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赵文武)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主题:
第六单元以“伟人”为主题,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四、本单元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时安排
15.《大禹治水》2课时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16.《朱德的扁担》3课时
17.《难忘的泼水节》2课时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1课时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治理河水,为民造福的英雄。
提问:大禹治的是什么水?板书:洪水,并认读“洪”。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注意“衣字旁”的写法;“难”右半部分是四画,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充分朗读,感知内容。
1.出示生字词,看看谁能读准了?特别注意把生字的音要读准了。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2.把这些词语请回到课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它。
3.请4名同学分读四段,师生从准确、连贯、通顺上评价读书小能手。
(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本着《课标》中识字教学应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加以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新知。
1.大家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
看图片,在情境的渲染下教师叙述: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大地变成一片汪洋,人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指名说洪水的印象,适当评价(无情,可怕,凶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请阅读课文,找一找。
2.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冲毁、痛苦”要重读。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生生、师生间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这段提到了谁和谁治理洪水?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十三年、三次、一次)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出示填空: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4. 结合实际引导感悟: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几个月不见呢?几年不见呢?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5.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想?
6.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7.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难?
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 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图禹做了什么?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提问: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大禹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雄? 板书:无畏
4.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5.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6.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见到他说什么?
三、教师小结
禹为了治理好洪水,在外十三年,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大禹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无私
大禹治水 无畏 代代相传
智慧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16个生字。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你们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认识“扁担”这两个字。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2.课件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板书“朱德”。
谁能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简介朱德: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深受人民的爱戴。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共同总结。
四、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去山上挑粮?
2.用“____”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交流重点词语:“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学生体会山的高、险。
3.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引读: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争)
5.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和大家的热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战士们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 大家后来又因为什么敬爱朱德,而不藏他的扁担?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汇报交流。
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1)出示句子: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
理解词语“心疼”,明白朱德的辛苦。
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试一试。自由读,指名读。
带着担忧、心疼齐读。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2)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理解“不料” 从这个词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让学生进入角色。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说什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指名读,理解词语“越发”。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谈话。
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又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四、知识拓展。
关于朱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 藏 扁担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朱德 找 扁担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目标: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材料;生字卡。
⒉ 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引入课题
⒈出示图片,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做到以下要求: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圈出来;对于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5.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
(1)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6.教师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三、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学习“忘、泼、度、炮、龙、穿、令”八个字。
1.学生观察临摹,看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同桌讨论: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相机指导。
3.观察讨论后,教师范写,学生试着练写。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2.小组相互交流。
3.指名交流。
第二课时
一、生字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词。词卡呈现:
周恩来 健康 长寿 泼水 祝福 难忘 银碗
二、品读课文,深化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请在文中用“_____”画出来。(火红火红)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换成“红色”好吗?
(不好,“火红火红的”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朗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
4.练习读,齐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1)出示相关句子:“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四面八方”的意思。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人们边赶来边说什么?
(2)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3)出示: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4)出示: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5)读第三段全段。男生读,女生边听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再男女生交换。
(6)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神态的句子。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笑容满面”的意思,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
3.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相互泼水相互祝福的?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 ”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标出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2. 指名交流。
出示: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5.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6.指导学生朗读,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
7.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8.交际互动。
学生分组饰演总理和人们,互相祝福。
(五)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
1.在这3个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
2.指名交流。(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3.讨论: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幸福的、难忘的?
4.指导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而不是单纯提高声音,要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五、升华“难忘”。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用“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习用排比句说话。
板书设计:
盛情迎候
难忘的泼水节 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认写“轿、救、摩托”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
(2)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
(3)积累名家名言,领悟意思。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鲁班造锯》,培养观察和多动脑的好习惯。
(5)看懂图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应用举一反三学习生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
2. 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积累名家名言,领悟意思。
3. 看懂图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出行和运输中,我们都见到过哪些工具?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卡片)
2.辨认,学生回答。
轿车 救护车 摩托车 消防车 渔船 货船 客船 科学考察船
3.你能说出它们都在什么地方行驶吗?它们各自的功用吗?
