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严东生)
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文化资源的保留、传承和共享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群众文化资源在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承载着历史、地域和民族的独特魅力。然而,由于时间、空间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宝贵的群众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传播和利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设一个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群众文化资源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民间艺术、传统习俗、口述历史、民间故事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智慧,为了更好地保留和传承、共享宝贵的群众文化资源,建设一个数字化共享平台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分散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使得更多人能够方便地获取、交流和共享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料。
1、群众文化资源的基本特点分析
群众文化承载着历史、地域和民族的独特魅力,是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其基本特点包括如下几项:(1)群众文化资源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群众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比如戏曲、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等;在现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形式得以全面发展,出现了群文阅读、群文摄影以及群文舞蹈等,使得群众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能够满足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1]。(2)群众文化资源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群众文化资源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智慧,传统的群众文化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同时,群众文化资源也具有创新性,不断吸纳新的元素和表现形式,群众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创新相互促进,使其具有了生命力和时代性。(3)群众文化资源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群众文化资源是广大群众参与创作和传播的结果,不仅
是专业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的创作成果,更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表达。群众文化资源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与群众进行互动,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和共享格局。(4)群众文化资源还具有普及性和教育性。群众文化资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精神需求的追求,通过传播群众文化资源,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群众文化资源的普及性和教育性,使其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化时代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群众文化资源,还能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保护和传承群众文化资源。群众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许多传统的群众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退的风险,通过建设数字化共享平台,可以将群众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承,确保其不会丧失,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2)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传统的群众文化资源通常受限于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很难被更多的人共享和体验,而通过数字化共享平台,可以将群众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使其跨越时空限制,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获取和参与,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2]。(3)激发创新和创造力。数字化技术为群众文化资源的创新和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平台,群众可以更加方便地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得到更多的反馈和支持,能够鼓励和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推动群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4)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群众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本,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通过数字化共享平台,可以将群众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推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销售,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5)提升文化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加高效地管理和运营文化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通过数字化共享平台,可以实现
文化资源的在线管理、信息的及时更新、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等功能,提升文化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面临困境分析
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平台可以促进群众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共享,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3.1平台功能不够完善
群众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数字化共享平台具备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但是目前的平台在资源分类、搜索和展示等方面的功能还不够完善。用户可能难以找到所需资源,平台的交互体验和用户友好性有待提升。群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资源的质量和可访问性,然而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和可靠;数字化共享平台涉及大量的群众文化资源,其中包括个人和机构的创作作品,如何在共享的同时保护资源的版权和隐私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的平台在版权保护和隐私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挑战。此外,群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应该是一个互动和参与的过程,但是现有的平台在用户参与和互动方面的机制和功能还不够完善,用户通常只能被动接受资源,缺乏互动和共创的机会。
3.2平台资源不够丰富
群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平台需要具备丰富的资源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资料,但是当前平台中的资源相对有限,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主要是由于资源收集、整理和上传的工作相对繁琐,缺乏系统的资源搜集机制和专业的人力支持。在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样是一个困境问题,一方面,部分资源的数字化过程存在技术难题,导致数字化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来源的多样性,平台上可能存在一些低质量的资源,甚至包括侵权内容。这不仅会影响用户体验,也会损害平台的声誉和可信度。此外,因为群众文化资源的版权归属复杂,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平衡,需要与相关机构和版权持有者进行合作,制定明确的使用规范和权限管理机制。
3.3专业人才缺乏
群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技术、版权管理等,但是当前存在着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和文化管理方面的高端人才稀缺,导致平台建设和运营中的专业需求难以满足,影响了平台的发展和服务质量。数字化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然而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导致平台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除此之外,群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的融合,但是现阶段的平台建设通常缺乏跨学科的合作和协同,各领域专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够密切,导致平台在综合性和创新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
