖育;以给予桑叶的形态划分,给予片叶的称片叶育,给予全芽的称全芽育,给予条桑的称条桑育;以饲料划分,用桑叶喂养的叫桑叶育,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叫人工饲料育有时则把几种特点结合起来。定下一个名称叫法,例如:小蚕炕床三回育,地条桑育,小蚕片叶立体育,稚蚕人
工饲料等。
种茧育
用于产卵制种的蚕茧称为种茧,以获得制种用茧为目的养蚕生产则称为种茧育。种茧育同时饲养中国系统与日本系统的纯种或原种,所儿得的种茧中系呈短椭圆球形,日系呈现束腰形。
丝茧育
用来缫丝的蚕茧称为丝茧,以获得缫丝原料为目的养蚕生产则称为丝茧育。丝茧育饲养中国系统与日本系统的一代杂交种,所获得的蚕茧一般呈现长椭圆形。
蛾区育
以一只雌蛾所产的蚕卵为一个群体,计量单位为蛾或蛾区。以蛾区为单位分别饲养,称为蛾区育,也称单蛾育。1个蛾区有400----500粒是蚕镦,饲养后可获得4-粒左右的蚕茧。蚕品种选育阶段多采用蛾区育;蚕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规定,饲养原的原母种繁制原原种进,必须采用蛾区育。
蚁量育
将数个蛾区乃至数十个蛾区孵化出来的蚁蚕混合,秤取一定重量的蚁蚕为一个饲养单位,称为混合蚁量育或蚁量育。饲养原原种繁制原种,采用定蛾区1克蚁量育;饲养原种繁杂交种,采用28蛾框制原种或散卵原种4克蚁量育。饲养杂交种以盒计算,每盒约10克蚁量。1克蚁量约有蚁蚕2100----2300头。
上蔟
将熟蚕收集,移放到蔟具上,让其吐丝营茧的作业过程称为上蔟。上蔟方法有四种:(1)人工拾取法,由人工逐条拾取适熟蚕,再将适熟蚕撒放到蔟上,这种方法费时费工,一般用于种茧育,丝茧育始熟阶段也采取人工拾取的办法,但到了盛熟即大批熟蚕出现时多数采取别的办法上蔟;(2)自然上蔟法,利用熟蚕有背地性、喜向上爬的特点,在盛熟阶段将蔟具直接放置在蚕座上,让熟蚕自动爬上蔟具吐丝结茧,此法效率高,但易产生在蚕座中作茧的现象,同时必须特别注意通风排湿,不然会使茧质受到影响;(3)振落上蔟法,壮蚕期采用条桑育者,可以将上层桑条取出,振落熟蚕,收集上蔟;(4)网孔收集法,盛熟时在蚕座上覆一层打孔塑料薄膜,利用熟蚕向上爬的特性,将钻孔爬到膜上的熟蚕收集起来上蔟,这一方法在中国一些主蚕区正逐步推广。
上蔟适期
应以适熟蚕上蔟,过早过迟上蔟均会对蚕茧产量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未熟蚕上蔟即止蔟过早,会增加不结茧或蔟中死蚕,茧层薄,丝量少,并因群体结茧速度不一产生迟结茧蚕的排泄物污染早结的蚕茧而造成茧色不洁;过熟蚕上蔟即止蔟过迟,则会浪费一部分丝量,多结双宫、柴印、薄皮及不正形茧。
上蔟密度
指单位面积或单只蔟放置熟蚕的数量。蜈蚣蔟每平方米上熟蚕450-500条,折蔟每平方米上400-450条,过稀不经济,过密则会影响茧质和上茧率。方格蔟蔟片,每片有156个孔格(纵13孔、横12
孔,孔格为3×4.5cm,深3cm),上蔟时以孔格数的80%-85%计放熟蚕为宜。
蔟中管理
包括蔟中环境与蔟中保护,妥当与否长茧质关系极大。在适熟上蔟、密度合理的前提下,蔟中关键是要抓好蔟室温度、湿度、光线和气流管理。温度以24℃左右为宜,过高,熟蚕急于营茧,易增加又宫茧缓慢,且易增加薄头茧和不结茧蚕。俗话说"二斤熟蚕一斤茧",蔟中熟蚕排放的粪尿、吐丝过程中散发的水分数量大,温度自然而然升高。湿度过大严重影响蚕茧的解舒,还会增加死蚕和不结茧蚕。所以蔟室的相对湿度应设法控制在75%左右,并使室内有一定的气流。熟蚕有一定的趋光性,但又忌避100L以上的强光。蔟中管理总的要求是:温度以24℃为中心,上蔟初期宜适当偏高,待茧形形成后可适当降低;湿度以75℃为宜,切忌闷湿;上蔟初期避免强风直吹,经一昼夜茧形已初步形成之后,应开门开窗加强通风换气,使室内有0.5-1.0m/s的风速,以不断排出散发的湿气;光线宜均匀薄明;环境要求静寂,尽量避免各种振动。
