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傅元庆)
聚焦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二上《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片断与评析
作者:胡舒丹,柳琏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9年第11期
胡舒丹,柳琏
《大禹治水》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伟人”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以清晰的结构、精练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公、智慧无私的大禹形象。本课安排课后习题2“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旨在落实本单元“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本年段学生的学习经历,聚焦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充分借助课后习题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结合文段内容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朗读和复述训练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教学片断一:借助关键词句,梳理故事大意
师:孩子们,《大禹治水》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故事中的人名、事物等词语都很难读。谁来当当小老师,读读第一组词语?
生(领):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牲畜、灾难。
师:通过课前调查,老师了解到大家觉得这两个带后鼻音的词语特别难读,谁能够把它们读准确?
生(领):毒蛇猛兽、牲畜。
师:《大禹治水》告诉我们,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灾难。一起读读这句话。
板贴出示: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生齐读)
师:故事接下来是怎么发展的呢?谁来领读第二组词语?
生(领):鲧、筑坝挡水、仍然、 继续。
师:请跟着老师读一读这个带后鼻音的词语——仍然。
生(齐):仍然。
师:鲧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治理洪水,但是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一起读读这句话。
板贴出示: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生齐读)
师:于是,他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谁来领读这两组词语?
生(领):三过家门而不入。
生(领):教训、疏导、消退、恢复。
师: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哪件事让你特别感动?
生:我觉得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件事最让人感动。大禹在治水时很多次路过自家门口,但都没有回趟家。
师:是的,古人用“三”代表很多次。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板贴出示: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生齐读)
师:大禹吸取了鲧治水的教训,用了疏通河道的方法,终于使洪水消退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恢复了正常。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板贴出示: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生齐读)
师:瞧,这四组词语和四句话,都能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评析:“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须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教材通过课后习题2“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来具体达成这一语文要素。课后练习题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凭借,教师要准确把握练习系统对落实语文要素的作用,将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之中。在本教学片断中,教师将课后习题2中所出示的句子与词语认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有机结合,按照课文的四个部分分层认读词语,分别出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这样,既落实了低段阅读教学中的字词学习,又促进了整体感知,加深了对每一段课文内容的了解。这也是对三年级上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三年级下册“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铺垫渗透,体现了要素之间的衔接。】
教学片断二:借助关键语句,简述故事内容
师:同学们,这四句话就出现在课后习题2中,你们能用上这四句话,简单地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吗?四人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排一排:将这四句话按课文顺序排列,可以用上连接符号或标序。
2.讲一讲:用上这四句话,连起来简单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合作学习成果?
(生四人小组合作介绍)
生:很久很久以前,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生: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生: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生: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能把这四句话说准确、流利,还用上了“很久很久以前”这样表示时间的连接词,听起来更加连贯、通顺。要是后面三句也能用上恰当的连接语就更好了。哪个小组也来展示一下?
生:很久很久以前,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生:有一个叫鲧的人,他用筑坝挡水的办法,可是没有治好洪水。
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生:最后,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恢复了。
师:我们借助课后练习中的重要句子,根据故事的前后顺序,就能把“大禹治水”的故事简单讲下来了。
【评析:课后习题2要求“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借助提示讲故事”这一要素在本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已有所铺垫,如《小蝌蚪找妈妈》课后安排了“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曹冲称象》课后安排了“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它们分别为学生搭建了“借助图片”与“借助关键语句”讲故事的两种支架。这为本课达成“借助提示句讲故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教学片断,教师直接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先排一排四句话的顺序,再用上四句话连起来简单讲故事。在学生机械地连读四句话完成讲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给每句话加上恰当的连接语再简要地讲故事。这既达成了简要讲故事的任务,又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本单元重点要素能有效落地。】
教学片断三:借助关键词语,复述故事起因
师:为什么说大禹治理洪水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痛苦。
(生自由读第1段自然)
师:谁能来说一说,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痛苦?
生: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
师:读到这句话,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田里的庄稼被水淹没了,房屋都被冲倒了,人们没东西吃,也没地方住,生活很可怜。
师:“淹没”和“冲毁”这两个词我们在第二课《我是什么》中学过。你能朗读一下这样的景象吗?