4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有效路径
4.1优化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
群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平台需要汇聚各类文化资源,包括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口述历史等,所以需要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个人的合作,积极征集和收集群众文化资源,确保平台上的内容丰富多样,并挖掘潜在的文化资源,包括群众创作的作品、民间传统技艺等,以丰富平台的文化内涵。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设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在优化建设路径中,需要不断完善技术支持和平台功能,选择先进可靠的数字化技术,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提升平台的用户体验,简化操作流程,提供个性化的功能设置,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浏览、搜索和分享文化资源;还可以考虑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设应该注重多元化的参与与互动,不仅能够增加平台的活力,还能够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所以需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比如在线展览、主题讨论等,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并提供反馈意见;可以开放平台接口,与其他相关平台进行互联互通,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在平台上展示和共享的群众文化资源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因需要建立完善的版权管理机制,确保资源的合法性和权益的保护,且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平台运营的规范和标准,防止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维护数字化共享平台的良好形象和声誉[3]。
4.2以基层文化馆为基础构建共享平台
在建设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过程中,基层文化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基层文化馆作为文化资源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应加强数字化设施和技术的建设,所以需要善基础设施,建立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支持数字化资源的传输和共享;引入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软件工具,比如高清摄影设备、扫描仪、多媒体展示设备等,用于数字化文化资源的采集、整理和展示;培训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提高其数字化操作和管理能力,确保数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基层文化馆应建立起丰富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资源可以是基层文化馆自身收集的地方文化资料,也可以是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数字化资源;在构建数据库时,需要注意资源的分类和标注,以便于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检索和获取所需资源;基层文化馆还可以积极与相关机构、个人进行合作,获取更多的文化资源,丰富数据库内容。基层文化馆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资源访问和共享服务,该平台可以包括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等多种形式,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浏览和搜索文化资源;在平台中,基层文化馆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分类设置专题展览或专区,推荐精选的文化资源,增加用户的参与和体验;平台需要为提供用户上传和分享的功能,鼓励用户将文化资源贡献给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除此之外,需要积极进行推广和宣传,基层文化馆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比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向用户宣传平台的特色和功能;可以组织相关的推广活动,如数字化文化资源展览、培训讲座等,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参与;通过有效的推广和宣传,可以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使用率,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
4.3丰富数字化共享平台内容
丰富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内容,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文化资源整合,基层文化馆可以与各级文化机构、艺术团体等合作,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包括文物、艺术品、音乐、戏剧、影像资料等,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开展深入合作,将各类文化资源纳入数字化共享平台,丰富平台的内容和品类,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丰富数字化共享平台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文化展示形式。除了传统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外,还可以通过虚拟展览、视频展示、音频解说等方式呈现
文化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可以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增加平台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需要建立个性化的用户推荐机制,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了解用户的兴趣和偏好,为其推荐符合其兴趣的文化资源;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收藏记录、评论互动等信息,智能推荐相关内容,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个性化的用户推荐机制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得用户感受到平台的个性化关怀和定制化服务。除此之外,为了丰富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内容,还需要建立开放共享的用户参与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上传个人创作、分享个人故事、参与在线互动等方式,为平台提供新的文化资源和内容;通过鼓励用户的积极参与,扩大平台的参与范围,丰富平台的内容,开放共享的用户参与平台可以促进用户与平台的互动,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4.4完善数字化共享平台功能
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设,是推动群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和共享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平台需要具有如下几项功能:(1)多元化的资源分类和检索机制。为了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文化资源访问体验,数字化共享平台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资源分类和检索机制,通过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和标签化,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快速定位到所需资源,可以根据资源的类型、地域、时代等维度进行分类,同时提供关键词搜索、高级检索等功能,方便用户精确检索所需资源。(2)强化的互动与社交功能。数字化共享平台应该注重构建互动与社交功能,使用户之间能够进行交流、分享和合作。可以引入评论、点赞、分享等功能,是的的用户能够对资源进行评价和互动;建立用户社区和讨论区,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用户间的互动平台,可以增加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丰富平台内容和氛围。(3)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定制。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数字化共享平台应该注重个性化的用户定制,通过用户偏好分析和个人喜好设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定制化的服务。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定制能够提升用户对平台的黏性和依赖性[5]。(4)跨平台和多终端的访问支持。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数字化共享平台应该具备跨平台和多终端的访问支持,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不同终端设备随时随地
