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6篇)

更新时间:2024-03-14 12:57:4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毕士安)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教学方法

自学与引导、启发式、合作式。

《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1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歌曲,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旋 情感目标: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律优美流畅,一气呵成,歌词朴实,富有田园气息。

能力目标: 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歌曲为大调式,上下两个乐句的结构。旋律起伏、深情,两个乐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不同的力度记号

句的旋律线基木相同,先上后下,节奏也基本相似,因此,给人一种 教学重、难点

朴素的感觉。开始两小节从“ ”情绪一下子发展到最高音,这在一般 1. 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

歌曲中是较少见的。紧接着一个六度的下行到“1”,然后经过“2” 2.《红蜻蜓》歌词虽然通俗易懂,却在平白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微微上扬至“3”,非常深情。第二乐句旋律的走向与第一乐句基本相词曲结合,浑然天成,是一首非常难得的优秀儿童歌曲。在教学中,要同,只是没有第一乐句那样的大跳,显得较平稳。由于这首歌曲优美注意气息的运用,均匀、悠长,力度稍弱,随旋律的走向自然地起伏气的旋律和朴素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以至于会把它误认为是一首童谣。

息的控制,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重点。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一、导入部分

手风琴竖笛

第 1 页 共 14 页

《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6篇)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日本歌曲引入

二、学习歌曲

1. 欣赏《红蜻蜓》动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 学习第一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2)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分小组唱曲谱。

3. 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师:提醒学生在演唱时,请注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做到及时换气。

2)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二段歌词。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

4. 学习第二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二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注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3)分小组唱曲谱。

5. 合唱曲谱。(《红蜻蜓》歌曲学习)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唱两个声部曲谱。

2)两个声部合起来唱曲谱(轻声)。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

3)两个组互换声部练习。

6. 合唱歌词

1)教师手风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注意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两个声部声音谐和。

2)教师手风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二、三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 注意气息的运用。

第 2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四三拍指挥图示)

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注意节拍

2.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朗读歌词,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

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舒缓的,不能大起大落。

3. 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

手风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像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并唱一唱。

3、学吹竖笛《红蜻蜓》,练习高音mi、高音 ri 。

第 3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重点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体会歌曲意境,唱好两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1、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欣赏《红蜻蜓》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红蜻蜓》曲谱:视唱一声部;练习三度音程(柯尔文手势);视唱二声部。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3、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分声部学唱歌曲,对声音的控制,还有两个声部的和谐。

5、加入渐强、渐弱、换气记号进行演唱

1)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

3)把渐强、渐弱、换气加入到歌曲中,再进行演唱。

三、学吹竖笛《红蜻蜓》

1、认一认高音mi、高音 ri 在竖笛上的位置。

第 4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2、吹一吹歌曲《红蜻蜓》。

四、小结

《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音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呢?

2、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她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并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童年吧。(初听歌曲)

二、学习歌曲

1、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红蜻蜓》。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

第 5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3、跟老师用手势表现歌曲(师生共同打拍子)

4、带着优美抒情的情绪边听边用‘呣’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5、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6、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7、你感觉哪一句自己掌握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唱一唱。(重难点句教师教唱)

8、我们一起带着对童年的回忆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9、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方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

下面我们试着用力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4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曲《童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难忘吧!”(播放《童年》学生边拍手边感受歌曲)

“童年是美丽的,你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在田野上放风筝;去爬山。)

“童年象一首动人的歌,下面老师再带给大家一首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红蜻蜓》教师引导学生击沙锤,划指挥图示感受。)

谁知道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

那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边听边用‘呜’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

第 6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随音乐哼唱乐曲)

“这首乐曲如此美妙,你在哼唱的时候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画笔把你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好吗?”(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且评价)

画的太好了,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那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情境?”(池塘边蜻蜓戏水)

二、寓教于乐

朗读歌词:“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旋律就叫《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儿童歌曲。歌词取材于一首回忆童年的诗,由山田谱曲的。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教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这首歌曲是那么优美抒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范唱。”

学唱歌曲: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好吗?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访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下面我们试着用粒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三、创造表现

二声部的学习。

同学们,《红蜻蜓》这首歌曲带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听出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了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声部的旋律,老师先来唱一遍。(教师范唱第二声部)“请同学门随音乐哼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哼唱并填词演唱)

二声部合唱“唱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全班分两组来演唱歌曲)

第 7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情境练习“那么我们请几名同学饰演蜻蜓,一组同学饰演水草,一组同学饰演水波来唱好吗?”

“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欣赏着音乐动话来演唱一遍好吗?”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回到了美丽的童年,请同学们刻后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下课!

