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识谱·词调与主旋律

更新时间:2024-03-14 11:30:5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朱宝英)

宋词识谱·词调与主旋律

胡跃荣著《词谱通鉴》前言·名词解释

(因为许多读者都反映《诗词入门》和《诗词写作》太深奥难懂——若读者无问题,作者自然感到欣慰——所以特别提前发布这些文章,以帮助读者。有了这些知识应该就不再有疑难问题了,尤其运用于阅读《精选宋词三百首》必有大收获。)

11、词牌词式的主旋律

顾名思义,词牌词式的主旋律就是其诗声词调的主要或根本的声律特征。

自古以来,汉语诗的语言之语音美一直被概括成诗的声律美,而韵脚是构成语言声律美的关键而基本的要素。所以,诗作为一种特别的文体,其根本的特征形式就是:必要有韵!诗是有声调和音韵节奏的语言模式,诗声其实就是人们在有音韵节奏的语言模式中,对其语音与语调及其节奏相和的感觉。在这个方面,前人的最大成就是将诗声的基本美感总结成了律绝中的平仄声调的跟转关系和两句一韵(除起句通常要直接强化韵脚而入韵之外)的普遍规律。词调则是建立在诗声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其主要创新和发展还是打破了齐式诗模式而产生的句型句式、句法语法,不仅创生了由语音语调所表现的情感色彩,尤其还进一步强化了的声与韵的周期律,实际上是特别强化了带有韵的至少两个及其以上音节结构的语音的重复律,这个在韵脚处重复的语音音节结构就称为宋词牌词式的主旋律。宋词的调是与词式的主旋律相和谐的声律系统。

导读·词调与主旋律

一个词牌词式的格律相对于一个律绝的格律来说,其句型句式及其语音组合的方式方法和可变性多得无法相比了,词因为有了这丰富多彩的语言与语音声调组合的方式所决定,自然就有了更多的语气、语调、语态的变化,尤其对于宋词长调来说,像律绝这样的格律诗没法与其比对这些组合变化,于是律绝作品便不可能会有宋词作品中的

那么丰富的情态、意态及其表现手法。但这些文字组合及其语言形态的组合方式与方法及其可变性依然是有法度而可循的,正是这些有法度而有序的文字及其语言形态的组合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调”。读者可得看明白了,我这里说的“调”根本就没与“配乐”搅到一起,说的是纯粹语言语音的声律系统中的声调,而无关音乐,千万别让人偷梁换柱了,而且还要注意一下几个要点:

1、不同的调适于表达不同题材和不同的情感。所以,因为有了这些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调,宋词就可以表现悲愤激越,可以表现婉约缠绵,可以表现豪迈洒脱,可以表现调侃笑骂、可以表现虚空宁静而离尘脱俗,可以表现清纯坦荡而童叟无欺,也可以表现凄惨哀绝而痛不欲生。

2、同一个平仄排列格式可以因为句型句式及其句读组合的方式和变化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调。这里又有三个基本内涵:

其一,宋词的调是由句型句式及其句读组合方式和变化所形成的语气、语调、语态而表现的情思意态;

其二,句型句式及其句读组合的方式和变化未必一定要改变句式的平仄结构,句读改变了,调也会不同。如普通七言诗句都是“4、3”结构的句读形式,并且七言诗句不容许作“3、4”句读,而宋词中能作“3、4”结构的句读就是强调句型了,可以表现普通七言诗句所没有的语气语态,于是就有了特殊的调;

其三,在句型句式及其句读组合的方式和变化中,可以改变句式的平仄结构,但得保持词式的主旋律不变而不至于乱了调。现有的词谱中的“可平可仄”纯粹是主观臆测的无稽之谈!

