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寇家伦)
鲁迅的作品读后感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一
明白鲁迅先生的人,多少对他的作品有些了解,多少也明白一点儿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想必也该明白孔乙己。
孔乙己这个名字,出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然而这并不是他的真实姓名。一个连真实姓名都没有的人物,无疑是可悲的,而故事的背景也就注定了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从孔乙己出场,整篇小说就带上了些挖苦和杯具色彩,并且越往后,这种挖苦和杯具就越明显。一部优秀的小说,它的意义和价值是要靠读者细细品出来的。孔乙己的“悲〞也是读者悟出来的——有人初读这篇文章时,是笑出声来的,所以全文必须会有一个“误导〞读者的地方。《孔乙己》中,这个地方已经被提示得很明显了:一个杯具小说中,从头到尾,各行各业人的笑声。杯具里的笑,显然有那么些不自然,又是那么刺耳,却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喝酒的人看着他笑〞,“众人哄笑起来〞,“也都哄笑起来〞,“附和着笑〞,“在笑声中走散了〞,“笑着对他说〞,“便和掌柜都笑了〞……从头一向笑到尾,笑声愈响,欢快的气氛就愈浓,孔乙己的悲惨色彩就愈浓重,以至到之后孔乙己自我都无底气了,低声地恳求道“不要取笑〞。
我们不明白孔乙己年轻时的样貌,但至少,他此刻是悲惨的。在无情的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孔乙己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且书的数量还是有限的,也是由于科举,导致孔乙己只重视课本,轻视劳作,甚至是排斥劳作,也滋生了他“好吃懒做〞的恶习,于是钱越用越少,小偷小摸的行为越来越多,被人们嘲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使他的生活陷入一个死循环,最终困死在这个漩涡里。我也无法确定究竟是该斥责他,还是同情他。他的一生是一曲悲歌,只是这首歌,以笑声开始,又闭幕于笑声之中。“孔乙己总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回过头,看看悲歌中的笑声。老板打趣孔乙己时,戳其软肋,以寻求自我的欢乐。由此,看来这个老板并不高尚。而围观的群众,也是一个劲地起哄。在这个势利、冷酷的年代,是不会有人站出来主持公正、宣扬正义的。他们的
第 1 页 共 8 页
良知跟着笑声灰飞烟灭。
而与之构成鲜明比拟的是,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笑闹无心的。这也是小说给人些许温暖的几个地方之一。孩子们是可爱的,孔乙己也是有其善良的一面的,他把善良用在孩子们的身上。而表达者“我〞,也是一个孩子,同样不乏同情之心。
再读这篇文章,我再也笑不出来。因为虽然孔乙己的杯具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根源是因为冷酷无情的社会和罪恶的科举制度。
但愿这种笑声我们永远不再听闻。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二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我少有读过,却都是文字较为柔美的,因而一直认为郁达夫先生是文艺的。今日读了《怀鲁迅》,颇觉意外,意外于他不同以往的强烈,更意外于自己读后的深沉、悲壮。不是没被作品打动过,却不曾此次这般沉沦。我几乎带着惶恐咀嚼每一个文字,眼过之处,颇有些触目惊心。
不同的时代会涌现不同类型的伟人,这是由当时的时代环境造就的。我们渴望伟人,渴望伟人拯救支离破碎的国邦,渴望伟人唤醒沉睡着的带有奴性的人们。而鲁迅,即如一道划空之光,着凉了当时长期被黑暗遮蔽的半边天。总是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矮子〞,却着实让那个时代的大地抖了三抖,着实让许多国人放掉了奴性,挺起了自己坚硬的脊梁!
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因鲁迅先生一死射向了此岸,我禁不住拍手叫好。鲁迅先生的脊梁是笔直的,骨头是坚硬的。对于习惯于依附、服从,习惯于在封建思想中求生存的国民来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是罕见的精神,是罕见的异端。而在充满奴性的潮流中,这种异端常会被淹没,难以生存。阮籍、嵇却康曾为一代叛逆之首,但魏晋以降,却少有人再将他们提起。明代的李贽“其性褊急,其色矜高〞,但晚年却未逃厄运。鲁迅先生逆流而上,凛凛然于世俗之上,可谓奇哉。
鲁迅先生的辞世,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让中国迎来一线希望。“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在封建统治了两千多
第 2 页 共 8 页
年的中国,鲁迅先生的出现是一个奇迹。他是“好斗的精灵〞,是锋利的长剑。能憎,才能爱。他的斗争性是有名的,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整整一生中,他都在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他的文章,不是雅致的,隐逸的可供摆设赏玩的,而是深沉的、曲折而犀利的。他时时将手中小小的笔化为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在敌人叫苦声中引领着国民为解放而奋斗!