教学反思: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设计的不理想,教学单一呆板。短短的一首歌曲,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教唱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听音乐自学第一声部,而我不仅没给机会让学生自学,还犯了“填鸭”式的教学大忌;其次两个声部教学太杂乱,老在高声部、低声部中游走,高声部还没巩固好,就教学低声部,以致在和声时学生根本不能将两声部和谐演唱下来。所以这节课没能达到主要目标。没能将歌曲的情绪很好的传达于学生。这首歌的优美之处没能应用资源很好的展现出来。一节课下来就是我教,学生跟唱,我也没有范唱过,以至于学生没能好好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提示语不明确。在听音视唱部分,我出示的简谱上没有蜻蜓,却让学生猜出是那只蜻蜓在唱歌,导致学生和听课老师不知所指,以致学生回答不出。

《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5

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

第 8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理念: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往往搞得教师“事倍功半”,所以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最感扎手的,历年来未曾在公开课上见过上合唱课。作为音乐教师,合唱教学我一直通过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十足耐心来将学生带入合唱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这次上课能否成功我没有把握,但我想勇于尝试、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

1、第二声部第2、3小节,最后两小节。

2、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钢琴,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1、组织课堂

2、情境创设、分声部学唱旋律

1)、听音乐欣赏黄昏的画面。师: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2)、师:晚霞中还飞来了美丽的红蜻蜓,让我们去听一听蜻蜓给我们带了一段动听的旋律。(播放第二声部旋律)

3)、老师划旋律线

4)、唱第二声部旋律

A、师:我们能不能随着蜻蜓飞舞的路线来唱一唱。

B、难点解决第二、三小节、结束。

C、加力度唱。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连起来唱一唱,但有新的要求:

第 9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在唱得时候能随着蜻蜓上下起舞,把音乐的力度唱出来。

5)、唱第一声部

A、听听另一只蜻蜓给我们带了的音乐

B、划旋律线

C、师:听听、看看,这两只蜻蜓飞得有什么不同?上下起伏多,飞得更高

D、唱唱

6)、两声部结合唱

听琴唱,老师先弹第一声部,再弹第二声部,最后两个声部一起唱。

3、学唱歌曲《红蜻蜓》

1)、欣赏FLASH

师:小蜻蜓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回忆、感觉很优美

3)、介绍歌曲。

这是一首日本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中,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再来聆听这首歌吧!(播放课件,欣赏《红蜻蜓》)

4)、师:听听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生:合唱,师:你唱过吗?就是我们刚才唱的两只蜻蜓的旋律。

第 10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5)、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特别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师钢琴伴奏)

6)、加歌词演唱。

7)、二声部合作

第一段,运用换气记号听琴唱,老师纠正唱第二段,找第一段与第二段的不同。轻唱合作听琴唱。

完整演唱。

4、听另一个版本的《红蜻蜓》

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我们来听另一首《红蜻蜓》

问:有几种演唱形式。齐唱——合唱——领唱

5、用多种方法演绎歌曲。

6、小结:

师:唱得真棒!一节课真是太短暂了,我们的童年也是一去不复返。愿大家走进大自然,让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播放FLASH《晚霞中的红蜻蜓》,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6

我说课的课题是《红蜻蜓》,这是一首日本歌曲。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旋律优美流畅,一气呵成。歌词朴实,富有田园气息。在日本广为流传。

一、教学内容分析:

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歌曲3/4拍,合唱部分为主要以三度和弦为主,歌曲的力度变化

第 11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很大,但乐句连贯,力度过渡渐强减弱。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体验、模仿、合作

教学工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课本光盘

体验:贯穿于课的始终。在聆听、演唱中体验歌曲的情感。

模仿:教师范唱,学生进行模仿。

合作:在学习第二乐段时,采用师生、生生合作完成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教学手段:听唱法、视唱法、演示法。

三、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2、使二声部的合唱协调均衡,富有美感。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从优美得曲调和歌词呈现的情景中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难点:二声部演唱声音的和谐、统一。

五、教程过程

A、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B、发声练习《樱花》

学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声音自然柔和。

师:你对这首乐曲的曲调有什么感受?它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C、表演《红蜻蜓》.

第 12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1.教师播放乐曲旋律。

提问:这首乐曲和《樱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3)用“”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的基础上唱歌词。使两个声部都唱得很流畅熟练,能从 提问:歌曲让你产生什么感受?表达了什么内容? 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师: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景的诗谱写而成的。3/4拍曲调非常优美抒情,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 (3)演唱第二段歌词。

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 (4)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声部间的相互配合及协调。

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美好回忆。 6.表演歌曲:

3.复听音乐 (1)复习力度记号。

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歌曲有几个声部?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4.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哼唱各自曲调。 D、拓展

(2)二声部学生分别学习曲调。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第 13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E、教师小结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歌曲。本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训练学生运用均匀的气息演唱歌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演唱习惯。在授课过程中我始终注重每一环节的扎实度,以形象、准确的示范,赋有感染力的讲解、引导让学生来理解演唱时气息的运用,咬字的方法及歌曲意境的表现。如:手指感受小气柱。夸张口型拼读歌词等方法运用,即让学生理解、感受了演唱技能,也为唱好歌曲起到了实效性的辅助作用。

在授课过程中,我也很注意学生拿书姿势、唱歌姿势、静静聆听等等常规性的习惯养成,因为,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因素。针对音乐课上的一些常规性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将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第 14 页 共 14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2:5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02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歌曲   学生   演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