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学

更新时间:2024-03-15 10:25:2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徐元泉)

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学

二十年代中期,北伐成功,国民党定都南京,国内形势趋向稳定。中国大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

到抗战前,中国一共有108所各类高校。

经过长期的发展,随着大批留学人才的回归,中国科学社等的建立,西方科学和教育思想的引入,在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如蔡元培、郭秉文、胡适之、陶行知、竺可桢、黄炎培、罗家伦、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茅以升、唐文治、任鸿隽、马寅初、吴有训、李四光、傅斯年、严济慈、汤用彤等和其他众多精英人士的努力下,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才成就了如国立北京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等颇具水平的现代大学。

一二十年代全国六大学区最高学府——中国早期的六所国

立高等师范学校: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

武昌高等师范

学校(->武汉大学)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

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东北大学)。

中国最杰出的两所现代高等军事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2)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1924)。

1928年全国四大中央级国立大学——四大中山大学:

广州第一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武汉第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

杭州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

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南京大学)。

1937年全国两大联合大学:

1 西南联合大学(1937,长沙临时大学,1938-1946,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2 西北联合大学(1937,西安临时大学,1938-1939,北平

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女子师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天津河北工业大学西安西北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等)。

民国最著名的5所/17所教会大学:

南京金陵大学

北京燕京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

苏州东吴大学

广州岭南大学

据1918年统计,全国共有15所重要教会大学,按其创办时间依次是

1、1902年,苏州东吴大学(美);

2、1903年,上海震旦大学(法);

3、1905年,上海圣约翰大学(美);

4、1910年,杭州之江大学(美);

5、1910年,成都华西大学(美、英);

6、1910年,武汉华中大学(美、英);

7、1911年,南京金陵大学(美);

8、1914年,福州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美);

9、1914年,长沙湘雅医学院(美);

10、1915年,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美);

11 1915年,上海沪江大学(美);

12、1916年,广州岭南大学(美)

13、1916年,北京燕京大学(美);

14、1917年,山东齐鲁大学(美、英);

15、1918年,福州协和大学(美、英)

20年代又增加了两所天主教会办大学:

16、1922年,天津津沽大学 (法);

17、1929年,北京辅仁大学(美)。]

二十年代及之前著名的两所思想先锋大学:

北京大学(五四新文化运动)

上海大学(红色大学)。

民国著名的三所古风保守大学: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一零年代中国最杰出的两大高等学府:“北大”“南高”(源于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与南方最高学府南京高师)。

二十年代中国“大学双璧”及中国最早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国立东南大学国立北京大学。

二三十年代“南方之强”:厦门大学。

三十年代“东北最高学府:东北大学。

三十年代“西部第一学府”:四川大学。

民国两大誉称大学:

浙江大学:东方剑桥;

交通大学:东方的MIT。

民国最著名的两所非教会私立大学: 南开大学厦门大学。

民国时期最出色的两大工科大学:交通大学北洋大学。

1938-1945“中国国立十大学府”:

中央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学院

中山大学。

民国国立大学“五大名校”:

中央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1928-1949):中央大学。

本文发布于:2024-03-15 10:2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13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学   师范学校   中国   学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