在鲁迅先生的灵柩前,悲叹愈显无力,泪眼或是旁睁,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是控诉?亦或不甘?那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的背后折射出的光辉,不正是那微红的新月吗?那不正是鲁迅先生在这时空的成功吗?
也因鲁迅先生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国家。先生一旦认准了的道路,他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方向的。这正是中国人最缺少的,最难以到达的精神品格。想起先生曾写到冷眼旁观同胞被杀的中国人,个个油头粉面,外表亮丽,内心丑陋的行尸,是如此地令人不耻。这是一个怎样缺乏精神向导的国家?此时,先生的对抗意识是多么得难能可贵。他的被人们认为过于冷傲、偏激的个性,他的既深刻得片面又冷静得逼人的精神状态,不正是中国现代人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吗?
鲁迅的灵柩,在夜深里被埋入浅土中去,甚至不敢光明正大,我着实感到不平。一个“民族魂〞,却被如此静悄悄地埋没,甚至不敢公然立碑为念。先生呼喊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仍时时撞击国人的心灵,冲动着青年男女向着晨光进军。一腔腔的热血青春便在呼唤中迸发,这也是给了先生最大的抚慰吧!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三
每每读起《祝福》,都会感慨祥林嫂命运的悲惨,增添几分对其的怜悯,同时也有几许无奈。那样受尽苦难折磨的人儿,得不到祝福,谈不上所谓的幸福。
《祝福》里的过年是认真的,从送灶神到祝福,礼数周全,祭祀丰富,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这“年终的大典〞作为直接的生存手段,却给祥林嫂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直接主
第 3 页 共 8 页
宰祥林嫂的命运。
春天,孕育着希望,孕育着生机。然而,祥林嫂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春天,她失去丈夫;春天,她被卖改嫁;春天,她痛失爱子;春天,她就那样地走了……
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厚实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安稳的日子。然而命途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失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生中,惨死在街头。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穷死?饿死?冷死?祥林嫂被代表政权的鲁四老爷赶出鲁家大门,成了乞丐。没错,她是穷死,饿死,冷死的。一连串的打击,鲁镇人的轻蔑,柳妈的恐吓,使祥林嫂精神完全崩溃。当人们带着喜庆心情祝福之时,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有的只是阴间惨状,死鬼男人争夺,阎王爷锯尸,阎王爷代表神权,她是被吓死的,被封建统制通过祝福活活杀死的。
五年前,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两颊还是红的。五年后,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后来,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失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是什么让一个人变化如此之大?生活上的打击是必然的,然而精神上的创伤却是最残酷的。一个人,没了生的欲望,活着还有多大意义。于祥林嫂而言,生的悲哀,死的恐惧,已让她无所适从。
祥林嫂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有更多如祥林嫂般的劳动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摧残,她们没有幸福可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和祥林嫂相比,我们是幸福的。那么,我们就要珍惜我们现有的幸福,不
第 4 页 共 8 页
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如假设我们遭遇到什么不幸的事,依然会有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没有生活上悲哀的困扰,我们更应去追求生命的意义,让这段历程长满人生之花。祝福,为自己祈祷;祝福,也为他人送去。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四
今天重新欣赏了一遍郁达夫为了追悼鲁迅先生而作的《怀鲁迅》,文字虽然不多,却能够声声音的道出对于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杰出人物的声声哀叹与深深缅怀之情;更能够从中看出一位爱国文人志士的一腔义愤填膺的慷慨之意。是国仇家恨,是大义凛然;是晴天霹雳,是微红的希望!