师引导归纳:陆地和水上;摩托车和轿车运载人,救护车运载病人,消防车救火专用;渔船、货船专用运载鱼和货物,客船是专运客人,科学考察船用于科考。
4.一起读一读。指导学生写字。
学习生字:轿 救 摩 托 防 渔 货 科 考
5.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6.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一)第一部分词语
1.出示课件,读一读,根据意思猜读音。
盛开 盛饭 床铺 铺路 种子 耕种 好人 好客 分别 水分
重新 重点 高兴 兴起 口号 号叫 干净 干活 难忘 灾难
师:这些词语中的加点字叫做多音字,不同组词读音不同,根据不同意思,可以确定它的读音。同学们想一想它的意思,然后确定读音。
2.激发兴趣,开放思维,抢答。
3.总结答案,鼓励表扬。
4.学生说出对词语的理解,老师讲解较难理解的词语意思。
5.读一读正确读音。
5.根据词语意思,挑选词语说一句话。
6.表扬鼓励说得好的同学。
(二)第二部分句子
1.出示课件,思考句子中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
2.读句子。小组讨论。
3.师生总结,生答,师引导总结。
标点符号使用歌:
标点符号挺重要,千万不能胡乱点。
一般停顿点逗号,完整意思用句号。
发出疑问点问号,感情强烈用叹号。
4.做练习,完成句子。(课件出示题目)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1)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公园里花 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呀?
5.作业:试着寻找书上的句子,体会标点符号用法。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
第一组:巴——把 爸 吧
第二组:包——饱 抱 炮
第三组:方——放 访 房
第四组:青——清 晴 情
第五组:马——吗 妈 蚂
2.教师领读。
3.指名读。
4.思考:这五组词语有什么规律?
师引导总结:后面几个字的读音和前面的字读音很接近。这类字叫做“形声字”,前面那个字是“声旁”,加上偏旁部首后,读音相似。
5.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字吗,同学们说一说。
二、日积月累
1.同学们,孙中山说: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就看看古人在书中怎样谈“立志”的。
2.出示课件。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一读,教师领读。
4.指名读。
5.教师讲解语句意义。
6.背一背,比赛谁背诵的准确迅速。
第三课时
一、我爱阅读
1.出示课件《鲁班造锯》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3. 教师带读,然后请学生接龙读。
4.组织学生评价。
5.提问: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后,鲁班造锯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要学会观察,勤动手动脑。)
二、口语交际
(一)激发导入
1.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度漫画吧?老师今天带大家来看一篇漫画,这篇漫画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系列中的《有趣的书》。
2.要求学生按照课件上的提示,自己观察,想一想。(5分钟)
3.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相互修改和补充。(5分钟)
4.请生交流(一幅图一幅图地说),老师指导,最后看范文,再组织语言。
第一幅图:晚上,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可儿子却没有来。爸爸指着饭问:“这孩子,怎么还不来吃饭?”妈妈指着儿子的房间说:“在房里呢!”
第二幅图:爸爸气冲冲地推开房门,只见儿子趴在地上看书,鼻子都快贴到书上去了。爸爸大声地说:“儿子,快去吃饭。”
第三幅图:儿子一听爸爸的怒吼,吓了一跳,灰溜溜地起身往饭厅走去。爸爸一边用右手指着客厅,一边催促儿子:“快去,快去吃饭。”自己却弯下腰,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的书,心想:这本书还真有趣啊。
第四幅图:儿子乖乖地坐到座位上和妈妈一起等待爸爸来吃饭,可是等了好半天,爸爸却一直没有出现。“怎么回事呢?”儿子觉得很奇怪。
第五幅图:等了好久,爸爸还不出现,妈妈生气了,指着房间对儿子说:“儿子,去看看你爸爸究竟在干什么,怎么还不来?”儿子说:“好的。”
5.还有一幅图空白,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发挥想象,讲一讲自己想到的结尾。
6.推出第六幅图,看一看,讲一讲,跟同学们想的一样吗?
第六幅图:儿子推开自己的房门,发现爸爸正趴在地上,两只脚上下踢腾着,兴致勃勃地看刚才自己看的那本书呢。儿子心想:好哇爸爸,你不让我看,自己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却看得津津有味!真是个老顽童!
(二)练习
1.让我们拿起笔来,把刚才说的故事写下来。比比谁是故事大王?
2.想象要合理,注意用上我们学过的好字词,把句子写完 整。
推荐:“什么像什么”、“一会儿……一会儿……”、“自言自语”、“习以为常”、“兴高采烈”、“可爱的”、“美丽的”等等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学习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18:0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50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