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殷孟伦)
浅析《文心雕龙·神思》
《文心雕龙》十卷,作者刘勰,其书“原道”以下二十五篇,论文章体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论文章工拙,合“序志”一篇为五十篇。它全面总结和阐释了文学原理、文体、创作、批评等问题,“体大而虑周”,论述精辟,是中国文艺批评最权威的典范论著。从论述的内容上划分,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书的总论,是作者自称的“文之枢纽”,主要阐明白己所建立的文学批评体系的根本原则。
第二部分是文体论。这部分从“原始本末”、“释名章义”、“选文定篇”和“敷理举统”四个方面,论述了35种文体的源流和特征,将文章分为“文”和“笔”两大类,解释其文体名称和意义,并列举以往的作家的创作,评论其作品,概括出每一种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领。这一部分是从感性材料上进行分析,为后文进一步进行理论阐述打下了基础。
第三部分是创作论。包括《神思》、《体性》、《风骨》、《情采》等。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思、艺术风格、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文学的继承与革新、文学创作中的具体的艺术技巧(如声律、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这—部分是《文心雕龙》对文学创作指导意义最大的一部分。
第四部分是文艺批评论。包括《才略》、《知音》、《程器》3篇、其中《知音》是专门论述文艺批评方法论的,指出批评的方法是要通过作品的文辞来考查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探求文章所用的体裁、文辞、结构等是否能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才略》和《程器》两篇,论述了作家的文才和品德,讨论创作主体与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主体批评。
其中《文心雕龙·神思》是创作论的首篇。关于创作论,作者提出了四个体现。包括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品的风格论和艺术构思论。而《神思》是对于艺术构思活动的论述,刘勰在这一章主要从创作构思的特征和要求、艺术家构思的不同类型及创作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
构思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环节。刘勰把艺术构思分为形象映照和想象虚构两个阶段。在《神思》中,他形象地描绘了艺术构思从观察到艺术创作的心物交融的全过程:“物以貌求,心以理应”,事物以其形貌影响到作者,作者心理上得到感悟,于是便“神与物游”。这种心与物的结合,并不只局限于直观的、现实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经过提炼加工,得到理性的内涵。然后作家还要联想,既可以“思接千载”、又可以“视通万里”,把眼前的事物、悟出的理性与联想到的事物融合后,再“规矩虚位,刻镂无形”,把那些本来比较抽象的思想、意义融入到现实与联想融合而成的物象之中,完成艺术创作。
但是,刘勰认为神思并不是时时发生的,“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健”。就是说,在创作者的神思过程中是受到人的意志和气势控制,要使人的心神能够没有阻碍地活动,必须使“统其关健”的“志气”能够顺畅不受阻塞,反之,如果受到干扰了,便心神不宁,无法进行正常的构思。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作家在写作时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隔绝外界的任何打扰。这是一种写作习惯,但也有它的依据,所谓“宁静致远”,在这种环境中作者会获得自由的心境从而更好地进行构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加草字头)五藏,澡雪精神”,必须有心无杂念,这是神思时对心境的
要求。
而且刘勰认为在艺术构思前,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积累,那么无异于无源之水,想像与联想的思维活动便难于进行。刘勰十分强调知识的学习,在“神思”篇里,他强调了:“积学以贮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这里提倡的“博见”能避免文理贫乏和不畅,便是神思对创作者的另一要求。
具备了上述的要素,“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也就是将构思的内容按照审美和表意的需要付诸于文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才能将那些本来比较抽象的思想、意义融入到现实与联想融合而成的物象之中,完成艺术创作。
总的来说《神思》是一篇艺术想像论。强调心也就是思维与想像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是艺术思维是对生活和世界的反映,只有有了广博的学时才能更好地刺激想像,但是要有明确的重点才能将驳杂的思绪引入到你的主题上去,对于想像的描述自然离不开美妙的语言,辞令是行文写作的基础。所以《神思》篇在整个创作论部分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刘勰的艺术创作方法与观念。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07:2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33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