(生朗读句子)
师:听了他的朗读,我们的眼前是否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生观看洪水图片。)
师:用第1自然段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图片上的这种景象?
生:我觉得可以用“泛滥”来概括。“泛滥”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三点水,我猜是水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课文中说的“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这个画面。
师:课本上的学习小提示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下文的方法理解“泛滥”的意思。这样的方法,我们在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这篇课文中理解“孤单”一词时也学过。
师:可怕的洪水,毁了人们的房子,毁了人们的田地,这样的场景用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齐):洪水泛滥。
师:洪水泛滥使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生:田地淹没了,房屋冲毁了,百姓没得吃也没得住,不得不跑到山林里。但山林里也不安全,因为有毒蛇猛兽要伤害百姓,真的太可怕了。
师:谁能朗读出这一幅可怕的场景?
(生朗读句子)
师示范朗读: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句子中“淹没”“冲毁”“到处”“痛苦极了”变红色)
师:能像老师这样抓住重点词语,声情并茂地朗读第1自然段所呈现的画面吗?
(课件播放音乐《战争》片段,生配乐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们来合作朗读。
(师领读第一句,生朗读第二句。)
师:读着读着,你们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这样的画面?(课件播放洪水视频)
师:看了视频,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我想到了“洪水”“泛滥”“淹没”“冲毁”这四个词语。因为我看到洪水泛滥成灾了,房屋被冲倒了,田地被淹没了。
生:我想到了“灾难”“痛苦”这两个词语。我仿佛听到了孩子的哭喊声、毒蛇猛兽的吼叫,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师:课文中的词语已经变成画面,留在你的脑海之中了。我们来做个“小小配音员”的游戏吧,用上这些词语给刚才的视频配音。
(生同桌练习配音)
师:哪个配音员先来试试?
生: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师:他能把课文中的句子用起来,很了不起。谁还想试试?
生: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人们没有吃的东西,也没有住的地方,不得不跑到山林里。但是山林里到处都是毒蛇猛兽,它们要伤害百姓和牲畜,老百姓们真的痛苦极了!
师:借助这些词语,用上自己的语言连贯通顺地进行描述,这样的配音让画面内容更生动了。
(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师:洪水给百姓带了无数灾难,到底是指哪些灾难呢?
生:我觉得就是第1自然段中所说的“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师:哦!你已经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同学们,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如此多的灾难,真的需要有人来治好它。有位同学读完之后,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一起读一读吧。
大洪水,真可怕,
毁了房屋和庄稼。
毒蛇猛兽伤百姓,
灾难无数没了家。
认真治水最重要,
大禹快来治好它。
(生齐读)
【评析:在借助提示句简要讲故事的基础上,如何让从古流传至今的故事丰满起来,让大禹这一古代“伟人”形象镌刻在学生的心中呢?本堂课中,教师以第1自然段为例,分三个步骤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一是联系旧知,理解词语。文中出现的“泡泡”是“联系下文,我知道了‘泛滥’的意思”。这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是一年级下册首次提出来让学生学习的,本课需进一步学习运用。教师关注了旧知的勾连,借助图片、朗读来理解感受“泛滥”一词,并引导学生抓住词语“泛滥”“痛苦极了”“灾难”,体会句与句之间的关联,进一步体验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
二是借助视频,感受词语。动态的视频场面对低段学生来说更具有画面感,更具有冲击力。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借助“洪水泛滥”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并看视频回顾所学的词语。通过视频这一“支架”,既巩固了所学词语,又进一步形象化地理解、感受了词语的含义。
三是运用词语,配音讲述。有了前期理解、感受、朗读的基础,教师再次借助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来为视频配音。学生兴趣盎然地人人争当小小配音员,在活动中学习了如何借助关键词句有声有色地讲故事,为后三个段落的讲故事做好了示范与铺垫。
本教学聚焦课后习题,从借助提示句简要讲故事到运用关键词语具体讲故事,将语文要素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小学/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肖 晓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18:0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5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