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白俊卿)
龙岩市城乡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域城市为支撑、广大乡村为基础,具有龙岩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立足战略引领和底线管控,坚持“多规合一”,突出生态绿色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立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方向,科学确定“三纵两横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城镇体系、“一带一核三区六点”的农业生产、重点保护“三屏四廊”生态保护三类空间格局的适度规模和比例结构,建立市县空间规划衔接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全域山、水、林、田等各类要素布局,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二、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统筹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按照“一市两区三组团”“5+N”等重大布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支持城镇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体系。三、强化空间规划监管。因地制宜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制定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强化各类规划管控边界、约束性指标动态监督,形成“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监管模式。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重要控制线,中心城区主要划定城市黄线、绿线、蓝线、紫线管控范围。推动市域协同发展坚持市区联动发展,深化“一市两区三组团”发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发展特色县域城市,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一、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坚持市区一体化发展,完善市区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产业协作、资源要素同城
配置,强化新罗区、龙岩经开区(高新区)的中心城市功能,支持永定区融入中心城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市承载能力,统筹抓好东肖、浮蔡、东宝山、翠屏山、铁山片区和东环高速周边等重点片区开发,同步推进市政、教育、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支持永定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做好“东楼西湖”文章,推动城际快速通道、龙湖区域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融入中心城市。推进龙雁、高坎、古蛟三大组团建设,支持龙雁组团打造数字、新材料、高端纺织等产业聚集区,高坎组团打造南部科技新城,推动古蛟组团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产城融合城市新区。二、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一环一轴四纵九横”主干路网及东古快速路、高坎快速通道、龙雁快速通道、古田快速通道建设,打通犀牛路南延伸段、金鸡路二期等“断头路”,抓好龙岩大道南段二期、龙岩大道四期、北三环、天马西路二期、工业东路延伸段等路网建设。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加快老城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推进莲花湖安置小区、华龙社区改造项目、曹溪浮蔡片区棚改、浮蔡安置小区等棚改安置房项目,建设东山湿地公园四期、张白土公园、双洋路滨河绿道等公园绿道。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优化物业管理服务,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推动县域城市区别化、特色化发展。坚持“一县一特色”,支持新罗全市“首善之区”,永定龙岩高品质新城拓展区、高素质产业崛起区、高颜值全域旅游区,上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模范区,武平闽粤赣省际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连城国际山水旅游度假城市,漳平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征、现代内涵和人文特点的县域城市。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化县城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领域补短板,支持上杭县、长汀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提升县域城市综合承载力。区域发展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增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力争城镇化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一、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完善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营运,构建中心城区—县域城市—中心镇—一般镇的城镇网络体系。中心城区围绕“一市两区三组团”发展格局,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数字、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构建“中心城区都市圈”。县城和重点乡镇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打造城市“基本生活圈”。二、加快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居住证制度全覆盖。落实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流动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等制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支持力度。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健全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完善村级卫生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继续推进县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TC)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7:3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17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