访问和分享平台资源;需要与其他文化、社交平台进行对接和分享,扩大资源的传播范围,增加平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5)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在完善数字化共享平台功能的过程中,必须保障用户的安全与隐私,平台应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用户上传的个人信息和文化资源不被泄露和滥用,并建立隐私保护机制,明确用户的个人权益和隐私权,保障用户在平台上的合法权益。(6)持续的技术更新和创新。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持续进行技术更新和创新,所以应该及时采纳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提升平台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例如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高资源管理和推荐的智能化水平。
4.5完善数字化共享服务机制
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应构建多层次的服务模式,需要提供基础的数字化资源展示和检索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搜索和访问文化资源;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推荐相关的文化资源;可以引入社交化的功能,使得用户能够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藏和创作;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服务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提升平台的使用价值。用户反馈是改进和优化平台的重要依据,平台应建立用户反馈机制,鼓励用户提出意见、建议和问题,可以设置在线反馈渠道,确保用户能够随时提出反馈;需要及时回应用户的反馈,并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通过建立用户反馈机制,能够不断改进平台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6]。
5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保障措施
5.1加强制度治保障
为了规范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运营行为,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平台的注册和审批程序、用户权益保护机制、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内容,同时需要应明确平台运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以维护平台的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用户权益是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有效保护,平台应建立健全的用户权益保护机制,平台应提供用户投诉和申诉渠道,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和纠纷,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平台应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用户和内容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并根据评
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平台还应明确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用户自主决定是否分享和使用个人信息。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应建立有效的内容审核和管理机制,确保平台上的信息内容合法、健康、正面,平台应招聘专业人员组成审核团队,负责对上传的内容进行审核,禁止发布违法、低俗、虚假等不良信息;需要建立用户举报机制,鼓励用户积极监督平台内容,并及时处理用户举报的违规行为,并定期开展内容质量评估,提升平台内容的质量和可信度。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制度治保障,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应积极与相关部门、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与协同机制,与文化部门合作,可以得到政策支持和专业指导,推动平台建设和发展;与版权机构合作,可以加强版权保护,防止盗版和侵权行为;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可以共享研究成果和技术资源,推动平台创新发展。通过加强合作与协同,平台能够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平台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7]。
5.2加强物质保障
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要稳定可靠的服务器和网络设施,平台应建立高性能的服务器集群,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从而应对大量用户和数据的访问和处理需求;需要优化网络架构,采用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确保用户能够快速访问和上传下载资源;定期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在群众文化区域联动中,资源数字化共享从建立到维护,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行政经费拨款,因此文化馆的上级主管单位应给予重视,增加财政拨款,为群众文化区域联动、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立及长期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数据是宝贵的资产,需要进行有效的备份和灾备管理,平台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将数据分为多个备份,存储在不同的地点和介质上,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需要建立灾备机制,即在发生意外情况导致数据损失时能够快速恢复服务,包括定期进行灾备演练、备份数据的定期检验和更新,以及与专业的数据恢复服务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
5.3加强人才保障
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运营,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和运营,所以应该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人才,包括平台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内容编辑等,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高效地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需要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知识更新,才能够适应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平台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可以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或实习基地,吸纳优秀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参与平台的研发和运营工作;可以开展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对于高层次的人才,可以采取引进政策,提供良好的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人才加入平台,为平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思路。为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个人的贡献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还,可以设立创新奖励和项目资助制度,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建议和项目,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奖励;需要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使得人才有成长和发展的动力[8]。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保护和传承群众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激发创新和创造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所以需要重视并支持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申峥峥.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利用[J].农村工作通讯,2023(10):47-48.
[2]李媛媛.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初探[J].辽宁经济,2022(06):79-82.
[3]徐群.数字文化馆的必要性作用及发展趋势[J].文化产业,2022(04):91-93.
[4]梁凯博,张行.新时代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机制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02):103-108.
[5]张栋.新时期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3(03):102-104.
[6]连品洁,王谊帆.以数字艺术藏品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人民网“灵境·人民艺术馆”实践探索[J].全媒体探索,2023(01):14-16.
[7]吕文婷,向钰洁,马双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数字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契机、困境与逻辑进路[J].档案与建设,2023(01):41-45.
[8]周广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文化资源数字化和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实践[J].中国文化馆,2022(01):98-103.
本文发布于:2024-03-10 16:43: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161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