而当时正值多事之秋,外侵内扰,民无安生之日的时候;亦是英雄豪杰,志士仁人辈出的时候。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自当要为国为民作出一番大事业;如假设不然,岂不愧对生养自己的一片热土,更无颜面对处于水深炽热之中的人们群众。
每个时代,都会造就出顺应那个时代潮流的英雄人物来的,无论是文的,是武的,都是值得后人景仰,崇敬的。而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又曾经孕育,衍生出了多少的英雄豪杰,似乎早已无从细数了。
就像是《三国演义》中那段开篇词所讲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而是非成败转头既是空,古今又有多少事,也唯有那么一句都付笑谈中了。
而尤为似鲁迅,郁达夫这样的人物,在随着时代的大潮不断推进的今天,更应该是我们值得骄傲,值得学习的典范。想当然的既是典范,是楷模,就不能够单单只用嘴那么一说便了事的,那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去做,去行动的。只有如是,才能够使悠悠中华的荣耀传统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得以日益的辉煌灿烂,发扬光大,并开出足以炫耀与世的花朵来。
如同郁达夫先生在这篇文字里说的那样:“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道拥护,爱戴,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第 5 页 共 8 页
说得多好啊!难道说谁就愿意去做奴隶?甘愿去做奴隶?尽管那样会得一时之风光,一时的耀武扬威,最终换来的却是一世骂名,一世凄凉,甚至是永生永世的遭人唾弃,遭人忌恨。
《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墨子亦有人之初性本恶之论;而无论熟对熟错,做人首先得分清好与坏,善与恶,暂不去理会那个天生的是什么,毕竟都得一步步的成长起来,一步步的摸爬滚打,历经世事沧桑;所以便要从这一步步中慢慢的学习,慢慢的认清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必需去做的;什么是需要去舍弃,应舍弃,必需去舍弃的,这才是做人的根本同关键所在。至于说什么本善本恶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要看你的行动,看你真正的作为是什么,然后你便会是什么。而反过来说,自然应当要向鲁迅,郁达夫等等的伟大人物靠拢,再结合自身现有的条件,凭自身的不懈努力进取,才能够成就一番相对圆满,无所愧疚的人生。
不仅是鲁迅,郁达夫等等,还有以后或以前的那些杰出的,典范式的人物,甚至还有默默无闻的,却一直在做着为国为民的好事的那么一些人,可能他或她就存在于你的身边左右,只是你无暇去用心的观察;只要你稍加注意便会看到许许多多你以前所不曾知道,不曾发现的事情。原来英雄不只是个传说,原来在我的周遭就一直存在着?可能就在你的左邻右舍之间,而你,又能够真正的看到吗?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五
我热爱自己的故土,那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温馨与幸福,人们地位平等,安居乐业。但是,一想起鲁迅先生笔下所描述的自己在旧社会中萧索、黑暗的家乡,我不禁暗暗痛心。
在鲁迅的心目中,故土是美好的,漂亮的。童年时他是一位地位尊贵、家境又好的少爷,在一个大院中成长。在一次祭祀中,他结识了忙月叫来管祭器的孩子——闰土。少年时朝气蓬勃、见多识广的闰土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童年记忆,但他在鲁迅二十年后回乡时所展现出的苍老麻木却也让鲁迅着实吃了一惊,多子、饥荒、苛税等等生活压力将他压迫得迟钝且畏惧生活,繁杂的礼教更是让他与身为“老爷〞的鲁迅产生了不可打破的一层隔膜。不仅是闰土,加
第 6 页 共 8 页
上鲁迅的家人、当年安分守己、年轻漂亮的豆腐西施杨二嫂,都被封建社会那经济上的贫困、压迫与精神上的摧残折磨的叫苦不迭,便渐渐变得自私放纵,尖刻贪婪与麻木。
中国几千年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的理念到那时已经腐朽,但又犹如一颗巨大的毒瘤,想要铲除是非常困难的。那时老百姓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再加上人们的心灵已被黑暗吞噬得所剩无几,被尊卑、主仆的观念侵蚀得迟钝木讷,所以大家不敢改变,也没有能力改变。所以,封建社会的制度就这样毒害了人民那么多年,使中国农村逐渐萧条,破败,人们无奈之中只好把愿望托付给那些不存在的佛啊神啊,对平等社会的渴望也就自然而然的灰飞烟灭。从碧绿的瓜田,深蓝的天空,到苍黄的天下,萧索的荒村;从热爱生活,无忧无虑的少年闰土,到悲哀痛苦、苍老贫困的中年人;从与闰土是亲密无间,情真意切的好朋友,到现在使用上“老爷〞“磕头〞等词的主仆身份……这一切,鲁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说到这儿,我真的为鲁迅与闰土那原先真真挚挚的友谊感到惋惜,如果不是社会上礼教的压迫,他们的友谊本可以永远保持下去。鲁迅先生在目睹了人们被剥削摧残下的惨况和中国农村在辛亥革命的后期逐渐衰败、破落后留下了篇尾那句启悟人心的名言:“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认为,鲁迅先生这是将“路〞作为一个比喻,其实这个“路〞象征着人们走向幸福与平等的革命之路,是人民百姓推翻帝国主义的成功之路。鲁迅先生鼓励人民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而不是空说空想。鲁迅自己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开路者,拓荒者,他犀利的笔触,就仿佛无形的武器,将敌人打得头破血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指明了方向。
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这都是老一辈革命者打下的根底与条件。所以我们新一代人们应该好好珍惜他们以生命为工具的劳动成果,学习他们的精神,也以便为以后的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六
今天老师留的作业不多,英语……在学校能写完的,数学……在学校也能
第 7 页 共 8 页
写完。就剩语文作业了,有一项作业是天天都得写的,那就是日记。 写日记可发愁啊,天天不知道写什么,今天我知道一个秘密,看课外书,写读后感。我读了一本《鲁迅》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就写了读后感!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缺乏八十八斤,可他任然不停地有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
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看完这篇文章,我感悟到:我们要向鲁迅那样,从不浪费时间。
第 8 页 共 8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10 11:0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158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