3、同一个声律模式因为句型句式及其组合的方式和变化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情调。这里又有两个基本内涵:

其一是说,同一个词牌格式可表现的内容和风格大都是可以变化的。而要使一个词牌格式可表现的内容和风格基本不变,就得在确定格式即确定平仄结构的同时确定句型句式及其组合次序。换句话说,确定的词牌格式未必能唯一地确定词式中每一句的句型句式,例如一般句式可以写成强调句型,反之亦然。而且,宋词创作中还有创作规

范可以用,这些创作规范就可能在保持主旋律不变的条件下相对地调整了句型句式的组合及其次序,例如摊破句法,于是情调就发生了改变;

其二是说,正因为“同一个声律模式可以通过句型句式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情调”,所以,对同一个声律模式中的某个或某些不关主旋律的诗句采用不同句型句式表现情思意态就可以形成不同的词牌词式,虽然这些词牌词式的主旋律相同而声调相近却不宜混淆,甚至还可以在保持主旋律相同的前提下使声调相远。进而,对同一个声律模式中的某个或某些决定主旋律的诗句采用不同句型句式表现情思意态,自然会构成不同的词牌词式,这些词牌词式因为主旋律不同而声调完全不同,相互间根本就不着调。如此说来,若只会照格式填字就很容易串调。

进而,也可以从宋词在调的创新上找到诗词渊源,将诗直接和乐而称为词的,通常都没有特定的主旋律,其词调与其诗声是合一的,而人们修改诗式(不再是简单和乐或只是对某诗句简单地添减字腰拆)时,通常都是以修改其声为目的的,使其声具备明显的主旋律,于是就产生了特定的词调。进一步在韵的运用上放开,又有了平仄韵交换制造的特别的调(如《菩萨蛮》、《清平乐》),更放开地运用暗韵、叠韵、叠字、叠句和衬字、衬句已经将互叶的平仄韵相通等方法强化词调成唱腔之后,又产生了宋曲、元曲。

简而言之,就诗韵词韵而言,诗声只要求韵(脚)的周期性,而词调则对语句的尾声及其韵脚都有周期性要求,即必要体现主旋律。就语句结构而言,诗词都有语句内声调的跟转要求和韵脚的周期律表现,只是词还有更多的语气、语调、语态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也都会由词式主旋律所约束。所以,若词牌词式的主旋律不同就注定了绝不可能是同一个调。

宋人的创新意识是非常强的,那些琳琅满目的词牌词式就是最好的见证。由此可知,宋人对格律诗文化的创新做过许许多多的尝试。无论什么事物,在尝试的过程中总会是失败多于成功,宋词制调的过程自然也是如此,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于是,只有那些声律效

果和文字水平相对比较好的词牌词式才可能被大众所接受,也才可能被人们普遍效法,而其他的则作为自度体被人们搁置或被遗忘。即便是有些自度体因为一些诗论词论而保持下来,也只不过是展现了宋人创新宋词文化的过程而已,未必是留给后人或者是后人需要临摹的东西,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一点,自然都不会将那些被标注了“自度体”的词牌词式作为范式而一成不变地临摹。

然而,写诗填词的人中间总是有许多人被成名成家所诱惑,却又没能力填好那些广为流传并且有人民群众所公认的、有名作带领的词牌词式,于是就热衷于用猎奇的方式将那些因为人们不喜欢而冷僻的自度体或早已被淘汰的宋词格式翻捡出来,试图以此标榜自己见多识广,殊不知凡事都是物极必反的,这样自我标榜的结果恰恰证明了他的无知,更是证明了他对诗声词调一窍不通,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宋词是什么!更有甚者,一些人自知无能赶上或与前人比肩,于是就通过拉帮结派的手段,刻意从那些旁门杂家中吹捧、制造一些“名家”,试图用标榜“名家”的方式提携或标榜自我,这些作为都严重地污染了人们的视听,于是中华经典传统文化就在这些喧杂声中被污染、被扭曲,于是严重地阻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八百年来,宋词文化也就是这样被污染、被扭曲的,以至于现代人根本就无法认识宋词文化了,甚至使“如何继承和发展宋词文化”都成了人们忌讳谈的话题,即便有谁谈到这个话题,也都会是漫天瞎扯!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1:3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201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主旋律   句式   句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