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神思篇》简析

更新时间:2024-03-17 07:23:5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贾瑞龄)

《文心雕龙?神思篇》简析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它也是世界文论史上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体系博大精深,论述广泛,全书分为文体论、创造论、文学史、作家论、鉴赏论等几个部分。《文心雕龙·神思篇》则是创作论的第一篇,《神思篇》讲了艺术创作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艺术想象、知识积累、作家素养、把谋篇构思到写成作品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品修改等各种问题,总之,《神思篇》围绕着创作前各种各样的问题,揭示了艺术创造的审美规律。

一、 艺术想象

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比较重要的手法,可以说,没有想象这个契机,我们就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陆机曾在《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而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谈到的艺术想象与陆机的《文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神思篇》的开篇中刘勰这样写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都说明艺术想象是一种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活动,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在开始想象的时候,我们的念头可以接触到千年以上,视线好像看到了万里之外,在这个时候,思想是最为活跃,也是最为自由的,我们可以任意想象,虽然艺术家的身体、经验、所见所闻受到了时空的限制,但是其想象

与创造却是远远超出这个限制。但是这种想象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幻想,乱想,它是受其内心的思想情感和理性所限制的,“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首先谈谈艺术的想象活动受情感的限制,艺术的想象活动,只有靠情感的指引,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刘勰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精神靠物象来贯通,是情思变化所孕育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看到美好的景物,我们的情感总要充斥于此,这样才能感染我们,引起物与人的共鸣,这样想象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丰富起来,如果离开了思想情感的制约,那么精神就涣散了,就成了不着边际的瞎想,这样不会对艺术创作产生有益的作用。其次,艺术的想象活动不光受到情感的制约,还应受到理性的制约,刘勰说:“物以貌求,心以理应。”物象用它的形貌来打动作家,作家心里产生情理来作为反映。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了,艺术的想象活动是以形貌为基础的理性活动,而且在整个的艺术创作中,理性因素始终贯穿于此,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想象的过程,既然需要想象,理性就必不可少,在艺术的想象中,一旦“神有盾心”,都需要受到理性的制约和指引,而且理性对创造艺术形象也有很大的作用,作家看到一个物象的形貌,内心必然有些感触,在感触之余,也要产生理性的认识。由此可见,情感和理性都是艺术想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因素,理性则是想象的能动因素,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学者谈论情感和理性,例如《毛诗序》中,既谈到了:“诗者,志之所之也。”又谈到了“吟咏性情”,陆机的《文

赋》中也写到了:“诗缘情而绮靡。”这些都是说明理性和情感是缺一不可。

二、贵在虚静

在艺术创造之前,除了艺术想象,还有一个重要的心里活动,那就是虚静,刘勰在《神思篇》中:“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保持内心的虚静,在刘勰以前的学者中,就已有论述,最典型的就是老子和庄子,老子认为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要有“致虚极,守静笃”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忘掉周边的一切,也必须忘掉自己的存在,这样才能排除一切因素的干扰,内心虚静,然后才能创造出完全合乎自然而具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庄子则继承了老子的论述,对“虚静说”作更进一步的发展,他提出保持“虚静”的方法是:“心斋和坐忘。”庄子把虚静说看成是人的认识的最高阶段,要做到:“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还有陆机的《文赋》中也有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等说法,著名学者王元化在他的《文心雕龙讲疏》中谈到,刘勰的“虚静说”与老庄的“虚静说”并不同,认为老庄把虚静看成是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其目的是达到一种“虚无之境”,而刘勰只是把虚静看成是构思之前的必要准备,其目的能真正的洞察事物,使感情更加的充沛。[1]

其实在进行艺术创造中,我们可以摒弃老庄思想中消极的一面,只是要保持内心的纯净,排除外物一切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所

要创造的事物中去,刘勰认为,保持虚静最好的办法是:“疏瀹五脏,澡雪精神。”即消除心中的成见,使精神净化,这也是艺术想象的前提条件,有了内心的虚静,内心和精神都断绝了与外物的联系,使自己的心都沉浸在无限的想象中,这样才能体会宇宙之道,到达与天地的融合。由此可见,刘勰的“虚静说”是与他的艺术想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专门指在艺术创造之前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且这种状态还一直贯穿到整个写作过程.综上所述,刘勰还是继承了老庄思想的核心,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老子和庄子更加侧重的是一种无为的人生境界,而刘勰的《文心雕龙》本身就是一部阐述艺术创造规律的著作,所以他的虚静说还是讲在构思写作之前应该保持内心的纯净。不但如此,刘勰还特别重视作家知识的积累——“积学以储宝”、作家的思想素质和修养——“酌理以富才”、作家创造的生活积累——“研阅以穷照”、作家的语言表达能力——“驯致以怿辞”。等方面的培养。刘勰认为以上创作前的准备活动,才是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安排篇章的重要开端。

结语: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作为创作论的第一篇,这就证明了其分量之重,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创作前的构思、准备工作、转换成文字、修改,这几个部分都是缺一不可得,刘勰在这里把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而且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把文艺创作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浓缩成数百字的文章,为后世作家进行艺术创作提供典范。

注释:

[1] 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2年出版。124。

参考文献:

[1] 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2年出版。

[2]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12月出版。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07:23: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33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想象   艺术   作家   理性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