吐丝营茧
5龄末期的熟蚕,丝腺腔内充满液状的丝物质,此时蚕体头胸部昂起在蚕座上徘徊,左右摇摆吐出丝缕,寻找营茧场所。吐丝营茧是蚕的一种本能习性。熟蚕上蔟后的吐丝营茧过程,大致可分成四个时期:一是结制茧网,作为正式结茧的支架;二是结制茧衣,使之出现茧形的轮廓,茧网与茧衣的丝纤维都比较凌乱,不能缫丝,只能作绢
纺原料;三是结制茧层,也即可以用于缫丝的主要部分;四是结制蛹衬。吐丝速度,在24℃时平均1.1cm/s,从上蔟开始到吐丝终了约需60-70h。吐丝排列的形式,杂交种一般外层为S形,至结制茧层阶段改为∞形。
采茧
将结好的蚕茧从蔟上采摘下来称采茧。除用方格蔟上蔟者可用机械化、半机械化采茧器外,用其他蔟具上蔟一般只能用手工摘采。蚕从老熟开始经3d左右吐丝终了,再经2-3d蜕皮化蛹,刚蜕的蛹龄日的增加,体色逐步转为淡黄色、黄色、淡褐色,玉茶褐色,体壁也逐渐变硬。一般以蛹体色转为黄色时视作采茧适期,即春蚕期在上蔟后第6-7d、夏秋蚕在第5-6d,晚秋蚕在第7-10d方可采茧。未化蛹时采茧即为俗称的毛脚茧,烘茧时不易做到适干均匀;刚化蛹时采茧,因蛹体过嫩容易受伤出血,因而污染茧层,造成内印茧;采茧过迟,当蚕期寄生蝇蛆时会增加蛆孔茧。采茧宜轻采轻放,边采边选,将上茧、次茧、下茧分类摆放。采下的蚕茧及时薄滩于匾中,厚度以2-3粒蚕茧为好,过厚会引起发热从而影响茧质。
(三)养蚕防病技术
养蚕消毒防病工作是提高蚕茧单产,增加养蚕收入的基础,据统计现有养蚕减收因素中因蚕病导致养蚕减收的比例高达70%。减少蚕病发生,做好消毒防病工作是关键。要搞好养蚕消毒防病工作,主要注意:
1、蚕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2、根据消毒药物选择正确的使用方法:
养蚕房屋、用具、环境等宜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或喷洒消毒,并保持湿润半小时以上;能密闭的蚕室也可用2%福尔马林与1%石灰混合液喷洒消后配合硫磺柏桠熏烟消毒密闭24小时,敞开干燥。
3、注意养蚕各阶段消毒工作。
(1)养蚕前洗消。养蚕前一周左右对吞室、蚕具、环境进行清洗、晾晒、药物消毒。
(2)各龄期消毒:
经常对蚕室内外及环境进行药物消毒;
各龄止桑时用“三.七”糠(3份石灰拌7份焦糠)对蚕消毒;
起蚕时用蚕体蚕座消毒剂对蚕体进行消毒(1-3龄起蚕用含有效氯2%的漂白粉防僵粉,4-5龄用含有效氯3%的漂白粉防僵粉);
发现病、弱小蚕、不结茧蚕及时投入消毒缸,集中挖坑深埋;
大蚕期勤除蚕沙,勤撒石灰等干燥材料保持蚕座干燥;
各龄蚕沙不乱丢、乱放,集中挖坑堆埋高温发酵。
(3)蚕后立即消毒:每季采茧结束后立即对蚕室、蚕具进行一消、二洗、三晒、四收捡工作。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01:0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5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